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宁坚持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绘就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黄伟金 摄)
履职尽责显担当,服务大局促发展。翻阅兴宁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的“履职记录”:召开10次人大常委会会议、2次人代会,听取审议18个报告,作出14项决议决定,开展1次执法检查、9次专题视察、3项专题调研,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8人次……从聚焦政治引领到推动经济发展,从增进民生福祉到强化自身建设,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兴宁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职责使命,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奋力推动兴宁“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动兴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强化政治引领
把稳履职方向
一直以来,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通过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一年来,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党组会议3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4次、专题宣讲会2次,学习政治要件132件,切实把牢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
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紧扣兴宁市委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及时将兴宁市委的决策部署依法转化为全兴宁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生动实践。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兴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省委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的部署要求,围绕省人大“六个一”举措,制定实施20项具体措施,不断健全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兴宁实践更加丰富、更具活力。
服务中心大局
增强监督实效
2024年,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百千万工程”精准发力,组织视察“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推动典型镇村加速培育;针对县域经济、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方面强化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在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人居环境、乡村建设等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兴宁“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兴宁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等报告,两次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持续加强对政府债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积极组织视察产业科技创新和“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围绕民生改善,兴宁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形成监督闭环,确保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连续三年关注兴宁高铁重点配套项目建设,力促高铁南站如期顺利开通运营,专题调研城区道路交通内畅外联情况,助力提升综合交通承载力。此外还围绕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布局、安全生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检察院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等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绿美兴宁生态建设,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持续关注合水水库-宁江河水系生态保护、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工作监督,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法治建设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兴宁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平安兴宁、法治兴宁建设,开展《信访工作条例》执法检查,视察看守所工作,组织对住建、水务等五个市政府组成部门开展工作评议,持续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有效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
优化服务保障
激发代表活力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2024年,兴宁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履职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认真落实省人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要求,扎实组织四级人大代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并积极引导代表投身“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打造了1个县级和8个镇街“人大代表林”,充分发挥代表在各领域的积极作用。
在服务代表方面,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代表履职管理办法,深化“两个联系”,丰富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落实代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制度;扎实推进“数字人大”代表工作域建设运行,建立数字化代表履职档案,加强代表履职培训和代表小组活动,为代表履职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代表建议办理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环节。2024年,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交办人代会代表建议29件,重点督办“推进兴宁市罗浮镇省道226线道路升级改造工作”等2项建议,听取审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加强跟踪问效。所有建议均办理答复完毕,代表对答复的满意率达100%,切实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
夯实基层基础
提升履职水平
2024年,兴宁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完善基层履职阵地,建好用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持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一年来不断优化站点布局,整合资源,丰富活动形式,开展“助力‘百千万工程’·代表联络站在行动”主题活动。兴宁全市86个联络站组织代表接待和走访群众5299人次,收集群众意见458条,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
为凝聚兴宁全市人大工作合力,兴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镇(街)人大工作会议,压实主责主业,深化协同联动,并落实兴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各工委(办)挂钩联系镇街人大工作机制,及时督导省级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有效提升镇街人大工作水平。
为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去年积极开展“数字人大”平台应用推广培训,全面启用“粤人大”“粤当家”小程序,86个网上代表联络站、7个网上基层立法联系点投入使用,为基层人大工作插上数字化翅膀,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强自身建设
树立良好形象
一年来,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着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兴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建模范机关,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力配合省委巡视兴宁工作,抓好兴宁市委巡察市人大机关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提升人大机关工作效能,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四个机关”。
在宣传工作方面,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为契机,加强与上级人大宣传部门和媒体合作,强化宣传阵地管理,多形式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展现了兴宁人大的担当与作为,树立了良好形象。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通讯员:李宗龙
编辑: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