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与文化的传承
是两岸客家人共同的心灵归属
台青徐硕彦
在自己也即将成为父亲的时候
他踏上了回老家梅州蕉岭的路
带着夫人和即将出生的孩子
寻根谒祖
这,是他送给孩子的出生礼物
梅州蕉岭徐氏始祖探玄公
于明万历年间开基立业
其第13世孙开始迁台衍播
到徐硕彦已是第21世孙
据统计
迁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以及海外的探玄公裔孙已有40万之众
每年清明
从世界各地赶来祭祖的徐氏乡亲有上万人
每一年
台湾徐氏宗亲都组织代表团
返乡祭祖
这样盛大而庄重的仪式
不仅是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体现
也见证了家风传承的力量
徐硕彦很开心地说
明年,他也要带自己的孩子
徐氏第22世孙
参加祭祖大典
徐硕彦用自己的身体力行
为孩子“书写”了一本特别的寻根笔记
这本笔记里
有“从哪里来”的情感脉络
其中饱含同族宗亲的友善亲厚
以及从共同的文化传承中
获得的认同感、归属感
更有“到哪里去”的谆谆教诲
“要有勇敢往外闯的干劲
也要饮水思源
就像小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
少不了要有支撑你成长的根
《“亻厓”的寻根笔记》
一个“亻厓”字,烙上了一个民系的印记。明清时期,福建、广东大量客家人渡台垦殖,而今台湾500多万客家人中,祖籍梅州的就有180多万人,他们在台湾的早期开发和后来的抗日保台斗争中,都功不可没,其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对台湾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亻厓”的寻根笔记》融媒体系列节目,让我们透过镜头,跟随一个个台湾客家青年的寻根足迹,以新的视角,去探寻祖地的新貌,以深的思考,去感知根脉的共鸣。
编辑:黄炜明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