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文玩:千年文化积淀,一城收藏风华

兴宁,位于粤东北部,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历史文化。在兴宁,历史的烟云与文化的瑰宝交织,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文玩收藏文化。从明清时期的萌芽,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再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兴宁的古玩收藏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溯源:

古玩文化的百年积淀  

兴宁的收藏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甚至更早。据史料记载,解放初期的朝天围,饶绍烈先生便是有据可考的古玩收藏家兼商人。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深厚的学识,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为兴宁的收藏文化奠定了基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宁的收藏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广东省文化部门依托兴宁外出“走行江”生意人多的特点,特在兴宁设立了“广东省文物站兴宁代购店”。小贩们从全国各地收集文物,带回兴宁交易,宁江路、侨港街等地逐渐成为文玩交易的热门场所。新陂的巫公岭、水口等地,更是被誉为“古玩一条村”,兴宁的收藏文化由此兴盛。

繁荣:

改革开放后的收藏热潮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兴宁的大地,也唤醒了这座城市的收藏热情。随着百姓生活的改善,兴宁逐渐孕育出一批以爱好为基础的收藏家群体。他们节衣缩食,将历代瓷器、名人字画、竹木牙雕、玉石刺绣等艺术品购回,分门别类地收藏、鉴赏、保护。

宁江路、公园路、文化路等地,成为收藏爱好者们交流的热土。他们或开设门店,或摆摊设点,通过买卖、互换等形式,将收藏与交流融为一体。兴宁市委、市政府也积极支持收藏市场的有序发展,为文玩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传承:

现代收藏文化的创新发展

  2018年,兴宁市民间收藏协会为配合城市发展规划,将收藏交流市场迁移至毅德城,开设文玩交易一条街。但由于习惯的原因,广大收藏爱好者更喜欢在宁江路、公园路、文化路进行交流。

2020年,应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要求,兴宁市民间收藏协会在宁江路、公园路、文化路开设文玩交易圩,定于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为交流日。这一举措迅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尤其是闽湘赣和本省周边市县的收藏爱好者。每次交流日,近百个交易摊点熙熙攘攘,交易活跃,成为兴宁文玩界的一大盛事。

创新:

打造“文玩+旅游”特色品牌

为充分发挥特色文玩在文旅产业中的独特价值,兴宁市民间收藏协会计划在春节后的第一个文玩圩日(2月22日),与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宁江诗社、版画家协会携手,举办文玩写生、摄影、写作、赋诗、版画打卡等活动,共同助力将文玩圩日打造成为兴宁的特色文化打卡节日。

活动将形成“文玩文化体验游”特色项目,在带动旅游消费的同时,让游客在游览中深入了解兴宁的文玩文化和客家历史, 进一步丰富文旅产业链,提升兴宁文玩文化的市场价值。

兴宁的文玩收藏文化,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沧桑与辉煌。从明清时期的萌芽,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再到如今的创新发展,兴宁的文玩文化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共生。“兴宁的文玩收藏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文化的瑰宝。我们将以文玩文化为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将兴宁的文玩圩日打造成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兴宁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江思忠

图片由特约记者提供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