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兴宁·文峰

花铃摇春

□ 钟思婷/文 连志城/图

三月风过新圩,山野间蓦然浮起团团金雾。走近了才看清,是黄花风铃木在摇曳。那些金箔似的花瓣攒成铃铛形状,被风一逗,便簌簌地笑作一片,抖落的碎金铺满阡陌。

曾几何时,这里的山褶皱里藏着的还是灰扑扑的荒地。老村书记蹲在龟裂的田埂上吸着烟,火星明灭间叹息:“山旮旯留不住人哦。”但自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围绕“两山”理论,新圩镇的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扛着树苗,在蓝布村的广场周围、乡道边上种下了一大片黄花风铃木。光有好风景还不够,他们齐力将广场周围的“补丁田”集中流转,吸引外来投资。于是,西瓜大棚建起来了,一个个绿色西瓜坐着卡车跑到了大湾区,也把过去外出打工的“孩子们”带回了家。蓝布村的烟火气又旺起来了,孩子们的笑声也更加欢快了。

几年过去,当初种下的黄花风铃木亭亭如盖,竟把整个春天都染成了蜜色。“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进梅州,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新圩镇嗅到了发展新机遇。于是,“黄花风铃木绽新圩 农文旅融合促振兴”——“百千万工程”助力美丽新圩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在春天走进了蓝布村。

体育公园里,文化馆的姑娘们手拿“伯公杯”在花影中舞动,省级非遗魅力让观众挪不开眼。春风掠过,惊落几瓣黄花,坠入摊位上摆着的客家娘酒杯,漾开一圈圈琥珀色的涟漪。

“阿妹,尝尝我们的七彩花生!”卖花生的阿姐打开包装,热情地招呼游客品尝。她的摊位旁,无人机正悬在花海上空直播,穿汉服的少女踮脚嗅花,发间银簪与花铃共振出细碎的清响。小游客手上的风车转得欢快,阿叔制作的糖画映着骄阳,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花影在摇晃,还是流光在糖里溢彩。花径深处飘来艾粄的清香。农妇们乘着此次活动,赶着来兜售自己的手作美食。游客拿着这新出的“绿”,舌尖沾着芝麻糖霜,笑说要把这山野甜味装进行囊。

我在农产品市集遇见在西瓜基地务工的老张。他粗糙的脸上绽放着笑容,说从前守着几亩薄田叹气,如今在瓜田里领着工资和田租“双薪”,他也做一回游客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这黄花风铃木是摇钱树哩!”他眼角的皱纹里漾着金光。

暮色漫上来时,花影渐次隐入黛色群山。离去的车流载着满箱花气渐行渐远,乡道上仍有零落花瓣追逐车轮。体育公园的灯次第亮起,晚风裹着野姜花的味道拂过游人发梢。几个孩童蹲在田埂边,把落花串成长链。忽然记起驻村书记的话:“我们要让每片花瓣都变成金叶子。”此刻看着漫山遍野的鎏金摇曳,方知这不是诗人的呓语。

离枝的花瓣打着旋儿飘向炊烟升起处,像撒向大地的金色请柬。来年春风再起时,不知又有多少惊喜在这片热土上发芽。

兴宁作协“文载生态·绿润兴宁”合水采风行

□ 黄永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兴宁市作家协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兴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梅州市生态环境局兴宁分局的支持下,策划了《文峰》专刊“文载生态·绿润兴宁”主题活动。3月22日,兴宁市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前往合水采风,深入兴宁市生态一线,感受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旨在更好地展现兴宁市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方面的成果,激发会员创作灵感。

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合水镇政府,由兴宁市作家协会会长陈东霞向合水镇人大主席马建春赠送《文峰》期刊,随后在合水镇政府领导干部的陪同下,直奔罗英茶山。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沿着蜿蜒的山路,大家来到罗英茶山,抬头见碧宇净如洗,踏入茶园,清新的空气中透出淡淡的茶香。精心修剪的茶树随着山势绵延起伏,远看,像绿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奔腾翻滚直向蓝色天际;近看,茶树整齐排列,像一道道阶梯,引领人民奔赴幸福强富美。驱车进入环山路,抵达矮寨森林公园,站在跷脚岭极目四望,万亩茶山的绿色焕发着盎然生机,伴着茶树散发的芬芳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马建春对合水茶颇有研究,据其介绍,合水镇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清代时闻名嘉应州,近年发现有宋、明、清时期栽种的老茶树,主要种植有高山单枞、细叶、奇兰、梅占、黄金桂等品种,种植面积近万亩。茶场分布在水罗塘、官田片等6个海拔300米以上山区村,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气温20.4℃,土壤富含锌和硒,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合水茶中有代表性的官田梅占绿茶久负盛名,在清代时曾列入梅州地方八大名茶之一,茶质“香、甘、甜、滑”,远销东南亚等地,被列入《中国茶志》。

