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帖
□ 霞朵
一场秋雨一场凉。龙年初秋一场接一场的雨,多少带来了些凉意。
盛夏时节买的酢浆草种球,种下后天天按说明在土层上面洒水,超一个月了,也没有发芽迹象。不对,下种后半个月左右吧,是有一粒新芽出来的,第二天却被高温蒸蔫了,此后种球们就一直安静着,不再冒失。及时止损,蓄势而为,伺机而动,像极了世外高人。
就在我要放弃等待、准备换种别的花草之际,埋了种球的花盆,却一点一点地冒出新芽,窜出绿意,新芽新叶顽皮地飞过一个盛夏,跃动在我面前,令人惊喜不已。查看下日历,节气刚刚过了立秋。
植物的触觉确实比我们要敏锐,能快速捕捉到秋的气息。蓬勃的生命也委实是等待了太久,所以有一点凉意,就让它们迫不及待地从土里钻出来。
无疑,那是一个小而美的日常片段。那日晨光初露,我在阳台晒衣服,一侧身一低头,就看见一丛清新的翠影,在栏杆边在风中摇曳诱人。仔细一瞧,呀,是酢浆草发芽绽叶了!刚刚长出来的酢浆草,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刚落地的娃娃”,这不就是一个“春天”么?真真叫人恍惚又迷离。我还以为种子已经坏掉了呢,但是你看,走着走着,种子就发芽了!时间从来不语,但给出了你想要的答案。
初秋如春,这魔幻景象不仅仅出现在我家阳台。小区门口的公路,中间的隔离绿化带上,风雨兰的花开得那叫一个“欢实”,红红粉粉地铺排了一路。雨润秋花,花色绯红得格外秀妍艳丽,就像是春天的桃花纷飞啊。花瓣上的雨滴,饱满,清莹,看一眼都要被降服了,衬托得花尤其娇俏妩媚。所以这就是“风雨兰”吧,“风雨”两个字,蕴含了几多勇毅果敢,饱含了几多情绪价值,又守护了多少人心灵的柔软。一定有不少人在喜欢并学习着风雨兰的美好,一定有。
而我在路上,秋风醺醺,粉色生春,走了一路,风雨兰陪伴了一路,也被“春天”抚慰了一路。“Think as plant,long live green”,刚刚从一篇文章里读到的一句格言,似乎很对应初秋街景。我愿意“像植物一样思考”,同时相信着“绿色永恒”,像风雨兰。
当然这不是真正的春天,而且风雨兰开了这一茬花后,会进入休眠,季节也会轮换到冬天。尘寰的热辣喧腾也会暂歇,而变得清和安静,生活将调成“休养生息”状态,待来年春天再次生龙活虎。四季循环,生生不息,日子就是这样定义的吧。
走过这条路,转个弯,再转个弯,就来到了店铺林立的一条街。街旁有早餐店,有肉铺,有青蔬铺,也有卖鲜果、农家菜、衣服、日用品等的地摊,聚拢人间烟火,汇集八方食事,是与花草世界全然不同的凡俗之地。行走其间,果腹之物琳琅满目,色艳香浓,怡心悦目,步履变得轻盈稳妥。看到合心意的食材,我会顺便买了带着回去,放置冰箱储存。
一日看到一个地摊上,除了摆着农家菜,还摆起了栗子在卖。栗子是如假包换的“秋实”啊,可算看到秋天的影子了!有去了壳的锥栗,也有原只板栗。我贪图方便,又喜欢锥栗的清香,就购买了一斤去了壳的锥栗,欢喜地回家。到家后,用故人教的方法去皮:用小汤锅将适量的水煮开,将栗子放进去,再煮开,关火;马上连锅带栗子拿到切菜台上,用筷子将栗子夹出,放在干毛巾上,搓一搓,栗子皮就完整脱落了。搓着搓着,往日在兴城居住地的厨房里,一起做栗子鸡、配合默契的情景,又现眼前,止不住泪湿眼帘。俗世之人,血肉之躯,哪来的真正坚强?平素装成欢乐勇敢的样子,只是不想让人看见不堪罢了。
“嗒、嗒、嗒”,阳台外,忽而又响起了雨打护栏的声音。甲辰龙年,雨水可真多啊!初夏时节雨连绵,如今初秋看样子也要雨连绵了。雨可以润泽万物,但也可能泛滥成灾。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连光明都自带黑暗。“有光明的地方就必然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村上春树说。事物的两面性是造物决定的,我们无从改变,能做的,只能是尽量趋利避害。身处黑暗时,相信光明的存在,去追求光明;处在光明之中,则要警惕有黑暗在旁,保持清醒,以免被黑暗吞没。
浅秋如春,人生若寄;无问功过是非,珍惜花晨月夕。在无尽的四时流转中,每一个季节都是人生限定。种子并不是只能在春天发芽,美花四季都会有,繁杂的生活简单过,你就已经不平凡。
丹霞山之旅
□ 张洁芳
