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医院院刊》二版:中山大学与梅州的渊源;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资料图)

梅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深厚的渊源,既是中山大学的办学旧址,也是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的故乡。

中山大学的办学传统最早可追溯至1866年博济医院内设的医学堂,但以1924年孙中山先生手创广东大学为建校起点,1926年8月改名中山大学。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同根同源、休戚与共,在中山大学这所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的大学里,医科教育树立起新的里程碑。近年来中山大学事业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迎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上不断取得突破。


△中山大学校园一角。(资料图)

相传

梅州与中山大学的历史交织

自建校起,中山大学就与梅州的渊源颇深,从管理层、教师队伍到学生来源,大批梅州人供职和求学于中大,对学校的创设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首任校长邹鲁是梅州人,许多知名教授亦是梅州人,如:曾任医学院院长梁伯强、代院长杨简,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姚碧澄、细菌研究所主任李挺,教育研究所教授钟鲁斋,中山大学筹备人、革命烈士熊锐教授等。据统计,建国前中大招收的学生中,近三分之一的生源来自梅州。

广东大学筹备主任、首任校长邹鲁出生于茶阳古镇,他曾两度掌校,在创办广东大学及建设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期间,皆有突出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遵循中山先生生前的愿景,邹鲁校长大力兴建石牌新校。石牌时期的中山大学校舍用地1万多亩,连同林场计算在内有4万多亩,占地面积之大,有“中山大学校,半座广州城”之称。抗战全面爆发前的中大,建筑宏伟,学科完备,不仅是国内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

建国后,中山大学的梅州客籍名人更是熠熠生辉,改革开放后,不少梅州籍企业家积极回馈母校,助力了中山大学的持续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风雨同舟:

抗战岁月中东迁梅州的中大

1944年秋,第三次粤北战役爆发,日军先后攻占韶关、乐昌,在坪石办学的中山大学再度被战火波及。1945年1月,中大被迫进行抗战以来第三次迁校。据记载,当时学校择定校本部和研究院在龙川,理学院和工学院在兴宁,农学院在五华,法学院在蕉岭,文学院、医学院和先修班在梅县县城。很快,日寇侵入东江地区,龙川撼动,校本部、研究院、理学院紧急疏散到梅县。

学校迁往梅县之初,人员离散,经费匮乏,形势异常艰难,为解决师生衣食住行的问题,学校一面在驻地寻觅公房和“客家大屋”,供师生暂时栖身;一面派知名教授到驻地政府暂借粮油副食以应一时之需。在梅县政府、银行和商会的协助下,学校经济困顿的情况有所缓解,一直坚持办学乃至抗战胜利。 在危难关头,梅州当地军、政、民主动接纳、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以及师生在流离中坚守岗位、赓续学脉、服务地方的历史,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不可忽视的是,中山大学当年复员广州起身回家之路的“起点”正是“梅州”。这一段厚重的历史,既是中山大学与梅州学脉深厚渊源的反映,更是精神的传承。

历久弥新:

新时期中山大学医科与梅州

“中山医”的品牌历经岁月的沉淀和医患的口耳相传,已享誉世界、深入人心。中山大学医科有着150多年的辉煌历程,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卓越的实力。1866年,中山医学院的前身博济医学堂成立,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后发展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孙中山曾于1886年至1887年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代代传承,中山大学医科形成了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三严”优良教学传统。中山大学目前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构建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领先、设备先进、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领航态势,医教研综合实力、医疗服务能力与规模居于全国领先行列。

不忘初心,铭记历史。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与梅州的合作开启新篇章,2014年起,中山大学、中山三院从人员到技术全情投入,为粤东医院开启了快速崛起之路。

新时期,我们不断重温革命先烈与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感念抗战时期滋养着中山大学师生的梅州山水与客家精神。这是一种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怀国爱乡、崇尚文化的精神,是客家文化的精髓,她将继续为梅州的持续发展与提升转型,为梅州的红色基因与中大情缘谱写出新的篇章。






