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兴宁·文峰






   

65年前的家庭报告书

●文图/曾向红

前段时间,为筹备学校85周年校庆,罗岗中学潘书记一行三人来看望我妈这个老校友,并收集一些旧资料。和母校同龄的妈妈也顺手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把她珍藏了65年的家庭报告书和学生证捐赠了给学校,我有幸见证了这件好事。

细看这定格在1959年7月的沧桑物件,家庭报告书的右边至右下角因年久残缺了,学生证厚实一点,保存完好,证面上有红线框,框内刻印的“兴宁罗岗中学”和毛笔小楷写的姓名特别显眼,没有日期,应该是1958年刚入学时做的吧。家庭报告书上,有钢板刻印的表格和文字,有钢笔书写的年级、姓名、分数、操行评定。当时成绩是“5”分制的,操行5分,排在第一行,显示出对品德教育的重视,下面是10个学科和分数,大多是4 分或5分,只有音乐是3分,评语很详细,“该生有社会主义觉悟,能积极响应党的一声号召,对工作负责肯干,学习认真,能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在校能积极参加义务劳动,表现良好。但今半年由于身体关系,精神不够好,上课时经常打瞌睡,对学习有一定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对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都有所反映,字体包括仿宋体、行书、楷书,很是工整明朗、流畅娟秀,几乎与现在的电脑制作差不多。

过了这么长时间,搬了几次房子,对这样的小纸片还保存得那么好,可见妈妈的用心。在大家围绕这两个老物件聊天的时候,我才从妈妈的回顾中真正了解了她不寻常的读书经历。

做梦都想读书的老妈,出生于1939年,9岁时因家庭困难,被卖到邻镇做童养媳,当时童养媳的行价是“一岁妹里一担谷”,但外公家却只得到4担谷。从她后来所受的“待遇”也可见主家家婆的苛刻,带小孩、煮猪食、做农活,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妈妈说她经常是“前面是‘火’后背是‘水’”,背着比自己小的孩子烧柴火,一锅接一锅地煮猪食,前面烤着火,小孩子拉尿把自己背部弄湿了,后背流着“水”。

后来,政府扫盲,让小孩子读夜校识字学文化;国家也废除童养媳制度,当时因双方家长意愿,妈妈的童养媳经历一直到1952年才结束。13岁的她始尝到知识的乐趣,便向外公外婆要求读书,于是在当年9月直接就读二年级,升三年级时又停学半年,因为作为长女要帮忙带弟弟妹妹,并承担一些家务活。1954年2月至7月,又接着读三年级第二学期,四年级、五年级。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即将迎来六年级的学习时,外婆不幸生病去世。生活和精神的重压,又压断了妈妈续学的弦。1957年9月,妈妈读书的意念非常强烈,一边上六年级,一边帮忙做家务农活。这年冬天,在爷爷和外公两位父亲的说合下,妈妈嫁到河东曾家,爷爷在外公面前答应,你女儿嫁过来后就是我的女儿,我还让她继续读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妈妈遇见了慈蔼仁厚的奶奶,又继续读完了六年级。当时升初一是要通过选拔考试的,妈妈顺利地在1958年7月考上了罗岗中学,9月入学,于是就有了这一张学生证。初一学年,她学习认真,但因怀孕精力不济,上课忍不住打瞌睡,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保证成绩优良,确实难能可贵。到1959年9月,妈妈生下了大姐,便因“超龄”不能继续学业了。

这张家庭报告书,不是毕业证书,只是表明读了初中一年级,但妈妈却一直珍藏着,它是妈妈的“最高文凭”,凭借着这断断续续的、难得的读书经历,妈妈获得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从20世纪60年代起,她作为村里少有的识字的女性,做了村里的团工作,代了几年课,当了三十多年的妇女干部。凭借着爱学习的心性,她在工作中、农活中学知识、学技能、明道理,为自己一生解决过无数难题。如今85岁了,妈妈仍然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读书报,在微信上学养生保健知识,照着视频锻炼身体,她很少有生活中的困惑,在村里的老人联谊会中还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在妈妈身上,我看到学习的重要,活到老学到老,遇事能动脑,心态比人好。

