醉美蕉岭!千年古镇新铺,约上三五好友走起呀...

千年古镇新铺,位于蕉岭县最南端,全镇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8%,生态环境良好、石灰石和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丰富,下辖21个村委会及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46万人,常住人口3.75万人。

这里是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抗日战争时期一共有15位新铺籍将领、烈士,如今共有10处革命旧址遗址;这里是广东省建材专业镇、梅州市生态镇、蕉岭县长寿镇,在大力发展建材产业的同时,依托丰富的大米、甜玉米、山泉水等发展富硒长寿健康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里是广东省教育强镇,人文厚重、崇文重教,近现代以来一共走出了25名教授……

近年来,新铺镇党委政府不断巩固新型建材和富硒长寿健康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千年古镇”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加大有效投资,凝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打造“千年古镇·魅力新铺”。

“垃圾坑”变身美丽的蕉岭(新铺)乡村振兴创业第一站。

革命史迹保存10处 红色记忆激励后人

行走蕉岭,可以发现不少纪念性建筑与谢晋元有关,如晋元大道、晋元大桥、晋元中学、晋元纪念亭等。这位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将军谢晋元,正是蕉岭新铺人。

“谢晋元出身贫苦、读书勤奋,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毅然投笔从戎,从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转入黄埔军校。受其影响,他的兄侄四人相继考上黄埔军校并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和谢晋元一起被誉为‘谢氏五杰’。”在谢晋元故居,管理员陈兰秀告诉记者,谢晋元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937年任88师524团团副,率领该团主力一个营400余人(对外称800人,故部队被誉为“八百壮士”),与前来进攻的日军周旋4昼夜,守住上海四行仓库,顺利掩护大部队转移后撤入英租界,羁困孤军营。1941年,被日伪买通的叛兵杀害,年仅37岁。

在抗日战争中,大批新铺儿女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烈士。“仅我们赖屋,就涌现出赖清芳、赖华庆、赖癸祥等革命烈士。”日前,记者来到新铺镇尖坑村上赖屋——中共蕉岭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寻访红色足迹时,90岁的赖淼芳拿出了他参与主修的族谱讲起当年的故事。1927年,新铺人邓崇卯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上海回到家乡,卖旧屋基筹钱办“三社公学”,吸收进步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当时,赖淼芳的堂兄赖清芳、赖汉文与邓崇卯一起从事党的地下斗争活动。12月初,中共蕉岭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赖汉文家中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由7人组成“中共蕉岭县委”,徐持任县委书记。会议作出在新铺举行武装暴动的决议,决定组建蕉岭工农自卫武装,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十四区团。

中共蕉岭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蕉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蕉平寻县委蕉城区旧址等共10处革命旧址、遗址,为新铺刻下深深的红色印记。“新铺镇是蕉岭县革命史迹最多的镇,全县有革命史迹17处,这里就占了10处。”在蕉岭县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长廊旁边,新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17年该镇在滨水公园休闲健身广场两边修建了蕉岭县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长廊,激励后人传承革命精神、继续努力奋斗。

黄沙沃柑家庭农场的沃柑进入采摘期,农场喜获丰收。

建材产业提质增效 富硒长寿产品走俏

驱车穿行在新铺境内的天汕高速公路、国道205线、省道332线及县道上,能看到不少搅拌车、货车的身影,产自新铺镇的水泥等建材产品正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各地。记者走进蕉岭县油坑企业集团,只见一辆洒扫车正在洒水抑尘。“2019年,我们重点投资2000多万元对窑头、窑尾收尘器进行改造,投资462万元对两条窑系统采用低氨脱硝技术改造,外卖熟料点、成品车间熟料库底等增加了收尘器…… ”副总经理林剑雄介绍,近年来,他们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提高企业竞争力。

油坑集团的发展是新铺镇建材产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的一个缩影。新铺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全力做好服务,支持油坑集团发展壮大,抓好顺龙公司新型建材项目建设,推进新塔公司装配式建筑、骏龙公司环保建材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强新产品研发、延长新型建材产业链条,推动建材产业向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方向发展。目前,全镇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达155万吨,粉磨站产能达260万吨,混凝土产能达180万立方,新型建材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建材产业提质增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也发展喜人。“通过‘旅游+特色产业’模式发展,我们又迎来一个丰收季。”蕉岭县新铺镇黄沙沃柑家庭农场负责人钟文光介绍,农场共种植30多亩沃柑、20多亩科柑。采摘期,每个周末都很多人过来体验采摘项目,有不少人前几年过来品尝过沃柑、科柑后,连着几年向他们订购。“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带领周边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发展。”钟文光说。

新铺镇不仅大力发展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且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农业环境,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其中,以尖坑、长江村为主的大米种植基地为引领,打造连片2000多亩的硒谷种植基地,建成集种植与加工为一体的硒谷示范区;争取广东省生物研究所的指导和支持,依托妆家都公司,建成东陂甘蔗种植基地和长江甘蔗种植基地;巩固壮大百香果种植、三红柚种植、桑葚种植、豪猪养殖、水蛭养殖、富硒山泉水生产等新兴产业,继续抓好具有一定历史发展优势的竹稻米、黄坑茶、葛根、砂糖桔、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做好长寿健康养生产业文章。