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院供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爱婴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优秀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获批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医院目前拥有天河院区、萝岗院区(岭南医院)、粤东院区、肇庆院区四个院区。其中,天河院区与萝岗院区位于广州,粤东院区位于梅州,肇庆院区位于肇庆。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聚力三大学科群(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平台(干细胞、纳米、大数据)、一个标准(5G赋能多院区运营模式),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已形成看肝病、看脑病、看疑难杂症到中山三院的良好口碑。

肝脏病学科是医院的龙头学科,目前已形成包含肝脏内科、肝脏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肝脏影像与介入治疗、肝病实验室等多学科综合诊疗和临床科研的强势学科群,在重型肝炎救治、肝癌早期诊断、肝癌微创治疗、成人活体肝移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器官移植麻醉、肝移植围手术期影像评估等急难重症中的诊治水平全国领先。

脑病学科是医院快速崛起的特色学科群,涵盖儿童行为发育科、心理科、脊柱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外科、康复科等学科,其中儿童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脊柱外科微创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吞咽及认知功能康复等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享有盛誉。结合在脑病诊治领域形成的优势和特色,医院成立了广东省首个“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并获批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区域性脑病基础研究中心和脑科学转化医学大平台。

免疫性疾病学科群汇集变态反应(过敏)、代谢免疫、神经免疫、移植免疫、临床免疫学等特色优势,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好的中西医多学科诊疗平台。内分泌科、风湿科、泌尿外科、超声科、皮肤科等优势学科积极探索医疗新技术,在糖尿病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精准诊疗、前列腺癌微创治疗、肿瘤消融治疗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院注重发展医学前沿技术,生物治疗中心成为国内第一批获批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在多项干细胞临床治疗中均取得重要突破。

作为中山大学医学部的主要临床教学基地,医院是广东省住培普通师资培训指导单位,同时承担了多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以及全国各地进修生的培养任务。《传染病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广东省精品课程、广东省教学团队;《性与生殖健康》是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内科学》、《远离传染病》是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外科学》是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精神病学》《皮肤性病学》《康复医学》《诊断学》《妇产科学》《性医学》《外科学》《内科学》是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医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和优质学术平台。医院主办和承办了《Liver Research》《新医学》《器官移植》《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及《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等国家级杂志,均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外,医院专家团队牵头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荣誉。

医院配备有手术机器人、PET-CT、3.0T MR、能谱CT、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后装治疗机、DSA、乳腺X光机、四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骨密度仪、大型生化自动分析仪,以及中央重症监护系统、杂交手术室、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设施。此外,医院实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其中包括医学影像和检验数据传输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院建设。

医院非常重视构建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医院文化体系,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全体职工,确立了院训、院徽、院歌,形成独特的医院文化并汇集成为强大的发展动力。三院全体医务人员将秉承“医德至上,博积精勤”的院训,发扬救死扶伤、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紧密协作的精神,以“爱心、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竭诚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广大民众提供更温馨、优质、高效的健康医疗服务。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体三院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聚合发展之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科特色明显的强大的现代化智慧医院”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数说中山三院

医院始建于1971年,2018年获批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

医院目前拥有天河院区、萝岗院区(岭南医院)、粤东院区、肇庆院区四个院区。

院本部(含岭南医院)拥有在职员工514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461人(高级职称人员697人);

天河院区开放床位约2000张,日均门急诊量超过14000人次;

萝岗院区规划床位数1500张,目前一期开放床位661余张,日均门急诊量约4000人次;

粤东院区规划床位数1500张,现开放床位800余张,2018年被确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四批重点建设医院,2023年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肇庆院区于2021年10月投入运营,规划床位数1800张,2022年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医院拥有普通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耳鼻咽喉科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科、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器官移植科、骨科、康复医学科、耳鼻咽喉科等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3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以及6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医院拥有临床医学硕士点51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生导师385人(不含兼职导师),博士生导师152人(不含兼职导师);

医院设有25个国家住院医师培训专业基地(其中1个国家级专科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2个国家级住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专业基地,8个省级住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培训专业基地);

医院拥有省部级科研基地16个,厅局级科研基地10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专业19个;

近五年,医院获得各级科研项目经费总额约5.6亿元,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70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约560篇。


编辑:刘家豫(实习)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