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大却留人难、一床难求和床位闲置并存...梅州养老服务业仍存困局

我市是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较高的山区市,养老服务需求大,不少市民期盼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然而,我市养老服务业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那么如何打破这些困局呢?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咨询了不少市民、中共梅州市委党校相关老师等的意见建议。

我市养老服务业存在不少问题

1


近期,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虽然近年来市民的养老观念有所转变,但不少拥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仍旧更愿意选择居家社区养老,不少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多数。然而,我市社区养老服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功能设置上侧重于老年人文体康乐、关爱巡访等,还不能充分解决社区老人日间照料的养老服务需求,而我市养老机构普遍低端床位多、中高端床位少,自理床位多、护理型床位少,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闲置现象并存,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尽管养老服务业是朝阳产业,但由于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责任重等因素,一些投资者在了解考量后往往望而却步,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不高。目前,我市养老机构普遍规模不大、设施环境简陋、功能单一,医养结合机构仅有4家,我市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业内人士坦言,中青年专业护理人员、专业医疗卫生人才紧缺难请。“事实上,这也跟这份职业的社会价值感、荣誉感有关,由于受传统的刻板印象影响,不少人觉得在养老机构做护理员不是很有面子。”一业内人士说。

众人献言荐策探索发展之路

2


那么如何打破困局?社会各界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有何建议意见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市民罗女士认为,梅州是山区市,经济实力不如一线发达城市,且多数老年人更恋旧,更愿意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因此在积极探索多样化养老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居家社区养老很重要。“这就需要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可考虑整合资源,让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比如让他们参与关爱巡访活动、入户打扫等。”

市民李先生表示,我市按省要求,搭建了梅州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但主要是为民政对象购买居家养老信息化线上基础服务,尚未普及全市老年人,而推广、完善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关键,智慧养老是发展趋势。“若能有完善的成熟的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就能更好地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好各类服务资源。”

市民邹先生认为,未来养老附属产业是发展方向,形成养老服务业产业链很重要。

中共梅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罗彪告诉记者,受传统“父养子”“子养父”观念的影响,加之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较难适应新环境,且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民间资本参与热情不够,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较慢,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为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还应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好社区、社工等资源,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探索个性化发展。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职业价值感。从人才培养、人员培训,到服务等,加快布局养老服务产业链的完善,同时搭建好线上信息化服务平台,对整体养老服务资源做好规划,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政协委员对如何解决难题支招

3


记者在政协广东省梅州市委员会官网中看到,2019年市致公曾提出《关于构建新型养老模式的建议》。建议中写到,应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将离退休居民办理离职手续后的个人档案信息及时传递到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定期排查,将养老服务按照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法律咨询、强身健体、文化娱乐等分类,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并积极寻找社区内有能力的志愿者,按照生活服务类项目将其按特长进行分类。



不过,要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在整合资源开展综合型养老的基础上,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建立“家庭-社区-医疗”三位一体的养老与老年人健康服务平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为老年人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开通疑难杂症、重症就诊绿色通道,方便危重病老年人及时快速入院就诊。简化养老机构的审批程序,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规范管理与操作。另外,鼓励社区周边生活类商铺加入社区养老服务行列,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辅、社会力量为后援的养老服务模式。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开启“互联网+养老”模式。

发挥政策资源综合效应,多渠道解决养老服务资源不足问题。一是资源整合。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缓解老年人养老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一方面,要优化各项养老服务资源布局;另一方面,要实现同城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就业资助。将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与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一方面,将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计划,与大专院校、卫生院校合作,利用就业技能培训资金对现有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养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将社会办养老服务纳入公益性岗位,由政府按规定给予补贴,降低社会养老服务成本。同时,要用完善的激励和晋升制度保障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如对高级、专业性护理和医疗人才给予岗位奖励津贴,以及日后养老需求时享有针对性的政策优惠,只有让养老服务人员看到良好的职业愿景才能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多元主体模式,强调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个人以及家庭共同参与,虽然政府在其中起到主导性作用,但要想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有效运转,单靠政府是不够的。梅州可学习赣州市章贡区部分好的思路和举措进行复制推广,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联合起来,借助市场化手段实现养老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需要鼓励社会资本介入,鼓励营利性机构介入,要凸显“医养结合”市场化运作的个性化服务特征,确保养老服务包含高端服务、中端服务和保障性服务,差异化的服务模式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更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只有让参与“医养结合”模式的企业得到满意的回报,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才能确保这种模式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关链接:

“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开通上线

上海市民政局于2019年5月31日正式开通“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今后,上海市民无论是寻找养老服务政策与资源,还是寻求线上、线下的“养老顾问”帮助,只要点击键盘,都将一目了然,如“网购”一样方便。

这一平台涵盖了养老服务领域官方讯息、最新政策、热点动态、全量数据、规划报告、办事指南、实事项目等各类实用信息,为行业从业者提高服务水平、专家智库开展研究工作提供资源支持。平台依托民政数据海,实现了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老年综合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数据联动共享,从而服务行业管理,助力政府决策。

养老资源如何搜索,一直以来是让市民头疼的问题。该平台则向社会提供了一副更直观的“养老地图”。其囊括上海市数千家养老服务设施及机构信息,包含养老院、长者照护之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机构等七大类;机构概况、实景图片、空余床位、入住价格和要求、服务内容、咨询电话等信息一览无遗。市民可按名称、区域、类别在平台地图上直接查找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并关联推荐周边养老服务设施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报记者:王丽莉

编辑:李子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