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诚奋发百廿载 求是创新续华章!庆祝梅州中学建校120周年

弦歌不辍,甲子成双。2024年4月29日,梅州中学迎来120周年华诞。作为梅州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梅州中学见证了梅州近现代教育的辉煌历史。梅州中学的发展历程,也是客家人崇文重教、历经风雨、砥砺前行的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建校以来,梅州中学培养了政界、军界、学术界、商界、艺术界和体育界等各行各业顶尖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谢晋元、黄琪翔等40多位将军,李国豪、江欢成、张楚汉、廖万清等8位院士,林风眠、李金发、林文铮、李树化等600多位教授专家学者,以及曾宪梓、黎次珊、利青等大批著名企业家。


绿树掩映下的梅州中学。

创建史

跨越120年 被誉为“岭东第一学府”

1904年

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进行学制改革,开始兴办新学。著名诗人、外交家黄遵宪积极推动新学,成立嘉应兴学会议所。随后,务本中学堂、嘉属官立中学堂、东山师范学堂、梅东中学堂先后成立,这四所学堂是梅州中学的前身。

1912年

清王朝灭亡,民国成立,梅县议会决定将官立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嘉属官立中学堂、务本中学堂、梅东中学堂四校合并,称“梅州公立中学校”。当时的开学时间为4月29日,这天成为日后约定俗成的校庆日。首任校长为梅县畲江人叶则愚。

1913年

梅州中学校由广东省政府教育司下令改为省立中学,由广东高等师范学堂毕业的五华籍教师黄道纯(伯敬)担任校长。次年获省批准为“省立梅州中学校”。

1917年

黎贯接任梅州中学校长,直到1922年离任。五年里,黎贯增强师资配置,确立全新的办学理念,完善教育设施,梅州中学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1922年2月,梅州中学迎来杰出校长李时可,他先后两次掌校,历时12年,是梅州中学发展史上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人物。在他和黄钧祥、廖廷锷、张秋山、李蔚霞、刘淼华等继任校长的努力下,梅州中学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学规模乃至招收学生的范围上,不断提升和扩大,被誉为“岭东第一学府”。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中共地下党活动的教师郭文杰接任校长,梅州中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省立梅州中学合并了梅县县立第一中学、私立华光中学、省立梅州女子师范附中三所学校,校名改为“广东梅州中学”。

1977年

9月,教育部门宣布恢复高考,次年,梅州中学重新步入正轨,校园建设发生巨大变化,教学中心从北仓南校区转移到梅州大道以北的北校区。与海内外校友的联系,得到恢复和加强,校友和社会贤达捐资助学的热情,大大改善和提升梅州中学的办学条件。

老洋楼(原务本学堂校址)

2000年

梅州市东南亚归侨联谊会依托梅州中学创办民办公助初级中学——北岗中学(2001年更名“梅州初级中学”)。2003年北岗中学停止运作,梅州中学恢复初中部招生、教学工作,南校区成为初中部办学点。著名校友梁挺生博士为纪念其父亲梁伯聪先生,于2004年为庆祝母校梅州中学百年华诞,在梅江区三角镇江南彬芳大道南伯聪路捐赠创办一所学校,命名为梅州中学伯聪分校。2014年更名为“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8年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命名“梅州市梅江区伯聪学校”。

革命史 

风云激荡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五岭东趋尽揭扬,中有梅花乡。横枝独傲冰雪里,畸人节士代相望。”梅州中学的这首校歌,唱出了凌霜傲雪,唱出了铁骨冰心,也一直激励着梅州中学儿女坚持正义,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梅州中学跨越了120年的历史长河,经历了清末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自1904年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期间,该校青年学生和进步教师在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的影响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教育下,先后走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以及反抗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革命道路的峥嵘岁月。

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十月革命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文化运动的启迪,使梅州中学思想进步的师生接受了先进理论,激发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开展了登台演讲、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提倡白话文、首创招收女生等爱国运动。