同行的罗英村书记刘俏红一边走一边与采茶的村民打招呼说笑。她介绍道,这些“采茶姑娘”都是“老手”了,每年春季采茶时节都会帮附近的茶企采茶。近两个月是旺季,熟练的老工人能用双手采茶,左右开弓,半天能采120来斤茶青,每人一个上午能收入100元左右。

说起合水镇的产业,该镇的领导干部们如数家珍。合水镇党委委员丘振洪表示,合水镇引进力量农业,流转经营部分铁山茶场,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茶农规范管理茶山,深化与农业科学院合作,打造科研示范基地和加工技术示范基地,注重茶园生态,创建了“官田翠玉”“官田翠绿”“官田珍品”等品牌,先后摘下了“梅州茶王”桂冠、粤茶杯银奖、“客家炒绿优质奖”,“官田翠玉”上榜“2023中国茶叶品牌100强”。采风团行至铁山茶场生茶基地,参观了力量农业的生态制茶车间。

下午,采风团兴致勃勃来到合水镇荔枝公园。融融春阳中,会员们在古干新叶的荔枝树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将春天读给你听”读书会。秉着分享与交流的理念,参与者们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或原创或经典,或诗词或散文,或吟诵或歌唱,在轻松而包容的氛围中尽情感受绿色生活与乡村振兴。

活动结束,采风团成员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要用文字记录此行收获,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兴宁市的生态与绿色发展,感受合水茶文化的魅力和合水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以文学赋能 “百千万工程”。

兴宁市合水镇把乡村振兴、绿色产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茶旅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典型镇+品质茶旅”的发展格局,激发了镇域生态新活力,尤其是茶产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田间那片紫云英

□ 陈奇峰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正是紫云英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应约前往大坪镇潭坑村观赏。

潭坑村的四周青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罗岗河蜿蜒而过。在两岸数百亩的田野里,已经开满了大片大片淡紫色花朵,远远望去,就像是在碧绿的海面上轻轻地笼罩着一层紫色云霞。我想紫云英的名字应该是诗人所取,才会如此的充满诗意和形象。

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松软而湿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那淡雅的花香若有若无,忽远忽近,让人心旷神怡。勤劳的蜜蜂穿梭往来,兴奋地哼着嗡嗡嗡的歌谣,几只洁白的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听着那风吹过田野的声音,让人顿时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

紫云英薄薄的花瓣围成一圈,形状有点像莲花,花瓣的颜色从末端的深紫渐渐向内变成淡紫,直至变成白色,跟紫藤花的颜色颇有几分神似。它不像油菜花那般张扬,也不似桃花那样娇艳,而是以一种静谧质朴的姿态,悄然绽放在这阡陌之间,妆点春光明媚,让人心生怜爱。

小时候乡下的田间地头也常常能见到几株野生的紫云英,怯生生地举着小花。母亲常掐些嫩生生的紫云英芽尖,用开水焯过,拌上土榨的花生油,再搁上一两勺猪油渣,那种美味,让我至今难忘。豌豆苗般的青草气里透着些许清甜,夹杂着油香、肉香在口腔里肆意流窜,足以安抚那贫乏年代的味蕾。

听老辈人讲,紫云英是旧时耕作的主要肥料,秋收后只要往田里撒上一遍草籽,来年开春便疯长起来。在准备春耕的时候,老水牛拖着铁犁将紫云英翻入土中,待到插秧的时候,紫云英的花苗早已沤烂成软棉的有机肥。新秧苗喝足了肥,齐刷刷地长,不出一个月便粗壮茂密。

潭坑村种植大户向我们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出现酸化板结现象,肥力下降,而紫云英作为优质绿肥,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的显著功效,能够有效改良土壤,为提升水稻品质奠定坚实基础,当地有机种植的丝苗米以其优异的品质,远销珠三角等地。

看着神采飞扬的种植大户,我思绪万千,这些活跃在农村的种植大户、坚守山区的教师、回乡创业的企业家……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回报于斯,不正如这紫云英,枯荣一任犁铧过,化作膏腴育稻秧。虽生于平凡,却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不凡的生命篇章,让人不禁对这份平凡中的伟大肃然起敬。

春日里的紫色浪漫

□ 张洁芳

乘着三月的春风,我参加了兴宁市文联“紫韵沃土,绿美兴宁”之大坪潭坑村采风活动。来到种植紫云英基地,只见在春日的阳光沐浴下,大片大片紫红色的花朵宛若给田野铺上了一层紫红的彩毯。微风吹过,花枝摇曳间,又如漫天紫色的云霞洒落人间,美得令人心醉。

