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大宝石刻出土记

胡曦抄件

●陈蔚梁

据诗人、考据家胡曦在《耳目随笔》中记载:明朝崇祯八年(1635)兴宁知县刘熙祚上任后三个月,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暴风雷雹忽降,县署之后圃吹倒大榕二棵、柳树五株,且连根拔起,倒在调鹤亭西边。亭侧露出石块半角,挖出洗认是石刻“小石屏台”四字,其旁书“大宝十二年八月”。大宝是南汉王刘鋹年号,刘鋹是南汉开国皇帝刘岩的孙子,16岁继位,称后主(958-971)。


胡曦家藏其五世祖近光公胡霙留下的“小石屏台”石刻拓本,中有刘熙祚题写的跋文,近百字,鲁公体小楷。胡霙是崇祯三年举人,与刘知县有交往,刘熙祚自称愚钝,“只识为南汉时物,而考献徵文,未解所自,而胡霙学博才高”,曾向他虚心请教。胡审视石刻良久后说:“记得南汉国有石屏台,王象之《舆地纪胜》有记载,所谓下有玉液池者是也!”并认为:小石屏台大概是南汉王刘鋹之子齐王在大宝年间镇守齐昌府时所筑。


据史书和学者文献记载,五代南汉国自刘岩开始,至孙子刘鋹,四个皇帝都耽于玩乐,荒淫无度。南汉王刘岩称帝后,在番禺(广州)建兴王府皇家园林,凿仙湖,有池百余步,点缀奇花异石,有药洲、玉液池,池中刻石,其状若屏,名之石屏台。看来齐王虽在齐昌一隅之地,也效仿前辈,在齐昌府郊外营造自己的安乐窝,建府馆亭台花榭和小石屏台。府馆后来荒废,才辟为明清以后的兴宁县衙。


大宝十二年即公元969年,屈指算来这块石刻在1635年出土时已有666年的历史了。为此,刘熙祚十分高兴,写了《大宝石刻跋》及一首铭:


繄风雷之忽厉兮,警余顽无逸志。扶撑空之佳树兮,托孤根傲生意。何斯碣出土而余值兮,历数百年而勿异。彼萧闲大夫余所恶兮(按:鋹尝自号萧闲大夫),砺石之坚贞而不废。胡霙也有一诗记其事:斑驳苔花黯石屏,今来古往没荒亭。风雷天为公磨洗,佳荫千秋护此铭。


胡霙去世后,县太爷刘熙祚称他为“两年好友”,并亲自到北街大巷里胡屋吊唁,悲伤至极, 被传为里巷佳话。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