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故事丨卡哪里去了

这个学期,我教四年级数学科。这个班给人初步印象是纪律混乱,学习积极性不高。我想了想,着手自制了120张“点赞”卡。卡上有印章、“点赞”两个字和一个大拇指。我把全班50个同学划分为12个小组,全组一共得卡10张,每人奖一个礼物。我跟学生们制订了奖、扣卡的规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考试方面,成绩优秀和进步大的同学奖卡,按优秀层次和进步幅度大小奖一张、两张不等;二、上课方面,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表现特别出色的奖卡一张、两张不限,上课分心、讲话等不够认真,老师眼神警告无效的扣卡一张;三、作业方面,工整、全对的奖卡一张,潦草、马虎应付的扣卡一张。特别说明:扣卡的同学如果没卡,要同组成员先帮其还上。

规则一颁布,学生们欢呼雀跃,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风貌完全不同。以前一节课起码要整顿两三次纪律,现在已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每个人都在互相监督着呢。特别是班上那几个平时表现比较懒散的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每次都把手举得特别高。还真别说,我现在才发现,他们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特别强。作业,质量也是今非昔比,我优中选优奖卡,原则上不扣卡。成绩方面,大家你追我赶,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转眼,一个月已过,我手中的卡已所剩无几。我揣摩着学生们的喜好,精挑细选了一大袋小礼物,静等着他们一窝蜂似的来兑奖。可是,一天、两天……时间慢慢过去,就是没有任何一组同学来兑奖。他们可真沉得住气呀,难道是每组都还差一点?不对呀,我手里已没有卡了,这卡到底去哪了呀?这次,轮到我沉不住气了。

课后,我分别询问了几组成员,他们小声、开心地互相炫耀着,“13张”“15张”……“那为什么不兑奖呢?”我大惑不解。他们得意地回答:“才不呢,老师,这些卡我们要珍藏起来。”小鸿小声说道:“爸爸说,老师上课那么辛苦,不能要老师的奖品。”

我恍然大悟,欣慰地笑了。原来在孩子们心中,兑奖远没有得卡那么重要,这卡已成为他们眼中的一种荣誉,争取得到更多的卡应该才是他们的目标吧。这样,课堂纪律好转,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就达到教育目的了吗?意想不到的是,还培养了孩子们的感恩之心,这或许又达到了另一教育目的吧。

(许素芬)

编辑:廖玉芳

审核:黄宝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