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别开生面的粤语版《木兰辞》背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让人眼前一亮:深圳市罗湖区桂园小学二(3)班的学生以性别分组,展开了一场韵味悠长、节奏感十足的粤语朗诵表演。稚嫩的面孔、投入的表情、精准的站坐变换都极具感染力,令网友纷纷惊叹:“太上头了!”“好好听!”对此,有网友表示,语言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是青少年时期,学习方言、传承方言,是每一位青少年的应有之举。也有网友表示感觉讲方言很羞耻,一口的地方口音讲出来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对此,你怎么看?
曾文东:方言进课堂,好!毫无疑问,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方言正在慢慢式微。比如,像我们客家地区,很多小孩已不会讲流畅标准的客家话。而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是语言丰富性的存在基础,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
张永胜:只要对学习有好处,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就不用阻挠。惟妙惟肖的方言背诵,能提升学生的能力,用有乐趣的方言去诵读,或许能加快学生背熟的速度,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于磨灭。老是刻板凳运用普通话背诵,学生感觉单一枯燥,非常乏味,改变学习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也许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曾一聪: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传统和习俗,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小学生以粤语富有韵味地背诵《木兰辞》展现了孩子出色的语言学习能力,感受到了孩子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祖宗言的归属感,也让我看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方言)在我们的下一代孩子身上得以延续和发展。在弘扬文化多样性、全球化的今天,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传承和尊重方言,我们不仅能够保持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网友表示感觉讲方言很羞耻是自卑的表现。旧时,不少客家人背井离乡、远赴异邦谋生,几十年后回到老家,乡音依然未改。这可以说是客家人的一个奇迹,也是客家人文化自信的表现。其实,孩子在学校上学,老师的普通话教学和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普通话播报就完全能够使他们把普通话讲好了,他们完全可以自由地切换方言和普通话,这起码保护了我们的地区方言文化。
许素芬: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如果能够进入课堂,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方言背后的文化魅力,还有助于保护传承地方文化。当然,顺其自然,既不能强制,也不制止,可允许学生适时适当引入当地语言。
简洁:方言更重要的意义是一种“传承”。我认为,应允许方言进校园,让校园里普通话和方言和谐共存,让方言文化的魅力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通过方言进一步了解本地的历史和文化。普通话与方言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对立看待。比如,在正式场合,可以使用普通话,显得规范、礼貌;在与家人、乡亲交往中,方言更具有亲和性,更利于情感的表达。在我们客家地区,作为客家人,要会讲客家话,所以,为传承客家方言文化,学校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方言文化读本和乡土教材,开设方言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客家童谣传唱、客家方言经典吟诵等校园活动。
丽雨金山:应该大力提倡方言进课堂。方言是一个地方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让学生从小学习掌握方言,让孩子们通过对方言的学习,既能了解本地文化、风土民情,增加他们对自己出生、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又能打开传统文化学习的一扇窗,更好地融入本土文化和氛围中。比如,我们梅州可以结合方言进课堂,除了用客家话上课外,还可以通过教学生唱客家童谣、客家山歌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客家方言,又能加深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同时,除了方言教育进学校外,家庭也应该接纳方言,为孩子创造方言语言环境。
刘玉棠:方言进课堂是为了方言的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让语言接受和学习能力最强时期的青少年能够尽快学会方言。方言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如我们客家人分布于世界各地,当你走到异域他乡,一听到客家话就知道是客家人,彼此感情也就拉近了许多。再如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朱凤莲在新闻发言时偶尔用几句客家话对台发言,能够让台湾的客家乡亲显得更加亲切和亲近,这都是方言的魅力和感染力。
(廖玉芳/整理)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