鹭翔霞天

丘远彬 摄

青梅与酒

●霞朵

青梅绝对是最有范儿的水果。野性大,要经过“驯服”如腌制才能食用;文化底蕴深厚,上过《诗经》,参与过“煮酒论英雄”。我初识青梅,就是在一个传说里:三国鼎立前,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担心曹操生疑,遂每天浇水种豆,让曹操以为他无所事事;曹操闻知后,在他自家府上小亭设樽俎,请刘备前来饮酒,以试探之。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论天下谁是英雄……

多年以前,《三国演义》“青梅煮酒”的故事,在粤北一个普通的乡村,被风华正茂的农村少年虔诚膜拜,并努力将这故事在乡里传颂。一幅乡村小画很唯美:老屋门前的一棵橄榄树下,一位高中男生眉飞色舞地讲着三国故事,几名小学生如痴如醉地听历史传奇。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时代,记得那邻家大哥讲完故事后,还将他练得惟妙惟肖的毛体“向雷锋同志学习”钢笔字展示给大家看。

“青梅煮酒”的故事对我起了副作用,成为我在课堂上走神的“罪魁祸首”。教室窗外随便一声鸟鸣,都会让我神思翩翩:酒香缭绕中,论英雄是怎样的?酒是就着青梅喝呢,还是青梅放酒中煮?青梅与酒融合的英雄气概令人沉醉而出神,我自然为这一“出神”付出了代价,听课“断片”了,得在课后花成倍的时间反复琢磨,才能弄明白老师课堂上讲的那些公式定理。

但这并不影响我对青梅与酒融合的向往啊。后来读到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知晓了青梅不单有壮志凌云的英雄豪气,还有儿女情长的江南风韵。烟雨朦胧,粉墙黛瓦,青石巷,木格窗,打着油纸伞的江南美女,提着一篮青梅,从青石巷走过……一想到这梅雨时节的江南一景,即又更迷恋了,“不可救药”地向往江南的青梅林,向往江南的青梅酒。

摘青梅,洗青梅,晒青梅,酿造青梅酒的过程让人浮想联翩。同样的世俗生活,好像因为有了青梅,就富有了诗意与书卷气啊。酿酒的每一个细节也都令人着迷。将采摘的新鲜青梅去蒂,清洗,清水泡数小时后晾晒;晒干后入坛,同时放入黄冰糖和白酒,以古法糖渍工艺浸泡。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梅缓缓干瘪,溢出清酸饱满的梅汁。梅汁柔和了酒的烈性,酸与甜交织,青梅的酸爽果香与酒的谷物醇香平衡融合,数月过后,青梅酒酿成。酿好的青梅酒,呈淡琥珀色,散发着夕阳照水的光泽。青梅被时间漫浸,被酒的豪情烘托,更加显出其优雅又包容的风范。

于是青梅酒,接纳着漂泊者的灵魂,安抚着失意人的忧伤。撩开时光的薄雾,历史的舞台上,有多少文人墨客,提着青梅酒,去泛舟,去浪游,去吟啸,去江海寄寓情怀。而英雄豪气也好,江南风韵也罢,对于生活在岭南的我来说,青梅与酒都还是远方。

但是有一天,时光慷慨地将青梅酒呈送到我的面前。有一年初夏与文友下乡采风,村民热情,留客午饭。席间,女主人拿出了一瓶酒,酒色有客家娘酒特有的红,又有如琥珀的橙,似娘酒又不像娘酒。抿一口,娘酒的甜香首先欢快抵达舌尖,随后是微微的酸,再然后是初夏田园的芳洌,带着无可名状的果香,瞬间教人迷醉。问女主人,答曰“青梅酒”,并说“是用甲酒(出的第一道娘酒)泡出来的”,言语中溢满了自豪与真诚。

