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讯 经过全市上下一个多月的努力,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较大的缓解,截至目前累计确诊16人,其中15人已治愈出院,在院患者仅剩1人,各行各业也逐步复工复产。医护人员、治愈出院人员,以及外地返梅隔离人员、普通市民在大环境变化下,如何调节自己内心的“小环境”,健康愉悦生活,记者今日采访了有关心理医生。
梅州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罗海龙
问: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容易产生什么心理,如何调节?
梅州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罗海龙:他们主要担心邻居、朋友、同事等知道自己患病,会躲避、歧视自己,从而不敢与他人过多交流,产生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情绪。同时,也会因为对新冠肺炎认识不足,害怕病毒对自己身体的后续损害,会不会复发、传染,由此产生抑郁情绪。
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情绪的时候,不要克制和压抑,而是要学会接纳,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适度宣泄出来,如对至亲好友诉说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自己跟自己倾吐、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流泄出来,这样做能使这些情绪反应减弱。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要想身体好,跟着太阳走;适当运动,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内分泌的变化,30分钟以上的运动会使大脑释放“内啡肽”,有助于排遣压力和不快,调节紧张的情绪,使身体和心理都达到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尽量保持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沟通联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给家人、朋友打个电话、发条信息,可以减轻他们的担心,可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安慰,为自己减压。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要多一份关怀和信任,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缓解我们焦虑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人们面临重大灾害时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问:医护人员作为最直接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及其他发热患者的群体,会产生什么负面情绪,如何进行调节呢?
罗海龙:新冠肺炎传染性强、目前没有特效药,并且有一定的病死率,医护人员既不能中断上班,又担心感染,还减少了与朋友、家人的交往,其他人看到医护人员可能又会躲避,这导致他们身心功能容易下降。
所以,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积极控制疫情、治疗疾病上面。随着疫情真正得到了控制,病患真正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威胁减弱了,安全感提升了,恐慌也就自然消退缓解了。加强自身防护,全力控制疫情、治疗病患是重中之重。如果在工作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慌,可能会影响工作状态,建议在进入工作前如果觉察到自己紧或心跳呼吸加快,可以先闭眼十几秒钟,做个深呼吸,轻轻地温柔地对自己说:“我的身体非常平静”。另外,要服从团队安排,合理安排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尽量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同事之间加强沟通和帮助等也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起到缓解作用。
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古小红
问:外地特别是重点疫区返梅人员要隔离14天,他们隔离期间可以怎么调节自己?
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古小红:他们可能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有问题,从而对隔离管理措施不满、不配合,或者会过度担心自己患病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焦虑恐慌,担心别人知道自己隔离了会怎么看待自己。
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隔离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其他人,是尽量减少不明情况下病毒传播一个最好的措施,配合好医护人员每天进行检测和观察。其次是自己可以从多方了解信息,得到相对客观科学的判断,减少不必要的猜疑。
虽然是被隔离了,但是手机是有的,可以定期跟外面的亲人朋友通过电话、视频保持适当联系的,或者听音乐、学习课程、观看积极的视频等,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要对自己加强心理暗示,这段时间自己是被保护的,供应各方面都有保障,而且最多半个月,既来之则安之,每天保持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在思维层面上也可以展开积极的想象。
问:随着复工复产,有些市民可能不太适应作息、生活上的变化,感到压力很大,这样要怎么来调节?
古小红:首先从认知层面上,要意识到生活已经开始进入正常的状态了,节奏要紧凑起来了。作息保持规律,尽量早睡早起,另外还是要继续做好自我保护,除了必要的上班和购买生活必需品,尽量减少出门,慢慢去适应上学复工的状态。一家人可以给自己列一个愉悦清单,在条件允许、保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一项一项执行,让生活不再松散。
图/文:本报记者 刘巧
编辑:邓继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