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利用文本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人物的人格、思想品质都受后世所景仰。比如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发愤创作,又比如苏东坡屡遭贬谪却乐观豁达。这些优秀人物事例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好榜样。利用优秀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故事,而且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中学语文教师挖掘课文当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通过课文的优秀案例,把学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
2.潜心阅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策。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学生通过阅读积极向上的内容,可以改变自己的自卑心理和人格。阅读还能使人心平气和,让学生从烦闷浮躁的状态中及时平静下来,积极投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广泛阅读促进心智。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改变气质,对人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都有益处。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听”中融情,陶冶心灵感悟。真情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营造,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在“听”中思考,在“听”中启发,这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坚强的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有好处。
2.“说”中释情,释放心声交流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回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肯定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还应善于挖掘文本内容中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通过这个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它们成为学生“说”心声的话题,并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3.“写”中移情,打开心窗透透阳光。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写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自己的真实感情,洞察他们的心理,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获得他们的信任。对学生在作文中透露出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及时疏导,多与学生沟通,通过沟通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
(三)丰富语文活动,加强多样的心理健康引导
中学语文教师在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都可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让学生展示自我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作者:兴宁市实验学校 吴丹霞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