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桥 潮客之约!梅州日报小记者寒假体验班之“潮客文化交流行”活动侧记

在潮之洲,潮水悠悠,往复不息,编织着岁月的流转与自然的韵律。潮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深深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璀璨的文化瑰宝。

日前,60多位梅州日报小记者踏上这块文化热土,在行走中,他们以“小记者”身份,用眼睛探寻“潮”文化,用笔触留下“潮”知识;在实践中,他们化身“文化交流使者”,搭建起客家与潮州文化的交流桥梁。

寻迹文化根脉 领略潮州底蕴

“小记者们,你们知道吗?广济桥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它背后有哪些奥秘呢?”……“潮客文化交流行”的首站从潮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广济桥开始。

小记者们在韩江畔学习广济桥的构造奥秘。

这座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桥梁,横跨韩江,以其独特的构造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梅州日报小记者们的目光。在韩江畔,小记者们聆听了广济桥的历史故事,仿佛穿越时空,见到了“十八梭船廿四州”的繁华之景。

小记者们认真聆听潮州古城背后的历史文化。

从广济桥离开再进入广济门,走在牌坊街上,小记者们顷刻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街区。这里拥有23座牌坊,每一座牌坊都诉说着自己背后的神秘历史。他们漫步在石板路上,欣赏着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寻访着百年老店,品尝着地道的潮州美食。红桃粿、牛肉丸等美食让小记者们大饱口福。

小记者们在韩文公祠“对话”书本上的韩愈。

韩江之畔,韩山之麓。依着山势而上,韩文公祠文雅而端肃。“韩愈兴学育才、发展农桑、驱除鳄害、兴修水利,潮州的好学崇文之风尚从此开始形成,并且延绵千年至今。”小记者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观看一个个石雕壁画,阅读韩愈著名诗词,仿佛与语文课本上的韩愈近距离“对话”。“以前只是在课本中学到韩愈的诗词,老师带我们到这里,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位大家诗词的本意。”小记者说。

小记者们在百师园感受潮汕非遗文化的魅力。

小记者们在潮州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的介绍下学习潮州地域文化。

在百师园与潮州市博物馆,小记者们目睹潮州木雕、潮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匠人们的现场演示,让小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此行除了游学,还安排了小记者们最期待的体验环节。小记者们制作了潮州特色美食潮汕粽子和红桃粿,大家对“世界美食之都”的小吃文化颇为惊叹。

小记者们学习制作潮州小吃

其间,梅州日报小记者们还走进韩山师范学院粤东农业与生物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张福平研究员为小记者们普及潮州本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潮州自然环境的特点,让大家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广济桥上领略潮韵风流、在韩文公祠中熔铸家国情怀、在潮州市博物馆内品味“非遗”之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学习永远在路上,此行小记者们收获满满。

交流潮客文化 搭建友谊桥梁

潮州文化与客家文化各自有什么样的内涵?“你好”用潮州方言和客家方言怎么读……1月20日晚上,“小柚子”与“小橄榄”们相聚潮州日报社,在潮客文化交流联谊会中一同学习潮客文化知识。

两地小记者在潮客文化交流联谊会中一同学习潮客文化知识。

在联谊会上,潮州文化与客家文化的精髓如璀璨星辰交相辉映,点亮了这场文化交流的盛宴。“潮州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深厚底蕴令人叹为观止;而客家文化,则被誉为古汉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怀。”随着这些生动而深刻的介绍,两地小记者仿佛穿越了空间的界限,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彼此家乡背后的文化底蕴。

活动中,小记者们不仅是文化的倾听者,更是积极的传播者。他们兴致勃勃地相互学习潮州话与客家话,用方言搭建起友谊的桥梁,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生动有趣的交流方式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友谊的种子在彼此心间悄然生根发芽。

紧接着,才艺展示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潮州日报小记者带来的《工夫茶艺表演》,以其独特的韵味与精湛的技艺,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潮州茶舍之中;而梅州日报小记者的《如果你要写梅州》,则以深情的朗诵,诉说着对家乡的无尽热爱。《潮州童谣》与《客家童谣》的轮番演绎,更是将两地文化的纯真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每一声都是对孩子们精彩表现的最高赞誉。

随后,两地小记者还互赠了代表各自家乡特色的手信,这些小小的礼物,不仅承载着对彼此的祝福与情谊,更是两地文化交流的又一美好见证。此次联谊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它让潮梅两地小记者们在交流与互动中,共同绘制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友谊新画卷。

“感谢梅州日报社组织的这次文化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两地文化的区别,让他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结识了很多潮州的新朋友,我们期待下次的活动!”小记者家长说。

文/本报记者:刘润涛

图/刘燕晖、张颖 摄

编辑:廖玉芳

审核:黄宝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