当下大为惊喜。青梅微微的酸,中和了娘酒的腻甜,口感变好,遂放下了矜持,来者不拒,不觉喝了一杯又一杯。首次会晤青梅酒,自然要喝得尽兴。酒至半旬,我说:“青梅与酒,放在一起,竟然有这般神奇的效果!”女主人笑:“这是老祖宗的智慧。好比农村人种地,都知道植物有‘黄金搭档’,就说黄豆与玉米吧,将它们一起种,它们就能融通短长,互帮互助,两者都长得很好。”时光再次对我施恩,将自然奥妙与祖先智慧豪爽赠送。如若,红尘路上,能够遇上同频的人,像青梅与酒,成为“黄金搭档”,一路同行,相互融合,彼此成就,那么来人间一趟,就足够美好。

青梅酒像是故友久别重逢,此后想我的时候,就会来造访我。

有一款烟熏风味小瓶梅酒,很适合软风吹过街巷的黄昏,就着舒伯特的小夜曲,轻啜小饮。14度150ml的一小瓶,喝完也不会醉。思念澄澈,明月宴我,我与岁月共饮此杯,淡淡忧伤淡淡欢喜刚刚好。

微醺中,一段青梅往事总是款款前来。某人于某年某月某日,与一个文艺风范的女生坐在晚风中,以诗经时代女子盼嫁《摽有梅》作开场白:“摽有梅,其实七兮……”然后问女生:“恨嫁不?”女生别过脸去,不理他,而漾起笑意的嘴角,写满了甜蜜与幸福!

金榜题名时

●齐速

许晨一手搂着奶奶一手搂着妈妈,盯着江城大学录取通知书,三人喜极而泣。

三十出头时,丈夫在建筑工地事故中不幸去世。家中顶梁柱突然倒下,江姐一度不知所措,而中年丧子的婆婆,却变得不再婆婆妈妈。

几亩薄田很难支撑一家三口,于是江姐把目光放向县城。祖孙仨很快在城里找到各自的位置,江姐在灯饰配件厂上班,许晨在亲戚帮助下顺利转入城关小学,婆婆居家做灯饰厂的手工活,并负责接送孙女上学。

许晨聪明懂事,学习异常努力,多数日子她能早早完成作业。晚饭后,一家三口常常边做手工活边聊天,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酸甜苦辣全倒出来,小日子逐渐有声有色。

生怕女儿学习上遇到困难,文化不高的江姐决定与孩子共同成长。许晨教科书中该记的该背的江姐一点没落下,弄不懂的就向女儿请教。辅导资料双倍买,母女俩一人一份,学习上你追我赶。有妈妈这个“好同学”陪读,许晨的成绩常年稳定在班级前几名。女儿小学毕业时,江姐果断出手,用丈夫那几十万赔偿金买下县一中的学区房。中考正常发挥,许晨不出所料考入县一中重点班。虽然一只脚几乎跨入重点大学,但母女俩丝毫没有放松,反而更加努力。

铿锵玫瑰,君子好逑。不少人对江姐暗生心意,甚至有人直接向她表白,心如明镜的江姐,一一婉拒。早年离婚的灯饰厂主管周全,多年来一副非江姐不娶的架势。他的独子周到与许晨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同班,都是单亲带娃,互相帮助少不了。许晨的围棋业余九段、乒乓球年级大赛冠军等兴趣爱好养成,均得益于周全不遗余力的言传身教;周到青春期叛逆期时对学习不感兴趣、情绪波动大等症状的缓解,多有赖于江姐的无私爱心和谆谆教导。一来二去,周全对江姐爱慕有加。婆婆偶尔也劝江姐处处看,说女人三十一枝花,应该再去追求美好人生。可自小与老公青梅竹马的江姐,心里始终难以容下他人。她的心里只有两个人,越长越像老公的女儿和越处越像亲妈的婆婆。

甲辰龙年夏,阳光姗姗来迟,可依旧灿烂,许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列“211”的江城大学。婆婆为孙女置办升学宴,许氏宗祠筵开三十余席,全村老少,亲朋好友,许晨上学十几年来的老师们,济济一堂。宴席开始前,婆婆要来村长手中的话筒,激动地说:“要不是儿媳妇含辛茹苦的培养,我们许家不会有许晨这么优秀的孩子!我虽然早早失去了儿子,但是我多了一个好闺女!”说完,婆婆请人搬出一张太师椅放在正中,执意把儿媳妇按在座位上,然后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江姐一把搂过婆婆,哭得稀里哗啦。