前不久跟随旅游团游览了广东四大名山之首——丹霞山。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话果真在丹霞山身上应验了。它是中国低海拔山岳型风景区的杰出代表,因山石是由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上去就似赤城座座,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故得此名。
碧绿澄清的锦江水环绕着丹霞山日夜奔流,如果乘船游走在锦江上,沿途便可欣赏到丹霞山的美丽全貌。我在锦江上拍到的那句“水上丹霞,船说很美”的广告词,绝不是徒有虚名的。听导游说,它是广东第一个且唯一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与张家界、九寨沟齐名的名胜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我们乘坐缆车,沿途清晰可见独特的丹霞地貌。下了缆车,我们登上了长老峰,在观景台上,只见四周一座座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济公和尚戴的僧帽,有的像耄耋的老人,有的像羞涩的少女,有的像鼓着眼睛的蛤蟆,有的像一头大象领着一群小象,走向回家的途中……导游说:“看山三分像,七分靠想象,你越想象就越像。”我觉得导游此话对丹霞山来说,不是很中肯,因为在你眼前的这些山群,不用去想象,它就以栩栩如生的各种逼真神似呈现在你眼前了。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吧。这些山峰并不高,海拔只有几百米,但山顶上绿树成荫覆盖着整个山顶,连绵起伏,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似乎是有人拿斧拿刀特意砍刻成这样的各种形状,而且峭壁全是红色砂砾岩石,这就是大自然造就的丹霞地貌特有的这种蔚为壮观的景致吧。
在丹霞山群峰中,最具特色的是“丹霞双绝”——阳元石与阴元石。两座山峰一阳一阴、一刚一柔、一大一小,而且形神逼真,巧妙地落在同一处风景区内,真是天下罕见,不得不叹服造物主的神奇力量,将人类的繁衍放在大自然之中,不显突兀,反而多了份对人性、人类自身的一种坦诚与思索。德国性学联主席赫伯乐教授称丹霞山的阳元石和阴元石为“中国神奇的瑰宝”,亚洲性学会主席吴敏伦教授则称丹霞山是“世界性文化旅游基地”。诚然,人类也只能不折不扣地惊叹这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时,我情不自禁吟诗一首:刀崖剑壁绿丛中,百态群峰鬼斧工。碧水锦江环绕颂,丹霞不愧岭南红。
丹霞山不仅有寺庙,还有许多古塔、碑刻等历史遗迹,这些文物见证了丹霞山的悠久历史,更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此刻,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聆听着那些文人墨客在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久远的人文历史。传说在北宋时期,法云居士游至丹霞山梦觉关,见其洞胜景,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顿觉醒悟,发出“半生却在梦中,今日始觉清醒”的感叹,并在此建造庙宇18间,供奉观音菩萨。很多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壮丽诗篇,尤为出名的是魏晋时期曹丕的《丹霞蔽日行》和唐代柳宗元的《界围岩水帘》。是啊,丹霞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颗奇珍异宝,它永远会在史册上熠熠生辉,放射出独特的光芒。
花生
□ 霞朵
三伏天是花生的收获季节,时常在菜市场门口,看见附近村民在摆卖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花生,心里啊,就忍不住风吹杨柳,微起波澜,想絮叨絮叨花生。
花生有一个别称叫“长生果”,在传统婚礼中,花生是必不可少的“利市果”,寓意多子多孙儿孙满堂。“花生”两个字呢,就会让人心生欢喜,不是说“遇见花生,好事发生”么?
