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石兴产业 引大企钱生钱!兴宁坭陂镇角塘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兴宁市坭陂镇角塘村突出党建引领,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该村通过建强组织、汇聚人才、盘活资源、用好政策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28万元,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良好局面。

位于坭陂镇角塘村的广东宝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鸽养殖基地。

建强村级组织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角塘村党支部特别注重发挥“领头雁”和农村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使其成为集体增收和农业增效的“车头”。如今,该村已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席“三个一肩挑”,村干部大专学历比例达80%,村班子整体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带领群众致富思路逐渐明朗。

“我们把党建引领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和组织保障,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发展‘第一要务’。”角塘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全村发展重要议程,支部书记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党建赋能“书记领航项目”中。工作推进过程中,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对村集体经济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理清可盘活项目,明确角塘村走“资产盘活型、产业发展型、资产参股型”等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径。

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下,当地群众以土地、劳动、资金等参与村级重点项目,获取财产性收入。同时规范集体收益分配,统筹用于扩大生产、环境改善、村民分红,形成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汇聚人才力量

积蓄乡村振兴动能

实现乡村振兴和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需要克服农村人才短缺的难题。角塘村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积极拓宽引才路径,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兴宁市“产业村长”李志鹏便是其中之一,他创立的广东宝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宁农牧”),是坭陂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典范之一。

在角塘村宝宁农牧的养鸽基地里,一排排鸽笼整齐地排布着,鸽笼上安装有自动喂料装置,配比好的饲料定时定点投喂。而该公司研发的高床式鸽舍,更能保障鸽子的健康,从而提升肉鸽品质。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目前已在角塘村建成的肉鸽基地占地350亩,用于发展集肉鸽养殖、种鸽繁育、鸽苗供应于一体的产业园。

宝宁农牧在联农带农、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贡献突出。该公司秉承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力促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理念,已吸收了周边120名贫困户、农户到公司就业。同时,该公司还与坭陂镇经济联合总社、角塘村、文德村、东红村签订产业联结协议,实施肉鸽产业助农项目,带动附近村的村民养殖肉鸽2400对,年增收近11万元。此外还通过流转角塘村集体闲置土地,让村集体每年可享受分红收益7万元,实现了企业、村民和村集体经济“三赢”局面。

盘活闲置资源

探索多元发展模式

近年来,角塘村立足地理优势,把土地、山林、房屋、鱼塘、山塘等闲置资源盘活作为新的发展点,积极探索“闲置土地+N”模式。该村通过整合农村闲散及撂荒土地,发展“资产盘活型”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角塘村采取土地出租、引进农企等方式,按需将集体资源公开发包,吸引企业入驻。如把300余亩旱地租赁给广东火电兴晟能源有限公司,实施6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1万元。而将共计约200余亩的林地、水田、旱地流转给梅州市重点项目——广东富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肉鸡产业融合示范园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万元。

同时,角塘村围绕“闲置资源激活”,进一步加快振兴发展。该村依托现有的旧校舍、水库、果园等资源进行改造升级,通过租赁、共同开发项目获取分红等形式,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4万元,推动“撂荒地”蜕变为“兴旺地”。

用足用活政策

千方百计创收益

“《激励办法》出来之后,能明显感受到,在村干部的带头下,村民的干劲更足了。”角塘村村民李先生表示,村里产业发展得好,村民的收入也随着不断增加,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其所说的,正是兴宁市创新出台的《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暂行办法》。角塘村坚持以产业为支撑,牢牢把握相关政策出台的有利契机,不断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该村持续发展“党建+产业”模式,积极引进项目、争取政策,拓宽增收渠道。通过统筹用好政府资金、帮扶资金、村集体经济资金,探索投资入股,发展“资产参股型”集体。

如今,该村通过把广州市工商局对口扶贫资金180万元投入到工业园,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6.8万元。把上级部门下拨用以壮大村集体收入的50万元资金及村集体经济收益款50万元,投入到宝宁农牧,村集体每年可享受7万元分红收益。通过资金投资入股的方式,角塘村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能力。

文/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图/梅州日报记者:高讯

特约记者:钟思婷


编辑:温惠棠(实习) 黄炜明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