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惠民生 平安建设保民安!兴宁市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行积分制、推动民生项目建设、探索基层治理“陂蓬模式”……近年来,兴宁市立足实际,深入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推动文明乡风不断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安全形势平稳有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人居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睦,龙田镇曲塘村这个曾经存在环境卫生差、邻里纠纷难管理等突出问题的小村庄,如今已展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曲塘村发生如此喜人的变化,得益于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龙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曲塘村党支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用,召集热爱家乡的党员、乡贤、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退休干部、群众等议事协商,成立“三级理事会”。即“党支部+村民理事会”为一级村民理事会,负责制定理事会管理制度、建议村庄规划、监督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把片干部+自然村”为二级自然村理事会,负责维护和管理各项基础设施、做好治安防范等公共服务管理事项;“无职党员+姓氏宗族”为三级宗族理事会,负责调解纠纷、红白喜事移风易俗、政策宣传等具体事务。

“三级理事会”做到“一事一议”公开透明,按照“议事、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责开展各项工作。其分别以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长会议、户代表会议的形式,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村级建设和事务管理,从而建立起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的良好局面。在这一举措下,曲塘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孝老爱亲、邻里守望、破旧立新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乡村振兴势头良好,民生保障大蜕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走进位于大坪镇屏汉村的罗屏汉烈士故居,宣誓广场上一个大型的五角星雕塑在景观植物中熠熠生辉。在罗屏汉烈士的出生地久安围,罗屏汉张瑾瑜夫妇的主题浮雕墙、游击战争场景和罗屏汉烈士主要事迹陈列展等,“诉说”着这对烈士夫妇的英雄故事。“除了展厅,这里还设有2个多媒体室,可供会议、培训、宣讲等活动使用,更是我们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场地。”大坪镇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罗屏汉烈士故居,兴宁市近年来还在兴宁全市范围内积极整合红色革命遗址、围龙讲堂、文化祠堂、村史馆、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用好红色资源,如今已建成或修缮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兴宁市党史教育馆、邓逸凡故居,通过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弘扬文明乡风、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民风。

兴宁市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弘扬文明乡风。图为罗屏汉烈士故居。(陈思杰 摄)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午饭时间,记者走进叶塘镇长者饭堂,室内飘散着浓郁的菜香味,老人们吃着可口的菜肴,不时与周围伙伴高兴地交谈。

为方便老年人就餐,叶塘镇长者饭堂采用“一次录入、长期有效”的模式识别就餐人员信息。60周岁以上老年人首次就餐携带身份证录入信息后,往后就餐只需扫脸识别即可享受餐费补助。饭堂的菜单也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饮食习惯和时令季节变化进行设置,注重口感和营养搭配,深受老年人喜爱,让老人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目前,叶塘镇长者饭堂平均每天接待老年人就餐约150人次。

这是当地政府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服务,尤其是老年人助餐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具体举措。“我们通过多元化筹资,全面完成了长者饭堂设施、环境的提升。”叶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镇探索“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个人支付一点”的经营模式,采用制度化监管,逐步建立保基本、提质量、可持续的长者饭堂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帮助老年人解决用餐问题,实实在在地把长者饭堂变成老年人的“幸福食堂”。

今年4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新院区落成启用。这是兴宁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实际行动,也是促进医疗资源扩容提质的具体举措,对推动兴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兴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医疗资源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筑起更加坚实的健康屏障,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聚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健康兴宁。

近年来,兴宁市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新建市人民医院已整体完成搬迁,兴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梅卫职校首期改扩建项目基本完成、新增学位1200个,市一小、市一幼2所学校入选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同时,该市深入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4120人。通过突出民生服务提质量,兴宁市不断推动全市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叶塘镇长者饭堂为老年人就餐提供更多便利。(受访者供图)


重点民生工程——兴宁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今年4月落成启用。(受访者供图)


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如今已经成为我们村民的首选,上访群众越来越少了。”径南镇陂蓬村党支部书记陈焕新说。陂蓬村原本是个矛盾多发、高发的“问题村”,这些年来通过探索“法治+智治+自治”基层治理“陂蓬模式”,实现从“问题村”到“示范村”的蝶变,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和谐村”。

“陂蓬模式”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把引进的法律机器人“法通小博士”与培育“法律明白人”相结合,有效破解农村普法人才资源匮乏、村民群体法律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突出问题。二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实现司法、行政、社会组织等多方专业资源与村民直接对接,解决村民法律服务的“一站式”需求,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经过多年的努力,“陂蓬模式”工作案例入选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编制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并入选全国网信系统2022年度网络普法优秀案例。

从成立首支义警队伍,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成为梅州唯一获国家表扬单位,再到成立首个“星级”社区警务室……宁新街道近年来探索出一个颇具特色的“1+6+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这是兴宁市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宁市坚持“三个聚焦”,发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的1个核心枢纽作用,联动全科网格、检察院、法院、公安、司法和“粤平安”云平台等6方力量,引入乡贤能人、专业律师等“N”种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近年来,兴宁市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社会治理提效能,不断加快“零投诉”机关、“无信访”单位、“无信访”村(社区)创建,积极推广永和、刁坊全科网格“智慧治理”,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全力打造法治兴宁、构建平安兴宁、共建和谐兴宁。

兴宁市全力打造法治兴宁、构建平安兴宁、共建和谐兴宁。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编辑:温惠棠(实习) 李子莹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