据说古人喜欢将花生挂件作为定情信物,寄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花生挂件若送给了心上人,从此便一山一水皆风景,锦瑟和鸣入诗行,如花美眷走过似水流年。好似雨前龙井,妙不可言。在我心目中,花生是盛夏的快乐天使,无论夏天多么酷热毒辣,土地里的花生都会及时成熟,来给人解暑解馋,安抚热辣,以美味传达给人间一片清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唱遍大街小巷的二十四节气歌,不仅有每一个季节的隆重仪式,而且还藏着四时独特的美食。春天青笋冒尖,夏日青梅酒浓,中秋螃蟹正肥,寒冬腊肉飘香,三餐四季,岁时流转,美意延年,俱是唐诗宋词。这是中华大地上特有的浪漫,也是刻在华夏儿女骨子里的对生活深沉的爱。
所以,不必抱怨三伏天的上蒸下煮,且安然去享受夏日美食。或许一杯烧仙草,就能让你舒坦大半天。烧仙草配以红豆、珍珠、椰果、花生、轻牛乳等小料,草木的清香在各种小料的烘托下,口感丰富,层次分明;尤其是花生碎,让甜香不断延伸,扎实地满足了味蕾,丰盈了时光。室外热浪滚滚,室内的自己尘心安怡,简单而清凉。
其实最是想念年少时的“水煮花生”啊。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花生,与刚掰下的玉米一起煮,别提有多美味了。而与姐妹们一起围坐厅堂摘花生的时光,更是难以忘怀!那时候的夏日,好像并没有那么热。拔花生的时节,气温也就约莫二十六七度的光景,不用空调、一把蒲扇也能安然度夏。加以那穿堂风呀,一阵一阵,吹在身上、脸上,真是舒服得不要不要的,和着欢声笑语,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最好玩的,是谁摘到了“蓑衣花生”(花生的外壳变得跟蓑衣一样)的时刻。先是一声惊叫,然后是起身哄抢,再然后是一人一粒花生仁,分而食之。生花生新鲜的甜,柔如溪水,沁入了嘴沁入了心,美了醉了。掰开“蓑衣花生”,有时里面会是花生芽,家长即吩咐放到一旁的簸箕里或大瓷碗里。晚饭的餐桌上,一定有一碟菜肴叫“清炒花生芽”,那嘎嘣脆的甜香,就着一碗稀饭,妥妥地填饱了肚子。
摘下的花生大部分洗干净、晒好后,就拿去榨油了。琥珀的色泽,饱满的醇香,实现了花生的最大价值和最好的命途。剩下的花生或做种子,进行价值延续;或做菜品的配料,负起甜香担当。花生炒黄瓜,花生焖猪脚,花生仁煮粥,用途多着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沈从文的“腊八粥”,读到最后那句,“面了”的花生仁,最让人忍不住咽口水,因为你一咂吧,满嘴都是花生的香!
小时候有一种叫“花豆子”的手信等路,是大人孩子的最爱。现在看来那就是一种极朴素的零嘴,炒熟的花生仁裹上一层糖浆,就像山里人的行事风格,简单直接。但是呢,糖浆给上了色,红红翠翠的,倒也爽心悦目。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又香又甜的小零食小可爱,谁能抗拒得了呢?至于比较讲究的花生酥,那时当属奢侈品,很难品尝到的。
写花生,又怎能不提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呢?尤其是那经典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花生的尽头是内秀和有用,大约这也是我写本文的底气吧。
夜登滕王阁
□ 曾胜
夜幕降临,华灯初绽的时刻,滕王阁以其独有的风华,静候着每一位访客的虔诚脚步。我,怀揣着一颗敬畏与期待交织的心,踏入了这场穿越时空的旅程。随着脚步的轻移,滕王阁的轮廓渐渐清晰,古朴而庄严,月光如细丝般轻抚其上,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温柔的银纱。此刻,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登上高阁,霞光虽未至,但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却如同绚烂的霞光,在心中绽放。凭栏远眺,赣江如一条银色的绸带,在月光的轻抚下波光粼粼,延伸至天际,与远处城市的灯火、夜空的繁星交织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
两翼云亭,错落有致,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名楼,又似光耀的明珠,与滕王阁交相辉映。亭台楼阁在灯光的勾勒下,更显轮廓分明,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韵味。
滕王阁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所筑,历经岁月沧桑,多次毁建,见证了唐宋元明清的风云变幻,承载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每一次重建,都是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和人类的智慧。
此时此刻,我仿佛能听见千年之前,那悠扬的歌舞之声穿越时空而来,萦绕耳畔,让人不禁思绪万千,遥想王勃当年,在此挥毫泼墨,赋就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那字字珠玑的华章,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歌,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穿越千年,依旧闪耀着斑斓的光芒。
站在这里,吟诵着《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等,我深感自己渺小而又幸运。渺小,是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存在不过是匆匆一瞬;幸运,是因为能在这短暂的生命里,有机会目睹并感受到这份跨越千年的美丽与震撼。
夜渐深,风更凉,但我的心却如同被温暖的光芒所包裹,不愿离去。环顾四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或低语交谈,或静静凝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幸福。在这一刻,我们仿佛都被滕王阁独有的魅力所凝聚,共同感受这份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美好,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成了永恒。
