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再出发!兴宁市撤县设市30周年,这份亮眼“成绩单”请查收~

兴宁古称“齐昌”,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兴宁撤县设市。30年来,兴宁人民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在这片2105平方公里的“红色苏区”热土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热潮。这30年里,兴宁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蓬勃发展,工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兴宁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驱车进入兴宁城区,只见路面整洁,楼房高耸,绿树环抱,一幅让人耳目一新的精美画卷徐徐展开。“30年前的街道狭窄、房屋低矮,交通十分不便。现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兴宁这30年来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76岁的退休干部陈义云感叹道。

30年来,兴宁市的城市建设区面积扩大了近9倍,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四十五。撤县设市之后,随着东风新区的建成、城西片的改造、南部新城的开发等,兴宁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中等规模城市正在逐步建成。

这30年里,兴宁市交通网络日趋成型。广梅汕铁路的通车,拉近了山区与珠三角的距离;梅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兴宁一跃成为珠三角三小时经济圈新成员;全市行政村公路实现硬底化,叩开了农民的致富大门;兴宁大道实现双幅通车,成为老城区和南部新城之间的一道靓丽风景;国道205线兴宁洋里至茅塘段绕城公路实现全线通车,极大缓解了兴宁城区的交通压力;梅龙高铁兴宁南站正式开通运营,让兴宁融入珠三角1.5小时经济生活圈变为现实……



特别是这几年来,兴宁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更是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除了城区的发展,镇村的建设也在提速增效。目前,首批典型2镇6村正有力推进,黄槐镇全力推进总体布局为“一路一街一园三区”的军旅特色镇建设;叶塘镇和径南镇浊水村、水口镇水洋村、永和镇新寨村入选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大坪、径南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专业镇建设名单……

如今的兴宁,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加快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兴宁片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兴宁新篇章。


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1994年,兴宁市全部工业总产值2.3亿元;2023年,兴宁市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0.28亿元。2008年,兴宁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12亿元;2023年,兴宁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90亿元。1993年兴宁县社会商品零售额达6.81亿元;2023年,兴宁市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为107.92亿元……撤县设市以来,兴宁市经济发展正不断提速。

实际上,早在1960年至1990年间,兴宁就已雄霸“广东工业十强县”的宝座长达30年。彼时的兴宁,无论是商贸还是工业,都遥遥领先珠三角部分地区,特别是工艺、纺织、机电等传统产业久负盛名。

撤县设市以来,兴宁市的工业发展更是在时代洪流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基于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兴宁市一直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稳链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兴宁市有主板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在广州、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家;有规上工业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医疗器械、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体育运动休闲、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东省农业生产大县,兴宁市有着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撤县设市30年以来,兴宁市不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以粮为纲”的高度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全面、多元、协调发展”的历史转变。“随着农业的蓬勃发展,兴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5.29亿元,同比增长6.2%,较2007年18.67亿元翻了一番多。”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兴宁市立足农业大市实际,积极申报生猪、油茶、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动兴宁鸽、丝苗米、单丛茶、油茶、沃柑、梅州柚、南药等优势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打造了一批独具兴宁特色的农业IP。




民生事业全速推进


今年4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新院区落成启用。这是兴宁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实际行动,也是促进医疗资源扩容提质的具体举措。除了兴宁市人民医院,今年来,福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建成投入使用,以及20个镇(街)卫生院和429个村卫生站全面完成升级建设,兴宁市基层医疗卫生软硬件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撤县设市时初步构建医疗卫生体系,到如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兴宁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谱写了崭新篇章。30年来,兴宁市政府卫生经费投入从1994年的1023万元跃升至了2024年83440万元,增长81倍。从1994年的全市医疗卫生系统仅有38个医疗卫生单位,到如今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11间。如今的兴宁,正持续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市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凸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各项便民利民政策惠及百姓,为全市人民健康福祉提供了坚实保障。

教育方面,兴宁市也是一改当年教学资源匮乏的面貌,从30年前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还只有76%,到如今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9所,在校师生达16万余人。多年来,兴宁市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设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了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

平安建设方面,兴宁市政法机关30年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这30年,兴宁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增设警力、配备大量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警械装备,办案手段也有极大的提升,案件侦破率年年提升。公、检、法、司全力践行法治为民理念、倾力守护公平正义,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探索出了学校综治工作站、“围屋听证”、乡村治理“陂蓬模式”等一大批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新样板。同时持续加大“天眼工程”“雪亮工程”“万家天眼”等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对基层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的排查化解,以及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如当前较为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打击、整治和防控能力水平。2021年至2023年期间,兴宁市连续三年在梅州市平安建设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并于今年9月被省委平安办授予“平安鼎”荣誉。

“我们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冲劲、干劲、拼劲,拿出头号工程的力度,形成头号工程的势头,加快推进富县强镇兴村惠民,奋力在‘百千万工程’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干出好成绩、展现新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梅州篇章作出兴宁更大的贡献。”兴宁市人民政府市长赵超文说。

点击详情>>砥砺三十载·兴宁新启航丨兴宁:30年沧桑巨变,山乡今昔焕新颜

点击详情>>砥砺三十载·兴宁新启航| 跑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点击详情>>砥砺三十载·兴宁新启航丨全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点击详情>>砥砺三十载·兴宁新启航丨筑牢健康基石让群众更有“医”靠

点击详情>>砥砺三十载·兴宁新启航|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编辑:罗欢欢

审核:黄炜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