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开展两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

近日,大埔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成功为两位低出生体重儿实施了PICC置管术,填补了该院NICU护理技术的空白,也为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坚实的技术保障。

PICC的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指经上肢或者下肢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将输液导管在床边彩超、床边DR的辅助下,送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通过导管进行液体输注。此项技术可以避免药物刺激和损伤,有效保护外周血管,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难度。该技术操作复杂,难度大、风险高,对监护室环境、设备、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埔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不满足于已经熟练开展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科室未雨绸缪,前期派出护理骨干,通过理论学习、线上培训、实际操作、各种考核,取得了“PICC置管资格证书”。

以下为病例介绍:

患儿①:胎龄40周出生,小于胎龄儿,手术时体重仅为1610g,因呼吸窘迫处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状态;患儿②:胎龄32+3周出生,手术时体重仅为1640g,因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处于暂禁食状态。

两例患儿病情重、体重低,经口喂养和消化均有困难,需长期使用高浓度、高渗透压的静脉营养液和治疗药物。他们的皮肤都特别娇嫩,外周静脉纤细,而且血管壁很薄,传统的常规静脉穿刺难度大,留置时间短,容易造成局部感染和药物渗漏。为了救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他们的输液治疗开通“生命干线”,科室团队决定为患儿实施PICC置管术。

经征得家属知情理解和同意后,5月17日下午,在上级医院静疗护理专家的指导下,新生儿科护理负责人张小平、主管护师贺彩凤与团队成员通力协作,成功开展了两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两位患儿PICC置管操作过程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床边彩超和床边X光机双重保障PICC管端精准定位

据新生儿科护理负责人张小平介绍:患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其吸吮、吞咽和消化功能就越差,无法通过肠内营养(进食)来满足患儿的机体需要,这就需要较长时间静脉输注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由于静脉营养液浓度高、渗透压大、刺激性强,频繁进行外周静脉穿刺容易破坏患儿的血管,且反复穿刺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和远期的预后,而PICC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新生儿PICC置管的优点



1、为早产特别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减少药物渗漏所致的皮肤感染及坏死。

2、匀速输入的静脉高营养液使患儿体重增长理想,顺利过渡到胃肠道营养,缩短住院时间。

3、为患儿降低了反复静脉穿刺时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减少人为的过度刺激,降低氧和能量的消耗。

4、不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PICC置管术是专科护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PICC置管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大埔县人民医院新生儿护理技术的又一革新。该项技术为挽救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解决了患儿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目前两例患儿的其中一位,经过10天的深静脉输液治疗,体重和奶量稳步增加,顺利拔除PICC管。患儿经评估合格,于2024年5月31日顺利出院,出院体重为2.01公斤。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在 2013年提出的“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中的规定,新生儿科病房可分为6级。大埔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属于最高等级Ⅲ级中的a等(第4级别),科室团队锐意进取,不断进步,开科两年半,已掌握了Ⅲ级c等(第5级别)的大部分技术。目前科室无论科室环境、设备和技术力量等软硬件条件均达到了市级先进水平,真正做到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先进水平的医疗条件。

大埔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致力于新生儿和儿童的重症救护,打造亮点为:以重症医学为依托,以门诊随访为导向,缔造区域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保健”的典范!

➣地址:住院大楼七楼东侧新生儿科

➣预约电话:0753-5559163

欢迎区域内宝爸、宝妈添加新生儿科刘镇滔主任的微信,咨询养儿育女、成长发育中的问题,我们将以最大的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答疑解惑,共同守护新生、点亮未来!

编辑:张晓珊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