1925年,讨伐军阀陈炯明的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抵达梅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到梅州中学操场上发表演说,肯定梅州中学青年学生的革命活动,并宣传革命道理和东征意义。时任省妇部秘书长邓颖超也曾到校演说,校友叶剑英、古大存等也曾给母校师生宣传革命,勉励师生立志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这些都给梅州中学播下革命火种。自此,该校就进一步有了共产党、社会主义青年团活动。在北伐战争时,梅州中学广大师生积极支援,编辑出版《北伐特刊》宣传北伐。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梅州中学的学生古大存、胡一声、郑天保等人思想进步,毕业后赴粤东九龙嶂组织革命武装,树起了梅县第一面工农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红旗。随后,梅州中学进步师生与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积极参与“五·一二”工人武装暴动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州中学共产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进行快,积极参与“梅县中等学校抗敌同志会(简称‘学抗会’)”,蓬勃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如组织歌咏队上街下乡,排演抗日话剧,开展学术比赛、报告会、演讲会、展览会等活动。8年抗战,梅州中学青年学生同全县各校青年学生紧密团结,为捍卫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事业,经历严峻考验、艰苦锻炼,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而后,梅州中学广大师生继续投入战斗,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解放。梅县民主学生联合会(简称“地下学联”)成立后,梅州中学学生成为了中坚。与此同时,学校恢复了党组织,发展了党员。梅州中学地下党组织和地下学联利用校内合法形式如学生会、班会、读书会、演讲会,以及出版壁报、举行各种比赛等进行活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梅州中学广大师生的革命活动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有了党、团组织,广大师生的革命活动更为活跃,梅州中学涌现了熊锐、杨雪如、杨广存、古大存等许多骨干,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看今朝

 “七彩多元” 出彩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梅州中学院士大道。

暮春四月,满目葱茏。走在这所有着120年底蕴的学校里,院士大道、尊师园、喜英楼、锡昌楼、彩荪楼、国钦图书馆等建筑,仿佛都在诉说着梅州中学的厚重历史。校园随处可见的奋斗身影,不时传来的琅琅书声,让这所百年老校处处氤氲着书香,散发着朝气,彰显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2023年4月,院士校友创新班赴北京开展研学活动。

廖万清院士与母校师生互动。

江欢成院士回母校开展讲座。

创办院士校友创新班,面向全市招收具有学科创新潜质的学生,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重走院士当年求学路,做新时代出彩梅中人”等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追寻李国豪、江欢成、张楚汉等院士校友的足迹,体验求学成才艰辛,培养坚忍不拔之志;组织优秀学子赴北京清华学园与丘成桐、张楚汉等院士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大师风范,树立远大志向;创办凤鸣艺术班,传承林风眠等艺术大家的精神,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雅审美情趣、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生;开设校园荷塘丰收节,春播种、夏赏荷、秋收蓬、冬旱塘,并结合客家传统习俗文化,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劳动教育……

梅州中学举办校园荷塘丰收节,师生在捉鱼、挖藕。(连志城 摄)

2022年4月,梅州中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秉承着“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教育观,结合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思想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立足新时代办学理念——“出彩教育成就出彩人生”,树立“三原色——打好人生基色”德育理念,打造“七彩多元”的育人课程体系,培育“个人出彩,为人喝彩,共创精彩”的教师文化,以实现“综合素质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为育人目标。

“让每个人的努力得到认可,让每个人的人格得到尊重,让每个人的才华得到施展,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梅州中学党委书记罗庆松说。梅州中学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工作基本原则之一,打造好“学校大思政课程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文化自信,搭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育人平台,贯彻和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加快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们在创客室开展游戏编程活动。

近年来,梅州中学积极实施教师管理“两抓一放”、学生培养“两升一降”等系列改革措施,“以生为本”地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持续地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立足新时代,梅州中学将继续发扬“梅花”品格,为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教师提供干事创业的发展平台,为想读书、愿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成书的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