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就是教师。他们真诚温暖,用爱心和智慧呵护学生成长;他们敬业无私,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征途。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校园,听一线教育工作者讲述教书育人的故事。
● 曾庆强:扎根山区四十载,甘当山区筑梦人
从业41年,他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始终为山区教育事业竭力奉献。他说:“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要为山区孩子铺就五彩的求学路。”他就是2022年兴宁市范剑冰突出贡献奖(校长)获得者、兴宁市坪洋中学校长曾庆强。
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曾庆强先后在罗浮中学、司城中学、吴田中学、坪洋中学任教。“2012年我来到坪洋中学任职,那时学校校园环境差。”曾庆强介绍道,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乡贤慷慨帮助,实现了校园环境大变样。不仅修建了围墙,改造了运动场,完善了地理园、生物园,还相继设立了电脑室、音乐室、仪器室等,为各教学班配备了平板电脑等。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曾庆强秉持着这一观念,带领着坪洋中学全体教职工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按照《中小学管理条例》,通过行政班子讨论、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教代会讨论决定,该校拟定了《教职工考核细则》《绩效奖励性工资考核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突出竞争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学习,不断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技能。“为了保障、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探索了很多方法,科学地完善了教学管理,各项工作均细致考量,甚至连教师每天的作业批改情况都有专人检查。”曾庆强说。经过努力,该校的教学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坪洋中学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兴宁市范剑冰奖教奖学基金”奖励,获评梅州市、兴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坪洋中学中考成绩连年创新高,居兴宁市前列。2015年,坪洋中学被评为兴宁市“先进学校”;2020年,坪洋中学被评为兴宁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8月,坪洋中学荣获兴宁市七年级、八年级期末测试“教学质量优秀奖” ……
曾庆强总说,坪洋中学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归功于学校这支团结、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然而,在众多师生眼里,曾庆强又何尝不是激人奋进的主心骨、引领者。“曾校长在工作上总是亲力亲为,他的敬业实干精神感染了我们,使得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共同奋进。”“曾校长是我们的主心骨,只要有他在,我们就感到很踏实,我有什么不清楚的,只要请教他,他总能耐心、客观地给予建议。” ……
41年,曾庆强在热爱的教育事业里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和热,感染着他人,照亮山区孩子通往未来的路。接下来,他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坪洋中学文明校园建设,不断提升该校教学教育质量。
图/文:梅州日报记者 王丽莉
● 赖伟俊:把握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健康成长
对教师来说,上一堂课并不难,但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却绝非易事。对此,兴宁市华侨中学初中组教师赖伟俊颇有体会。在今年兴宁市举办的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中,他荣获了一等奖的殊荣。
课堂上的赖伟俊教学严谨,认真负责,在数学教学中,他非常注重学生对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学好数学要在对题目有了基础理解后,加强运算能力,从运算的过程中再次进行消化理解,进而读通弄懂题目,提炼出高效便捷解题方法。
为了让自己能够对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了如指掌,给学生提供最高效的解题思路,执教22年来,赖伟俊一直坚持不间断地刷题,以保持对不断变化着的学情考情的敏感度,同时,反复揣摩研究课件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这是我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赖伟俊告诉记者,教书伊始,他每天都会带着课本资料回家备课,研究出最简单便捷的解题方法,并预判好学生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以做好应对,最后再把每堂课的教案背诵下来,准确把握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此外,赖伟俊还经常向其他教师讨教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大家讨论交流教学经验,对于提高我的教学能力以及学习驾驭课堂的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赖伟俊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2年来,这教案早已烂熟于心,也积累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多次的示范课、公开课上都获得了肯定,其中,2018年,获兴宁市第四届“希沃杯”交互智能平板大赛一等奖,2020年参评的课件在“一师一优课”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22年荣获兴宁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一等奖。
课堂以外,赖伟俊尤为关注学生的行为成长。他认为,小升初,是学生行为转变的关键转折点,升上初中,不仅课程发生了变化,学生心理也有较大波动,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辅导和干预,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对此,赖伟俊时刻关注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动态,并及时解决偶发事件,对发现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对,立即进行沟通辅导,让学生健康成长。
从青涩小伙到骨干教师,谈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赖俊伟表示,现在更有教师的威严,对教书也更有信心了,“作为乡村一线教师,我将继续上好每一节课,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梅州日报记者:黄钰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胡栋才:为山区教育绽放,用爱守护山里娃
