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意渐浓,寒意渐重,但在蓝坊镇蓝坊村程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三华李示范基地内,却是一派盎然生机:过人高葱茏的李树遍布山野,不少枝头已然展露俏丽花苞,暗示来年丰收成果。一大早,当地有名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基地负责人黄宾永便迎着朦胧的山雾,细致地查看起果树长势,“今年管理到位,明年产量或将翻一番。目前,我们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100多农户种植了1000多亩李子,年产值超千万元。”他说。
党员领头共致富,做强产业大文章。近年来,蓝坊镇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能人引路,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种植户和镇干部一同查看李树生长状况,讨论三华李产业发展建设。(丘琼 摄)
►►►
情系桑梓 返乡乐当“领头雁”
“我们蓝坊镇山环水绕,气候条件优渥,是有名的‘长寿乡中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令这里出产的三华李色泽艳丽,肉质爽脆,酸甜可口,远近扬名。在我的记忆中,彼时村中几乎人人种李。”黄宾永告诉记者,但由于种植过于分散,规模不成气候,产业效益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也不高。
“要提高农产品增值效益,必须加快人才培育,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走规模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我们镇党委坚持党建赋能、产业富民,积极探索将党建‘触角’延伸至产业发展一线上,努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致力打造“输血”“造血”动能强劲的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在蓝坊村,我们便挖掘了宾永这一致富带头人。”蓝坊镇副镇长曾劲锋接过话茬说。
“于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我于2019年带头集约了500余亩荒坡地种植三华李。目前,基地已发展成集三华李品种研发、栽种、加工、仓储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基地。”据黄宾永介绍,作为村“两委”干部,他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领办创办了程坑农业合作社,依托“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以集约土地、整合资金、传授技术等方式,鼓励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植将优质李种植基地扩种至1000亩以上。“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为家乡建设,打响蓝坊优质李品牌做出一份贡献。”黄宾永说。
李花绽放枝头,预示来年丰收。(徐志宝 摄)
►►►
规模提效 科技赋能“找出路”
“我们按照‘绿色发展、生态种植’的发展理念,采取规范化科学种植技术,切实提高果子的产量和品质。例如,李子喜肥,基地所用肥料皆采用农家有机肥发酵而成。另外,你看,像这种一根枝条坐花过多就需要人工疏减一些。”黄宾永说起果园管理,劲头十足。他告诉记者,因考虑到李果丰产季集中上市易导致量多价走低,基地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建立合作,不断改良品种,通过错峰上市、延长销售时间、保障供应,提高当地三华李的知名度和价值。
“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院校会选派专家、农技人员定期到基地举办优质李树种植、栽培、修剪等精深管理技术培训,助推本地三华李特色农业高效发展。当前,我们顺利引种了一新品种‘蓝宝石’,过两年便可抢‘鲜’面市。” 黄宾永说,“以前种李子主要靠经验,现在有了科技加持,发展产业底气更足了。”
谈及下一步打算,黄宾永透露,计划进一步整合筹集资金,扩大示范基地规模,并不断深化院校合作,完善果园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建李果分选厂和冷藏保鲜库、智慧电商平台等,发展立体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将示范基地建成“产学研农旅观光园”,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群众致富。
►►►
联农带农 扶强产业“鼓荷包”
甜李绿了山头,强了产业,富了乡民。赖云香是基地的一名务工人员,近期,她与其他工人需要负责做好果场清园、基肥施肥,科学剪枝,防控病虫害等工作。“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了。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每天收入120元,稳定安心。” 赖云香说。
“遇上收获季,需要的工人则更多。‘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是我从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坚守的信条。” 黄宾永告诉记者,2022年,基地脱贫户以工入股方式拿到的分红就有2万多元,参与农户每亩收益达8000元。“我跟种植户承诺‘你们放心大胆种,技术有保障,售卖我兜底,一起携手让青山变金山。’这不是一句空话,我很有信心。” 黄宾永说。
农业产业欣欣向荣,乡村振兴蓄势待发。“接下来,我镇将充分依托‘长寿乡中乡’品牌,积极探索‘党建+产业’的产业与支部共建双赢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生产加工型企业,因地制宜建设李果加工厂,实现三华李从生产链到加工链的延长,不断提高三华李附加值。同时,引导种植户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建设三华李创意产业园,讲好‘一颗李的故事’,实现一二三产良好互动、相得益彰。”曾劲锋说。
梅州日报记者:丘琼
特约记者:廖静宜 徐志宝 汪敬淼 丘林强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