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表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我市选送的大埔县离休干部刘小忠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刘小忠,原中央苏区的梅州市大埔县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84年12月于大埔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离休,现任大埔县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35年来,他离而不休,勤奋好学,忠诚于党,积极投身群团工作和公益事业,做了大量有益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实事、好事,深得人民群众好评,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忠伯”。
活到老学到老,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
刘小忠虽已86岁高龄,仍保持热爱学习、常学常新的学习热情,积极做好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他每天坚持看书报,坚持收看电视新闻,及时了解国家大事。近两年,他向年轻人学习上网,学会了用手机编辑图文。当他拿着手机向年轻人请教时,大家都笑他说:“小忠伯,您真是与时俱进,这么大年纪了,还那么爱学习”,他呵呵笑道:“学无止境。人要做到老,学到老”。刘小忠善于学以致用,常在外出学习交流途中,捕捉拍摄沿途所见所闻,并把图文并茂的学习交流情景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在他的影响下,老同志们也开始学习上网,学习在手机上翻阅“学习强国”。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刘小忠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务求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并且抓住老年人喜欢聚集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值班室唠家常之便,经常到小区值班室向老同志、老年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刘小忠还将十九大会议精神小册子发给小区的老同志、老年人,与他们一起学习、讨论、研究,甘当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员。
尽心履职,当好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勤务员
作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一名“新兵”,凡事亲力亲为、严谨细致、尽心尽责是大家对刘小忠的评价。2016年冬,83岁且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刘小忠“临老受命”,欣然接任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他通过虚心请教、深入基层调研等方式,尽快熟悉掌握了有关具体工作。平时,大家总能看到他坐在办公桌前忙于翻阅联谊会资料或与来访者促膝交谈的身影。在会议材料方面,他反复推敲,虚心征求意见,认真校对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才提交会长过目、定稿;在会场布置方面,他事无巨细地逐一过问,小到连桌椅的好坏他也要亲自试坐,他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椅子不安稳,老同志坐上去就会有跌倒的危险。同时他注重与会员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每到春节、国庆、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他都要上门慰问身体较差的会员,鼓励他们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有关会议的筹备需要大量准备工作,本可由在职工作人员帮助解决,但刘小忠总是说:“你们的工作也不轻松,我们能自己做的事会尽量自己做”。2018年老人节本是刘小忠最忙的时候,但30多点的高血糖却与他繁忙的工作不期而遇,由于担心耽误活动的筹备工作,刘小忠没有将血糖过高的情况告诉家人和同事,而是自己增加药量来应付不适,硬撑到老人节活动结束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住院。由于拖延时间过长,刘小忠的手脚已开始浮肿糜烂,尤其是左脚指头,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医生最后诊断只能截去脚趾头才能保住左腿。家人听后都埋怨刘小忠不该如此不看重自己的身体,但他反过来安慰家人道:“截取脚趾头没什么了不起,这不会影响我的正常行走”。
热心公益,当好乡村振兴的引导员
刘小忠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建设建言出力。在他的鼓励带动下,村民出钱出力,凭借自身的力量铺筑了一条通往外界的机耕路。在上级部门拨款的基础上,他还发动华侨、亲友捐款,把机耕路铺筑成水泥硬底化道路,使地处大山深处、群山环抱的敬里村,改变了交通条件较差、村民货物出入只能肩挑手提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小山路上的落后状况。今年春节期间,刘小忠看到因村道较为狭窄且未有停车场,以致外出村民开着小车回家过年没处停放、车辆往来极不方便时,心中萌生了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宽村道,以及建一个停车场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热烈拥护。面对筹资、征地等困难,刘小忠毫不犹豫、说干就干:筹资方面,他一面向归国华侨、亲友、群众募捐,一面向县、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请求支持,资金得以基本筹足;征地方面,刘小忠更是亲力亲为,对思想不解放的村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全面落实征地任务。工程预计可于2020年2月竣工。
今年春季,敬里村委决定全村统一安装自来水,以解决天旱饮水困难问题。通过多处勘察,只有刘小忠所在的岸洋尾村有符合条件的水源。由于水源地需兴建200多立方的蓄水塔,岸洋尾村民都不愿意让出用地。其中刘小忠的亲属反应最强烈,因为兴建蓄水塔要动用他们兄弟间的山林和园地。刘小忠得知后,找到村干部,坚决表示全力支持蓄水塔兴建工作,他说:“能帮助全村的人解决饮水问题,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一定说服他们同意”。随后,刘小忠首先表态无偿提供自家的山林和自留地,然后先说服自家兄弟、亲友,再做好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在刘小忠的循循善诱、耐心劝导下,村民终于同意兴建自来水塔,敬里村自来水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全村1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刘小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小忠之名”铸就“大忠之实”的真正含义。
本报记者:郑炜梅
编辑:丘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