兴宁市崇文学校副校长胡栋才扎根山区教育已31年,这三十多年,他始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山里娃点亮未来。
“同学们,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呢?” 只见胡栋才通过图片、举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授课。虽然是50多岁的山区教师,胡栋才却熟练掌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技巧,他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在胡栋才心里,三尺讲台是神圣的。对于每一节课,他总是悉心准备。身为副校长,除教学工作外,他还需要负责一些行政工作,不过,只要一有时间,他便认真备课。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最新知识点,不断修改完善课件内容。哪怕对于授课内容了然于胸,他也总会在课前再次重温做足准备。“课上好了,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应该对每一节课负责。”胡栋才表示,他常常感到知识匮乏,为此,他通过参加在职进修、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学历,提高教学技能,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输出,提供优质教育。” 胡栋才说。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胡栋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宗旨,坚持“五用”方法(用诚挚的爱心关爱学生,用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用坚定的信念激励学生,用榜样的精神感召学生,用文明的规章约束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孩子的世界很纯粹,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沟通,多一些鼓励,就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激励他们奋发图强。”胡栋才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每次单元考试后,他都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出现的问题,确立下次考试的目标,鼓励他们努力奋斗。“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多给学生一些表扬鼓励,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胡栋才回忆道,多年前,他曾遇到过一个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然而他采用谈心、交朋友的方式,给予该名学生足够的关爱、尊重,并努力挖掘他在书法方面的专长,让他发挥所长帮忙制作板报等,以此帮他树立足够的自信,渐渐地,该学生融入了班集体,健康成长,奔向明媚的未来。
31年,胡栋才用爱守护着山区孩子健康成长。他表示,今后将继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为山区教育事业献力。
图/文:梅州日报记者 王丽莉
● 何玲:播下一颗颗种子 收获一片片森林
“老师,我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
“玲姐,我语文考了125分哦!”
今年的七月,兴宁市齐昌中学何玲老师的手机频传喜报。作为任教老师,这是她无比高兴的一刻。
2007年大学毕业后,何玲老师回到家乡兴宁,迈入了教书育人的道路。执教15年来,她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她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成就,互相成长。她形容自己的工作就是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森林,收获的是孩子们满满的爱。
而教学上,何玲老师的课堂总是欢笑连连。“我希望语文课堂是愉快轻松的,让孩子们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情。”何玲老师表示。课堂上,她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每到古诗文课堂,她会深入拓展古诗文的背景、故事以及古人的精神面貌,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人或洒脱或浪漫情怀,从传统的文化里面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2022年,何玲老师申报的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获批梅州立项,相关论文也发表在《广东教学报》中。
除了教学工作的诸多成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让何玲成为了学生们最亲密的朋友。青春期的孩子,敏感细腻,不愿与长辈多沟通,何玲老师便以写周记的形式架起了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我让学生们每周都写一篇周记,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强了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学生们会在周记里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事情,班级、宿舍里的大小事情,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我会一一认真看完,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和引导。”何玲老师认为,作为老师,传授知识是本职,但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则更为重要。何玲老师就是这样在日常的点滴中在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久而久之,何玲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有时候我在备课或改作业时错过了饭点,学生看到了,会特地给我买份面包,还一定要盯着我吃完才放心。”谈及学生,何玲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每当想起这些时刻,就觉得当老师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能够遇到那么多纯真善良的孩子。”
由于工作认真,教学效果显著,何玲老师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2021年,她被评为“梅州市优秀班主任”;2022年被评选为兴宁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范剑冰奖教基金优秀班主任。“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鞭策,接下来,我将继续努力,主动学习,利用学校教学教研基地等平台,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诠释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何玲坚定道。
图/文:梅州日报记者 黄钰然
编辑:李舒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