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滨水公园。

全新平台促进发展 古镇新颜迸发活力

沿石窟河岸驱车来到新铺镇潘田和福岭两村交界堤围处,一座兼具现代气息和客家风情的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新铺镇为聚集人才、商品、服务等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打造的新型农民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蕉岭(新铺)乡村振兴创业第一站。

“这里以前是一处大坑,附近村民都往这儿扔垃圾,现在环境大变样了!”日前,记者在此处遇到和老伴一起沿河堤散步的附近村民邓连康,他感慨地说。据了解,该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由福岭村、矮岭村各投入190万元扶持资金入股建设,建成后租给蕉岭新铺商会,通过租金、分红等形式,2019年两村的村集体经济分别增加近10万元,进一步解决村级“无钱办事”的问题。

同时,这里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蕉岭县客家菜师傅工程展厅。“我们正在打造集饮食文化展示和体验、农产品推介、生态旅游、人才培训等多功能一体化场馆。同时,创业第一站将在新铺圩日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新铺十二圩’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全年性商贸活动,通过每月举办一次特色主题商业活动,将新铺发展历史、商贸文化、民间习俗、物产美食等展示出去。”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儿还有更多的功能待挖掘,还有更多的动能将陆续释放。

美丽的石窟河与新铺古镇交相辉映。

蕉岭(新铺)乡村振兴创业第一站、家和公园、滨水公园、沿河步道、圩镇特色商业街……近年来,新铺镇充分依托丰富的古镇文化资源和浓厚的传统商业氛围,紧紧抓住蕉岭县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有利契机,成功打造新铺特色建筑,向来往游客呈现别致的古镇风情,带动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迸发出新活力。“古镇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就多了。每个周末、节假日,我们的生意都特别好,不少是其他地方过来游玩的客人。”在新铺古街开餐饮店的陈禧义说。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也离不开乡亲们的倾情支持。“我们村里几位老人牵头成立了长江村下坪(大夫第)活动中心理事会,发动乡贤、村民集资了70多万元,计划依托将军祠堂兴建一个休闲、娱乐、健身活动中心,完成了前期建设。后来,政府部门对此立项,给予我们第一期30万元的支持,助力进一步建好活动中心。”在长江村蕉岭曾氏将军公祠大夫第,理事长曾岳仁告诉记者,大夫第是蕉岭县唯一一名开国少将曾鉴修的故居,活动中心建好后,不仅可以大力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而且给当地群众提供休闲活动场所,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家和公园成为乡村的亮丽风景。


粤盐赣米的中转站

商业旺盛堪比县城

新铺古为百越之地,明崇祯六年后隶属镇平县,建镇迄千年。据潘氏、吴氏所纂《镇平县志》记载,建县初就有新铺圩。据查,北宋时期新铺圩前址在新铺南约1公里的湖坵墩靠石窟河的地方,当时为圩场,有供船只停泊的码头和几家囤盐的商店及供歇宿的铺子,称为老铺圩。虽商贸活跃,但因其地势较低,常被水淹,因此迁至马鞍山坡地上,称新铺圩。铺是旧时的驿站,新铺圩是旧时粤盐赣米商贸集散地,也是中转站。

新铺圩沿石窟河有渡船码头、港务码头(火烧店码头)、八字码头、利丰码头、大码头、游巷码头、陂角码头、钦记码头、水巷码头等九座码头。这里经贸活跃,商业旺盛几乎超过蕉城,所谓“新铺不认县”的说法由此而来。海外华侨寄信,只要写上“新铺某商号转某人”就可送达。

每逢农历二、五、八为新铺圩日,每到圩日,当地和邻近地区的商贩和群众纷纷前来赴圩,非常热闹。史料记载,圩期,日上市米500石,即45吨;年中转盐9000吨。

千年古镇

“文武兼修”

新铺自古崇文重教、人杰地灵,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不少新铺人的名字。

钟孟鸿,矮岭村人,祖孙五代联芳,共有文武进士2人,文武举人5人,故有“五代文武科甲”及“一门四鼎甲”之誉;林修明,南山村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谢晋元,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毛泽东高度赞誉其为“民族革命典型”;曾鉴修,长江村人,蕉岭县第一名开国少将;吴清平,东陂村人,蕉岭县本土第一位院士……

近现代以来,新铺一共走出了15位抗日爱国将领、烈士和25名教授,“文武兼修”,让这座人文古镇熠熠生辉。

新铺七月半

热闹如过年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客家人习惯称之为“七月半”。“新铺七月半”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是新铺人一年里最隆重、最热闹的日子,有大量本镇、周边镇乃至周边县的群众自发前往欢庆佳节,当地素有“新铺七月半大过年”的说法。

“七月半”期间,接公王、仙人叔婆巡游、纪念上代祖宗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新铺人还会在这天走亲访友、团圆聚会、孝敬老人、戏剧汇演等,油锥粄、盐焗鸡、味酵粄、仙人粄等新铺特色传统美食在当天也常供不应求。“新铺七月半”已成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品牌,目前已入选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撰文:严海苑  黄荣胜

图片:首席记者  钟小丰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