准大学生许晨,这次没哭,她拿起话筒,镇定自若地说道:“有请我送给妈妈的‘礼物’!”话毕,歌曲《真的爱你》响起。随即,高大帅气的周到挽着手捧红玫瑰的父亲,缓缓步入祠堂。

“江阿姨,您愿意接收周全这位痴情中年男吗?”父子俩走到江姐跟前,周到说完,周全单膝跪下,把玫瑰递向江姐。

“妈妈,快收下,这是我送给您的毕业礼物!妈妈,您辛苦了!”许晨笑盈盈地看着母亲,笑着笑着,眼眶里满是泪花。

九月

□弓木

时间的利箭,射中九月

一粒粒阳光,从天空的麻袋,散落下来

禾坪上,三伯拿着耥耙,晾晒着他的晚年

稻草堆在仓库,来年将由伯母扎成人形

请回田野

体内灌满暮色的人

纸上归乡,竟掏不出一句鸟鸣

又到稔子成熟时

●谢翅飞

“七月七,稔子乌溜溜;九月九,稔子甜过酒。”又到了稔子成熟的季节,脑海里总是萦绕着儿时念叨的顺口溜,记忆的闸门顿时打开……

改革开放以前,物资匮乏,人们除了能吃到一些自家种植的五谷杂粮,基本上没有什么水果。因此,山上的稔子就成了珍贵的野果。农历七月后,稔子渐渐成熟了,我们便争先恐后地去山上采摘。

家乡的山里有许许多多稔子树,这个季节上山,就像孙悟空进入蟠桃园一样兴奋。山上的山稔花开得正艳,粉红的花瓣,白色的花蕊,蕊心像发射烟花一样,非常美丽。稔子有刚刚长成的,细小而青涩;有半生不熟的,像猴子的屁股,一片通红。它们似乎都是为成熟的稔子做陪衬的。熟透的稔子红到发黑,像一个个黑紫色的小罐子,圆滚滚胖乎乎,憨态可掬。捏住熟透了的稔子,先把花瓣形状的小瓣子去掉,接着把它的“盖子”掀掉,然后用嘴巴把果瓤和籽粒一起吸吮到嘴里,咽下果汁,嚼碎籽粒,最后把果肉和

籽粒连皮一起吞下(现在吃法比较讲究,只吃果肉、果汁,籽和皮都吐掉,味道更佳),味道甜滋滋的,还透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山野清香。一会儿,嘴唇、牙齿、手指、指甲都被染成黑紫色。

后来物质越来越丰富了,人们摘稔子不限于饱口福,把稔子蒸煮晒干后用米酒浸泡,制作成稔子酒。稔子酒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可以促进人体血红蛋白生成。

稔子功用多,采摘期长(约两个月),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2010年秋,我们到兴宁最北端的罗浮镇一所中学支教。下午放学后,几个年近半百的老师拿着塑料袋,顾不了学生们投来异样的目光,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摘稔子,像小时候一样抓起熟透了的稔子狼吞虎咽……不久便满载而归。稔子给我们的山区支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好想再抽时间到山上去,采摘品尝久违而又熟悉的山稔子,尽情欣赏红白相间美丽鲜艳的山稔花,在衣食无忧的当下抚今追昔忆苦思甜

搭桥


□黄锡锋

当先遣部队来到河边

面对一处断桥,湍急的流水犯愁

不是战士们不能涉水过河

是那些炸药等军用物品不能碰水

找村里的人帮忙

可村里的男人都上了战场

只剩下一群妇女

当她们得知为不影响大部队过河

必须在两个小时内搭好桥梁时

竟然爽快答应

可当大部队赶到时

桥根本就没有修建

首长和战士们都急了

当得知过河的部队全部到齐了时

她们立马行动起来

每四人一组抬着门板赴河而来

身体当桥墩,门板当路面

一座桥梁很快就被搭建完毕

当一万多战士踩着门板跨过河去

就是说她们在水里浸了十几个小时

河流湍急,那时正值寒冬

但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她们,扛起

通往胜利的大桥

此后她们终身不孕

但和平壮丽的祖国,替她们孕育出

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编辑:李子莹 杨艺(实习)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