我深知,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在告别滕王阁的那一刻,我频频回首,心中满是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愿这座古老的楼阁,能永远屹立在这片充满红色基因的土地上,见证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愿它如一座永恒的灯塔,不仅照亮历史的航道,更为我们前行的道路指明方向。有诗赞曰:名楼灯映一江天,两翼云亭栉比连。高阁霞飞歌舞起,犹思王勃赋诗篇。
茶缘花事
□ 王柳萍
茶,轻舞于指尖的翠绿,流淌在唇边的禅意。与苏老师的茶缘,如同古卷中缓缓展开的诗意篇章,滋润着我内心的每一处角落。
初见苏老师,她手持一壶刚泡好的茶,那茶香似古寺中飘来的晨钟暮鼓,深沉而悠长。我小心翼翼地接过茶杯,那茶色清澈透亮,仿佛能映照出我心中的尘埃。第一口茶入喉,我感受到了淡淡的苦涩,那是茶叶历经风霜后的沉淀,也是我初涉人世间的体验。
与苏老师共饮的那盏茶,仿佛承载了无数的岁月与故事。在茶香中,我们诉说着彼此的心事,分享着生活的点滴。那茶香如同智慧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祥和。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的竹林之中,听着风拂过竹叶的声音,心中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那些曾经的快乐、忧伤、困惑与成长,都在茶香的熏陶下变得温暖而深沉。我们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在茶与友情的交融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与默契。
我渐渐明白,人生就像这杯茶,有苦有甜,有起有落。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与真谛。它教会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宁静,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自我,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与乐观,在人生的旅途中自信前行。
与叶老师分享花事,则是另一番情趣。叶老师酷爱养花,她的办公室里总是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卉,犹如一个小型的花卉展览。每当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都会被那些盛开的花朵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花海。
叶老师常常与我分享她的种花心得,告诉我哪些花种容易养活,哪些花种需要特别照料。她还经常带来一些花种、花苗,分享给办公室的同事们。在她的引导下,我也开始尝试着养花,虽然技艺不精,但每次看到那些亲手栽种的花朵绽放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
叶老师告诉我,种花要有耐心,要懂得适时放手,让花儿自由生长。她的话语中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每一朵花从花种到绽放,都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正如每个人的成长,需要阳光,也需要雨露,还需要那份等待花开的宁静。
有一次,她带来了几粒稀有的花种,笑着说:“这些小家伙很挑剔,不一定能开花,但过程本身已经很美了。”我开始明白,种花如做人,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值得珍惜的是过程。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努力,即使未必有成果,也是一次心灵的滋养。
茶缘让我懂得了静观生命,花事则教会了我珍爱生命。两者看似普通,却在不经意间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让我明白,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护,无论是一壶好茶还是一盆盛开的花,都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段美好。这样的美好,既需要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也需要我们毫不吝啬地分享。恰好你在,恰好我来,这便是缘分最珍贵的瞬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暖。
诗集上的文字
(外二首)
□ 陈奇峰
风吹起了诗集上的文字
我想把它们抓住
按回纸上
它们却肆无忌惮地
穿过我的身体
穿过高楼林立
穿过人声鼎沸
穿过车水马龙
当我追到春天的旷野
它们早已消失在
江南的烟雨中
手电筒
当夜幕降临
鸣虫开始赞扬
远行的人呵
请不要慌张
前面的光
是我刺向黑暗的锋芒
分手
你发来短信
说要分手
当泪水滑过脸庞
我恍然记起
2.33亿年前
陪你看的那场
下了200万年的雨
太阳与月亮
□ 蓝妙文
一
太阳一见月亮就躲,
月亮一见太阳就藏。
它们前世是不是冤家?
为何它们不愿——
同时出现,握手相见。
我的惆怅与无奈,
写成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高高挂在透蓝的天空中。
傍晚,
西边日未落,
披着霞光的太阳仍在绽放,
东方,裹在薄云中的月亮已然升起。
在同一地平线上,
它们,终于见面了。
空中,隐约可见一道长长的彩虹,
连接着西与东。
二
太阳出来了,
光芒万丈,泛着耀眼的白光。
我迅速躲避它直射而来的光线,
戴遮阳帽,撑遮阳伞,
找绿荫屏障,
害怕与它撞个满怀。
如果与它对视,
我会刺眼流泪。
它的光不仅携带着高强度的紫外线
还有让人难以适从的高温。
它会晒黑我的肤色,
还能灼伤我的皮肤。
我害怕,它会侵蚀我的五脏六腑,
直至把我吞噬!
月亮出来了,
薄薄的云层托举着它,
轻飘飘地挂在天边,
散发出柔和的光亮,
温柔地抚摸大地。
而我,不敢与它对视,
像躲猫猫一样,
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阁楼里。
我害怕——
它的柔和会让我更加柔弱,
我恐惧——
它的温柔会让我更加怯懦。
某天早晨,
空气清新,微风轻吹,
花瓣上的露水在荡漾。
太阳正从东边缓缓升起,
它的光线柔和细腻,
让我倍感温馨亲切,
身体流淌着一股暖流。
此时的西边,
月亮仍在努力坚持发光发亮,
似乎不愿消失于地平线。
看起来,它比以前更加坚韧了。
它的光,柔中带着刚,
让我全身充满力量感。
此刻,
太阳在东,月亮在西,
而我,正站在它们中间,
望着它们,我马上扎起丸子头,
踏着欢快的脚步,朝向塑胶跑道,
轻松奔跑!
编辑:黄炜明
审核:张英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