关于紫云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位勤劳的农夫,靠耕地为生。然而经过年复一年的耕种,土地渐渐变得贫瘠。农夫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一天,他在田间休息,正望着土地发愁时,一位神秘的白胡子老人来到他的身旁,拿了一包种子给他,并指着土地告诉他:“这是紫云英种子,你把它撒播在田地里,明年必有好收成。”说完老人便消失了。农夫半信半疑,还是播种了紫云英。不久,紫云英竞相开放,绚烂的紫色花朵如同繁星点点,为田地披上了生机勃勃的紫色纱衣,漂亮极了。第二年,农夫耕种的农作物果然获得了大丰收。从此,农夫家族为纪念白胡子老人,世代相传种植紫云英,于是田地里的土壤越来越肥沃,他们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且不说这个故事是否虚构,但紫云英的确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今天还看着它犹如紫云弥漫的绚烂花海,明日便会化作田野的春泥肥沃土壤。它固氮能力很强,在经过翻耕入土后植株腐烂,能大量激发土壤氮素,而且利用效率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维持氮循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成本和土源污染,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农业中素有“花草种三年,瘦田变沃土”之说,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种植紫云英改良土壤,有助于培育高品质稻米,成为客家地区“客都米”品牌建设的坚强后盾。

紫云英秋季播种,冬天孕育,春天盛开,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名声远播的紫云英蜂蜜就是以紫云英为原材料,蜂蜜的色泽透如琥珀,结晶颗粒白色细腻,闻一闻,大自然清新宜人的花草香味扑鼻而来;品一品,甜而不腻,鲜美清甜。此外,紫云英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还可用于治疗风痰咳嗽、咽喉肿痛等症。如今,紫云英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其叶片风味独特,不失为春天的一道美味佳肴。在它花开之前,采嫩茎叶,清炒或凉拌,都很美味。紫云英,真可谓全身是宝。

沐浴在三月的春光里,游走在美丽乡村的沃野中,置身于蜂飞蝶舞的紫色花海里,闻着花香,沉浸在这片紫色的浪漫里,让心灵得到净化与放松,享受大自然馈赠的那份美好与宁静。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吟诗一首:三月馨风伴我行,潭坑绽放紫云英。繁花似锦游人醉,化作春泥沃土盈。

咏紫云英

□ 素兰

田头地里备艰辛,足踩云泥苦力伸。

野草齐肩怜骨格,寒花绕膝拔风尘。

禾苗厚泽丰盈碗,麦穗酬恩瑞庆民。

植绿而今滋沃土,农家喜得满园春。

紫云花开,

一粒种子向着阳光

丘远强

潭坑靠山。万亩薄田

紫云花开

在田间的朝晖与暮霭间穿梭

目光盛满了一望无际的生机盎然

花开竞放

如绮霞纷披

将我的眼眸

晕染得沉醉

被时间染过的记忆

像这株紫云花风铃历经的沧桑

站在原地的是村庄

春风写在三月的诗里

我们在泥土里寻找黑色的辞藻

春的萌动。凝眸,望远,放逐

俯下身来

惊艳到你叶片竖起的光影

即使是柔软的根茎

也要

拽住村庄老去的背影

焕发出生机勃勃

滋润这片温柔的土地

风尘仆仆的游人

卸下城市的喧嚣

满怀喜悦

寻香而来

用眼睛一次又一次抚摸

你紫红的蓝青翠的绿

击破空气的阻挡

很多章节

浓缩成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镜头

悄然传递

春的跫音

无法抽身离开

似时光的使者

尽情地喧扬

风拂过潭坑

老桥还在

遇见最美的那一抹水墨丹青

染了春暖

随心所欲的蜜蜂

咬断

一截光阴

饮醉在紫云花开的深处

雨水种植的根须

筑起纵横的田垄

每一株花在心中不约而同地开落

沉默如坚石般的守望

紫韵沃土

绿美兴宁

把一生交给一粒种子

摁进泥土

落地、萌芽、迎风、沐雨。

在时间的皱褶里

茎叶与茎叶

紧紧相扣

倔强且野蛮的生长

空间重叠

改良土壤结构

破解土壤酸化问题

让贫瘠的土地

绿着稻田的生命

散发出清新的稻香

书写生态农业

实现生命延续的另一种嬗变

我慢慢走过栈道

翻过栅栏

一种美好

在南粤大地上升腾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从一朵朵紫云花开

看见你绽放的温暖

仿佛

我是其中被阳光照耀的一株紫云英

蝶恋蜂拥

归来,又是春天

编辑: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