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红色赋能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尚、志愿服务擦亮文明底色……今年以来,兴宁市水口镇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创建,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走深走实。
红色文化
赋能精神文明实践
“1929年4月,刘光夏在水口建立了兴宁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在光夏村,讲解员声情并茂地给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们讲解刘光夏革命烈士的红色故事。今年6月,光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孩子们走进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兴宁市党史教育馆,深入了解革命烈士刘光夏“戎马一生为革命、碧血尽洒铸丰碑”的一生,以及弥足珍贵的中央苏区兴宁革命史。
水口镇组织群众走进兴宁市党史教育馆,学习红色故事。(受访者供图)
“原来这里闲置荒废、屋檐破损、墙体坍塌,现在修缮好了,既让周边环境都变好了,也让大家多了个了解革命历史的好地方。”小丰村邓逸凡故居周边的群众说。为保护利用好革命红色遗址,水口镇成功申报365万元省级资金,对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开国中将邓逸凡故居进行重新修缮及布展,并筹集约200多万元完善周边文化墙、道路、停车场、水利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邓逸凡故居于2023年6月完工后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参观,成为梅州市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水口镇立足自身优势,赋活红色资源,采用“红色场馆+文明实践”模式,依托红色场馆,在“七一”建党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红色宣讲、亲子阅读等文明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此外,该镇还打造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弘扬抗战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等视频课件,讲党课、讲党史、讲乡村振兴、讲基层治理等,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红色教育。
典型镇村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水洋村,重新架设的“三线”点位合理、美观协调;沿河村道边,新栽的风铃木、柚树、红巨木等树苗迎风挺立;新建的亲水公园里,老人憩息,孩童嬉闹,到处展现着“干净、宜居、祥和”的乡村振兴画卷。站在水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入口处,一幅以柚果产业园为背景,“橙、黄、白”为主色调的墙绘格外引人注目。
来到水洋村石塘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正自发地在这里吹拉弹唱,特别热闹。每逢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该广场更是热闹纷呈,文艺汇演、敬老爱老聚餐、爱心捐款等活动轮番举行。“文体广场总投资45万元,其中政府资助20万元、乡贤捐款25万元,建筑总面积350平方米,建成后更好地满足了村民娱乐休闲的需要。”水洋村石塘片负责人介绍说。
自2023年以来,水口镇精准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目标任务,全面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广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镇新拆除891处3.1万平方米。持续推进“三大革命”,按每厕每日5元标准,下拨专项公厕管护经费,确保公厕“四净三无两通一明”。采用群众整改、政府奖补方式,水洋村63户房屋共投入212万元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精心打造了坡屋顶、小披檐、浅色墙面的客家建筑群。此外,该镇还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村民、乡贤、企业等参与乡村绿化工作,围绕四旁、五边重点区域植树增绿,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移风易俗
引领文明新风尚
“村规民约实行之后,大家都更加注重村里的邻里关系,也对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方面都比较关注,大家都能自觉遵守,减轻了村里的很多工作。”水东村党支部书记黄秋龙在近期举办的“践行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争做文明村民”的倡导会上说。
“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序建房了,要传承好客家建筑风貌。”水洋村党支部书记黄金彬在党员队组长会议上说。据了解,水口镇坚持带图审批、按图验收,引导各村把农房风貌管控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村民互相监督约束新风气。该镇要求建房户从农房风貌管控指引图集中选取设计户型,按客家风貌建房,塑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房风貌。
据了解,水口镇以村规民约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把群众中威信较高的老党员、老同志吸收到村红白理事会,健全红白理事会章程。同时组织志愿者派发《水口镇移风易俗倡议书》,向群众宣传移风易俗相关知识,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习。并大力选树道德模范,常态化开展“兴宁好人”“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文明实践从“一方独唱”到“众声合唱”。
志愿服务
激活为民服务新引擎
祭英烈主题活动、走访慰问烈士亲属、给灾区群众送温暖……在盐米村客都绿享原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一支红梅志愿服务队兴宁水口小分队。
这支志愿服务队由水东村党支部书记黄秋龙、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新龙、邹洞村党支部书记古小彬等水口镇十多名退役军人组成。他们采用“政府部门+军创企业+志愿服务队”的退役军人服务新模式,为退役军人提供贴心服务,激发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的热情。
今年6月,平远、蕉岭、大埔等地受暴雨和泥石流侵蚀,房屋被淹、桥梁垮塌、道路中断,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灾情发生后,红梅小分队迅速筹集一批物资,深入灾区清扫路障、清理淤泥、搬运物资。脱下“迷彩绿”,穿上“志愿红”,这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为水口文明实践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水口镇以党委书记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成立了理论宣讲、助学支教、文艺服务等8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这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森林防火、应急救助、扶弱助残等各个领域。据统计,今年以来,水口镇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多场次,进一步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水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继续完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软硬件条件,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领域持续发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走深走实,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通讯员:钟秀文
编辑:黄炜明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