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视觉丨城中围屋 岁月与共

行走在梅城的热闹街区,也许一个拐角处,就会与客家围屋不期而遇。这些围屋,静静地矗立在高楼大厦之间,宛如时光的琥珀,封存着独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氤氲着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时代韵律。

坐落于梅江区三角镇的梁氏义孚堂新松公祠,如今与梅州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比邻,古老的椭圆形围龙屋,被现代扇形建筑轻轻环抱,传统与现代的几何对话,勾勒出时空交融的独特画卷。

面朝梅江,身后商圈楼宇林立,梅江区三角镇万象江山旁的乐善公祠以古朴之姿,静立在岁月与繁华的交界处,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密语。

围屋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既是客家人安心的居所,更蕴含了“天圆地方”“家国情怀”“寻根问祖”等寓意,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光芒。

从高空俯瞰,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屋前是半月形水塘,房屋主体为前方后圆的独特形制,整体呈椭圆形,宛如一颗颗圆润的明珠,镶嵌在方方正正的城市棋盘之中。椭圆的造型,在现代建筑的直线条与几何图形中,显得格外醒目。围龙屋的青瓦白墙,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天井巷道化胎,铭刻着先辈的智慧与汗水。门前的水塘,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微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光影摇曳,让围龙屋古朴的身姿,更添几分灵动与诗意。

济济楼坐落于梅县区程江镇车上村,于1936年动工兴建,历时10年建成,为三堂六横、两层高的大型客家围楼,有20个厅堂、235间房、18个天井,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梅江区三角镇约亭顶,四点金的晋增庐、永鑫庐,方形化胎后枕的肃贻庐(七贤居),加层走马楼诚创庐,典型客家围龙屋笃创公祠,两祠堂共用一围龙的刘叶两姓祖祠堂屋等依次排列而建,绵延近千米,构成极具客家建筑特色的民居群。

在客家围屋的周围,拔地而起的高楼,玻璃幕墙闪耀着现代的光泽,车水马龙的街道,见证着城市的繁华与活力。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互交融。围屋就像一位从容的长者,在时光的长河里,与城市并肩前行,却也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传承着客家文化的根脉。

砖石缝里藏着光阴故事,钢筋丛林中跃动着时代脉搏。梅县区碧桂园旁,客家古民居德和庐与春和庐在高楼新宅的簇拥下舒展筋骨,让青砖的厚重与玻璃的通透对话,续写着城市“留旧纳新”的温情篇章。

梅县区程江镇古塘坪,有一座始建于1555年的陈氏祖祠,当地人称其为“大屋夸”。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传承下,顽强地矗立在高楼之中,是人们还回得去的故乡。

客家围屋,不仅仅是一座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客家人的迁徙与奋斗,凝聚着家族的情感与力量。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它宛如一座座心灵的避风港,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归属感。岁月流转,围屋与城市共同生长,“岁月与共”的默契,早已镌刻在青瓦白墙与霓虹灯火之间。

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细细品味这份古韵新辉,感受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高讯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钟幸钰

编辑:李舒宇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