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梅州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推动梅州外贸持续增长、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梅州海关主动作为,引导企业用好政策红利,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精准施策”助力民营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近日,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梅州海关申领一份出口日本的RCEP原产地证书,涉及货值近300万元。凭借该份证书,客户在日本进口时可享受RCEP项下零关税待遇,预计可节省进口关税约42万元。
“2024年我们一共申领了20份RCEP原产地证书,总货值达3298万元。办理原产地证书后我们出口的铜箔在日本地区的进口关税税率从普通税率14%降为零,大大提升了产品海外市场竞争力。”嘉元科技关务廖承蕴介绍。
为高质量推动原产地优惠政策落地落实,梅州海关成立政策宣讲小分队,结合梅州各县区产业特点,精准分类,梳理辖区化工品、机电产品等重点商品对比享惠清单,灵活运用政策宣讲会、关企微课堂、“智通知”等方式,向辖区企业详细宣传解读原产地相关政策,分类指导辖区特色产业利用原产地优惠政策扩大出口。
“我们还积极优化推广‘智能审核+自助打印’模式,畅通预约签证等便捷惠企措施,实现原产地证书可‘键对键’‘7×24小时’办理,近九成企业实现‘足不出户’快速领证,进一步帮助出口企业省时省钱。”梅州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李洪滨介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梅州海关签发RCEP等各类原产地证书出口享惠货值同比增长213%。
“靠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尽享政策红利
近日,晟鑫(广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刚果(金)进口的19个集装箱电解铜以“一票多车”方式申报,从梅州国际陆港进入梅州综合保税区。
“‘一票多车’政策是海关总署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之一。在该模式落地前,一票一线进出境报关单对应的多车货物,须在全部运输车辆到达综合保税区后方可办结入区手续,调集车辆耗时耗力,协调难度大。”梅州综保区工作科科长郭向东介绍。
为支持企业尽享政策红利,梅州海关优化通关服务,指导企业规范“公式定价”备案,优化“一票多车”入区流程,打破了“整报、整出、整入”限制,运输效率大大提升,企业综合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
今年前两个月,该关共监管进口电解铜2500吨,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三分之一。
“为帮助铜箔生产企业减轻国家取消铜产品出口退税后经营成本增加问题,我们还指导企业设立保税加工账册,从原材料‘铜’进口,到产品‘铜箔’出口,均以保税方式流转,形成区内区外保税产业链,今年企业首次进口保税料件270吨,节约资金约230万元。”郭向东说。
“首次护航”帮扶民营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近日,在梅州海关的监管下,兴宁市粤和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重10吨的鲜柑橘顺利出口新加坡,梅州柑橘首次出口标志着革命老区梅州又一特色农食产品顺利“走出”国门。
为充分挖掘梅州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越来越多的优质“梅字号”农食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梅州海关实施“出口培育+技术帮扶+便利通关”组合式“首次护航”服务模式,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出口帮扶措施,让首次出口的民营企业高标准、高起点步入出口快车道。
“梅州农食产品生产企业以小微民营企业居多,针对小微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政策信息不对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熟悉等问题,‘首次护航’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出口的主要掣肘。”梅州海关查检一科副科长王文军介绍。
为助力县域特色农食产品出口“百花齐放”,该关还聚焦梅州“百千万工程”发展目标,联合市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入企业、行业协会、田间地头开展蹲点式调研,全面梳理各县(市、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分布及规模,分析潜在增长点、出口点及产业发展点,“一县一策”制定符合县域特色、匹配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海关监管服务措施,着力推动梅州特色农食产品出口蓬勃发展。
近两年来,在“首次护航”模式的助力下,梅州中药材、鸽血、青提汁、方便面等10余个品类的特色农食产品顺利出口,有效推动老区优质农食产品出口“提档”。
梅州日报记者:张怡
通讯员:汪佳
编辑:李舒宇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