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三问” 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密码”!兴宁多方发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近年来,兴宁市委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为重要抓手,认真答好“谁来发展、怎么发展、发展动能”三个问题,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开创了兴宁乡村振兴新局面。

大坪镇潭坑村丝苗米基地。

问题一:谁来发展?

党建引领,能人带动

在兴宁市径南镇浊水村茶山上,一排排茶树错落有致,在阳光照耀下,娇嫩的茶叶愈发显得碧绿苍翠。浊水村是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茶产业是村子的主导产业。村民们家家户户种上茶树,与村子里的思远茶叶加工厂合作,将小小的绿叶子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思远茶叶加工厂的创始人之一是罗思玲,她原本在外务工,2012年,夫妇俩怀揣着回馈家乡的情怀,毅然返乡种茶,成立了思远茶叶加工厂。罗思玲夫妇俩坚持“品质为王”,从种植、加工等方面全链条加强品质保障,同时,从2012年开始便积极探索线上销售,为解决运输问题,公司跟13家快递公司签订了合同,使得加工厂成了一个乡村快递寄收点,解决了运输问题。除了不断提升种茶、制茶技术外,思远茶叶加工厂长期合作农户约40户,罗思玲夫妇俩积极对茶农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同时积极收购零散茶农的新鲜茶青,带动大家增收致富。

产业村长罗思玲在细心查看茶叶质量。

罗思玲正是兴宁首批“产业村长”之一。2023年7月,兴宁市选聘了首批“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的产业能人作为“产业村长”,以“产业村长”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全面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落实。如今,全市共选聘182名产业村长,将产业能人的资源与农村闲置资源结合起来,释放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深入实施“土专家”“田秀才”培育工程,将懂农业、懂农民、懂市场、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纳入村级合作组织重点培育对象,夯实人才基础。

如何确保发展政策落到实处?兴宁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坚持“头雁工程”“雏鹰计划”和“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同步发力,扩大“示范型”书记效应,选优配强第一书记,提升“两委”干部整体素质。

问题二:怎么发展?

盘活资源,创新模式

2024年6月,兴宁供销农服·合水镇富和村“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签约仪式在合水镇举行。该项目采取“全生产托管+保底收益”的新合作模式,目前已在50多亩撂荒地种植丝苗米,预计每年可产出丝苗米5万多公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多万元,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兴宁供销农服·合水镇富和村“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在新模式下,村集体将田块全程托管给我们公司,在保证村集体享有一笔保底收益的同时,对于土地产出除去生产托管费用后,我们和村集体按5:5分成。这改变了以前单纯收租的简单模式,大大提高了种植积极性,实现了供销社、专业种养公司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兴宁市宁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焕介绍道。

水口镇水洋村梅州柚种植基地。

据介绍,兴宁市供销联社通过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租赁合作等形式与村集体紧密合作,共同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构建起了农民得收益、村集体得壮大、运营实体公司得发展的共建共享、持续稳定的助农增收机制。作为兴宁首个试点项目,合水镇富和村“社村”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也为兴宁农业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带动作用。

这正是近年来兴宁实践的缩影:径南镇浊水村扎实推进产业社区建设,采取责任联担、组织联建、工作联推、资源联享、党群联动、产业联营的“六联”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发展壮大茶酒产业;永和镇积极推广“宽固共建”模式的农村通信合作社项目,通过村经联社与广东联通公司合作成立通信合作社,吸引村民加入,获取话费分红收益;启动兴宁鸽“政企银村”典型村示范应用项目,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企业运营、银行融资、村集体入股、农户入驻的方式共建养殖小区,发挥联农带农富农作用……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作发展、示范推广”,兴宁坚持盘活存量资产资源,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兴宁故里改造后,成为大家游玩的乐园。

问题三:发展动能是什么?

优化政策,激活动力

2023年,兴宁市围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针对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在梅州率先出台《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暂行办法》(下称《奖励办法》),探索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挂钩,既是“集体事”也是“个人事”。

该《奖励办法》以村为单位,对当年度村集体经济可分配收益超过10万元且正增长的村实施奖励分配,探索建立“基本奖+绩效奖+一次性奖励”的奖金分配模式,从年度村级集体可分配收益总量和增量中分别提取不超过10%作为基本奖和绩效奖的奖金,并对村级集体经济年可分配总收益首次达到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村集体,给予一次性不超2万元、3万元、5万元作为奖励,在分配时重点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村“两委”干部、村集体经济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村长倾斜,全面树立以收定标、按绩定奖的鲜明导向,激励村干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担当作为。

“《奖励办法》,能有效激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和大胆创新的‘头雁’团队打了一支‘强心针’。”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党支部书记陈焕新道。

此外,兴宁市每年对全市各村开展一次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考核评价,结合适用情形综合审定奖励发放资格。奖励流程严格按照“村级申请、乡镇(街道)审核、决议、公示、备案管理”5个环节进行,明确规定按照“四议两公开”、镇街审核、村民代表会议或股东代表会议审议等程序决策实施,实行全程监督,确保提取程序合规、信息公开透明、奖励人员精准。奖金提取总额不超过村集体经济可分配收益总额的10%,留存足够资金用于进一步投资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了源头活水。

推动成果共享,将部分村集体资金用于保障村级公共事业发展和进一步投资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对“产业村长”提供项目优先支持、协调金融政策等服务,吸引产业能人投身乡村产业建设,实现村级企业稳健发展、村干部增收、村民劳动致富……在“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一命题上,兴宁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自相关政策实施至今,兴宁市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大村和经济强村数量大幅增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梅州日报记者:林仪

图片均由受访者供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