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人家
兴宁是“中国花灯之乡”,兴宁花灯起于明,盛行于清代、民国,历经600多年,从未停流和断绝。据统计,兴宁目前仍掌握扎花灯技术的人数不下千人,分布在该市各镇(街),全市至今还有20多户人家专业从事传统手工制作花灯。1月14日至2月8日,“2020 中国(兴宁)花灯文化节暨广东省第八届花灯文化节·梅州兴宁第二届花灯文化旅游节”在兴宁举办,掌上梅州与兴宁市委宣传部近期将陆续推出《花灯人家》系列报道,随机选取了若干名花灯师傅进行采访,讲述关于兴宁花灯的故事。
兴宁市龙田镇磐石围的袁秀炎一家,是村里唯一仍在制作花灯的人家。记者来到袁秀炎家里时,这位66岁的老手艺人正将制作好的花灯一盏盏挂起来。室内堆放了各种制作材料,袁秀炎的女儿袁远霞正弓背伏案,仔细地为花灯安装彩灯。
袁秀炎告诉记者,他的手艺是由祖父和父亲传授,他从事花灯制作至今刚好40年。他们家的花灯有个特别之处,即花灯内部安装了会旋转的走马灯,启动后除了增加观赏性,还会牵动几根细绳,使花灯外部用细绳悬挂的纸人、纸动物“动”起来,栩栩如生,令人赞叹。“我爷爷和父亲做的花灯是依靠点燃油灯时上腾的热空气作为动力,后来为了更安全和便捷,我就改为电动马达。”袁秀炎说,由于他做的花灯有许多“机关”,所以做一盏花灯需要的时间比做其他花灯更多。
“不少花灯师傅到年底才开始做花灯,而我爸一年四季都在做。上半年他就开始做各种小配件,下半年则做大配件和组装花灯,一年下来能做近80个。”今年25岁的袁远霞学做花灯已有7年,懂事的她看到父亲一人制作花灯比较辛苦,就采取上半年外出工作,下半年在家做花灯的方法,替父亲分担压力。她说,每到年底就是花灯艺人最忙的时候,大家忙着制作花灯,为的就是能把更好的花灯呈现给赏灯者。而父亲已经上了年纪,不愿意他太劳累,所以希望自己能接他的班。
在袁远霞的影响下,她的一位大学刚毕业的亲戚也对花灯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年利用假期到她家学做花灯,这让她感到非常开心。“毕竟花灯制作正面临着传承困境,如果我们年轻人不去学的话,很快就会失传,所以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学做花灯。”袁远霞说。
文/视频: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 钟思婷
图片:刘海阳
编辑:杨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