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建梅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建生收藏有一本由梅县新文化社出版、上海商务印书社承印、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七月出版的《梅县大观》。该书是“费时一载,从事摄影编辑工作”而成的图片集。翻开该书,有《梅县概略》一文为绪论,7000多字,从民族、文化、交通、建设、名胜、风俗、生产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梅县的基本情况。该书的主体内容,是以照片形式展示了当时梅县在军政、教育、交通、农工商、名胜、体育、社会等7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现从此书中选取部分照片,分门别类,分期刊登,一起来看看九十年前梅县之“大观”。
首期聚焦梅县妇女。对于梅县妇女,该书充满溢美之词。绪论中有云“至一般民众……多出洋谋活……妇女则每多在家务农,熏风日晒,胼手胝足,勤劳操作,毫无怨言;一方则主持家政,井井有条,间有丈夫外出二三十年,杳无音信,仍能操柏舟之志,靠一己肩挑耕种所得,抚育子女,长大成人,并遣之入学读书,此吾梅妇女之特长,为各处所无者也。”“而吾县人民则未待政府倡导之前,教育已极普及,虽则先进提倡之力,实家庭教育之功也。查吾县妇女,虽无智识,而对子女读书识字,则殷殷属望,家中虽时有饔飧不继之虞,犹竭力撙节,以勤劳所得,资助子弟入学,此吾县通文理识字义者较他处为多也。”
该书“农工商”之“农村妇女生活一般”(如下三图),佐有文字说明“县内妇女多在家务农,勤苦操作,终岁劳动,努力生产,毫无怨言,较之都市闲居妇女,诚有天渊之别”,计有图片“耙田”“分秧”“莳田”“刈稻”“桔槹吊水”“梅溪春浣”“溪边取水”“雁洋码头妇女起运石灰之情景”“樵采(乡村妇女每于农事余暇成群结队上山采鲁,常引吭高歌,此唱彼和,极其风雅)”“踏车”“水车(近河农家多利用天然水力以车吸水灌溉田禾,裨益于农事不少)”“周溪桥畔少女捣衣”等12幅。本期择其若干刊载之(如上图)。(王建生/供图 采微/文)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编辑:曾秋玲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