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五华县社会主义教育展览会关于揭露反动会道门组织“利用封建迷信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的图片
●江连辉 何苏敏
导读 封建会道门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群众封建迷信组织。民国时期,五华县境域内普遍存在反动会道门组织设坛布道。其首要分子长期勾结日伪政权、国民党特务及外国势力,持续实施叛国祸民之非法活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反动会道门组织由公开转为秘密,广泛流行于五华各乡村民间,改名换姓,继续危害全县人民。1953年4月,五华县取缔反动会道门的运动正式拉开帷幕,截至1953年8月,五华县全面实现“道坛清零、道首归案、道众转化”三大目标,彻底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为社会铲除了封建毒瘤,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为非作歹 社会毒瘤
封建会道们组织实为反革命统治体系之重要构成,他们惯以“升登天界”“末劫临世”“灾厄将至”等妖言邪说蛊惑民众,实施诈取钱财、淫辱妇女、戕害人命等恶行。受其蛊惑而误入歧途者日众,诸多道徒或沦为反动势力爪牙:有的甘为敌特鹰犬;有的沉迷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借机敛财渔色、扰乱治安,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地方秩序。
根据1953年专项摸查数据显示,五华县域内会道门组织呈现显著地域分布特征:“先天道”除华城地区外,覆盖全县14个行政区;“同善社”主要活动于华城、岐岭等区域;“归根教”在安流、棉洋、双华及平南等地形成聚集态势;“真空道”则以华城、新桥等地为传播中心。经统计,全县登记在册的会道门组织首领及骨干成员共计100余人,道徒信众达2600余人,这充分印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会道门组织在五华县域内具有广泛的社会渗透力和群众影响力。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政权初建,新生的人民政府此前尚无精力顾及解决会道门的问题。这4种反动会道门组织也乘机由公开转为秘密,广泛流行于五华各乡村民间,改名换姓,继续危害全县人民。其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且大多数为国民党的官僚政客、特务、恶霸所把持。这些会道门头子,对新政权充满仇恨,与国民党特务活动勾结呼应,在境内外反动势力的操纵、策划与指使下,假冒宗教之名,积极煽动道徒,利用扶乩、念咒等封建迷信手法,愚弄群众,残害妇女,扰乱社会治安,并散布谣言破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甚至组织武装暴乱,袭击区、乡政府,杀害基层干部,妄图颠覆人民政权等,成为阻碍新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和危害一方的社会毒瘤。
先天道,又名先天大道。1903年由河源黄友良传入五华,在岐岭龙径乡埔石下建立紫林洞,发展到各区,有26个洞14个堂,“天恩”(即反动会道门的最高职位,下同)以上骨干78人,道众713名。1929年道首陈党凡、陈月秋、陈胜华等组织“剿共联防委员会”攻打大石嵩(双华)苏区。寄善堂头目张斋九强奸妇女,作恶多端。
同善社,1922年由江西周海川传入,先在华城镇办分社,负责人张谷山。后发展到岐岭,设立事务所。“四层”以上道首2人,道众830人,并依仗反动势力,破坏革命,造谣惑众。
归根教,1927年由陆德仁传入,先在安流福江乡设丹霞洞,负责人张亚八。后发展到棉洋、双华、平南等地。有“天恩”以上骨干34名,设洞堂7个,有道众480名。致善堂头目李子成强奸妇女,为害人民。
真空道,又名真空教、无极道。源于江西寻乌黄輋山,约于1901年由戴石长传入,在华城设“修竹道堂”,其子戴月秋统管兴宁、梅县、大埔3县道堂。县内有3个堂18个坛,道众640名。道首曾强奸妇女,散播反革命谣言。
1953年5月15日,五华县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取缔反动“会道门”的布告
雷霆出击 土崩瓦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府为巩固政权,开始着手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1952年12月12日,华南分局召开广东省公安会议,正式传达全国第五次公安会议精神。会议决定自当月起至1953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重点集中打击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黑社会帮会组织和水上镇反运动专项斗争。翌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政令,将“一贯道”“先天道”“同善社”“归根道”等组织及其分支定性为非法组织,要求全面依法取缔。
在五华县,这场运动于1953年4月正式拉开帷幕。
为配合国家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维护新生政权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广大人民利益,并挽救误入歧途之被骗群众,中共五华县委专门成立取缔反动会道门指挥部,采取积极慎重而严肃方针,分别主次先后,依法从重从快系统部署打击行动。
5月15日,县政府颁布“华安秘字第040号”布告,矛头直指“先天道”“同善社”“归根教”“真空道”等四大非法会道门组织,勒令其立即解散。布告明确规定:查封所有道坛,没收武器、道产、经书等物品,并制定五级处理政策:对罪大恶极的首恶分子实施逮捕法办,罪恶不大的骨干分子登记悔过,普通道徒申明退道即可免究,同时建立全民检举制度与奖惩机制。在县委统筹组织下,由全县600余名党政干部、公安干警组成的专项队伍,联合基层干部与群众力量,展开为期三个月的集中行动。工作专项队采取“精准打击与分化教育”并重的策略,通过摸底调查、宣传发动、明确重点、封坛搜查、道首集训、群众揭发等组合手段,系统瓦解会道门组织体系。全县共取缔反动会道门活动场地(堂、洞、坛)101处:依法逮捕罪恶严重的道首7名,其中2名依法判处死刑;缴获各种反动经书8341本及各种证件、道具、鸦片等物资一批。通过打击首恶道首,教育挽救多数,有600名道众和一般道首觉醒悔悟,自动到政府部门登记和申明退道。这场雷霆行动从根本上摧毁了盘踞地方数十年的封建会道门体系,切断了其经济命脉与组织网络。
截至1953年8月,五华县全面实现“道坛清零、道首归案、道众转化”三大目标,彻底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为社会铲除了封建毒瘤。从此,五华全境反动会道门的活动销声匿迹,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这也为同期推进的抗美援朝动员、土地改革深化及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扫清了障碍。此次专项斗争以“稳、准、狠”的精准打击与“惩教结合”的政策智慧,成为新中国初期五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典型范例,其组织模式与执行经验也为五华后续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资料:1.五华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五华县志》,1991年6月出版;《五华县志(1979-2000)》,2010年12月出版。2.中共五华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五华县历史(第二卷)》,2022年10月出版。3.五华县档案馆馆藏资料。
1953年五华县人民政府收缴的反动会道门封建迷信道具——“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