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兴宁·文峰

买菜记

□ 黄明樱

流光七月,天气愈发炎热,早晨8点出门,太阳已是黄澄澄地笼罩下来,又烈又明亮,感觉日子都变得滚烫,走在路上连皮肤都被焦灼。清晨过后,气温便顺着时间急速攀升,树上蝉鸣也变得聒噪不堪,路上大家都行色匆匆,不复往日悠闲,仿似背后有谁竞相追赶一般。

夏日的周末,我早早起床,趁着天气还有一丝荫凉,出发前往菜市场采购。自从女儿出生,妈妈重心转移至照顾孙女,我便顺理成章承担起买菜的担子。因兴趣所向,我很早就开始下厨,但食材供应一向都是妈妈负责,她混迹菜场数十年,对食材的选购别具慧眼,而我只负责加工,将质优的材料烹饪成美味的菜式,是和妈妈的强强联手,才能让一桌佳肴取得家人通赞。

刚开始买菜时,妈妈陪同我前往,在市场里言传身教,仔细教我辨别,哪个是大棚菜,模样鲜灵但菜味浅淡,哪种是农家菜,皱皱巴巴没有看头,炒出后却菜香满满。肉类也是这般,都需做到一一甄别,色泽反映新鲜,手感则反馈肉质,眼手并用才能判定是否是好肉,而怎样的价位,能对应买到什么品质的鲜禽水产,又该如何辨别新鲜程度,妈妈都一一传授,最后还给我指点几位熟识的摊主作为保险,没有买到合意菜品时可以兜底。

几个回合下来,搞得我晕头转向,记了这个忘那个,买个菜看起来学问还真是蛮大。头痛也没办法,还是得硬上,毕竟一日三餐不可缺,虽然感觉心虚,还是拍拍胸脯和妈妈打了保票。妈妈竟不语,意味深长地看着我,不禁又激起了我的斗志,怕啥,不就买个菜!

买菜本来是日常小事,但初踏菜市场,我竟有些许紧张,脑子里不断循环买菜技巧:要新鲜,要质优,还要尽量争取价廉!虽然昨晚已经大致拟好菜单,但进入嘈杂的菜市场,商户鳞次栉比,货品琳琅满目,而买菜的人更是比肩接踵。一边辨别菜品,还要一边想着搭配,让我不断乱了方寸。采买完毕,感觉总算了结了一桩苦差事。

那个时候的我,在老到的摊主眼里,脸上应该刻有“菜场小白”四个字的,无处安放的眼睛,生疏的挑选和问价技巧,得到了不同种类摊主的不同回应——冷漠型的,直接不搭理或是哼哼两声;狡诈型的,直接开始大兜大售,不由分说让我这个也买那个也带上;还有极少数温暖型的,细心问好我的需求然后再适当推荐。

还没练就一身本领前,真是吃了很多亏,妈妈的话应用不到实践,只能依赖于口头询问。询问摊主是不是农家菜,摊主当然不假思索说是,分不清肉类的部位,摊主说啥就是啥,看部位对了品相也不太差,就收入囊中。回去被妈妈一样样拿出来批评,我还有些不服。出锅了才发现,确实没买好,菜肴味道都逊色了许多!

经过时间慢熬,还有妈妈不间断地指正,我开始熟知各类食材的选购要点,虽然还会踩雷,但次数也逐渐减少。如今,早已褪去初时的青涩和羞赧,总像个战士一般,雄赳赳走入市场,又像个猎人一样,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全靠自己判断把握,把心仪的食材一一揽入袋中,凯旋而出。

肉类得最先采买,因为时间越早好货越多,其余则不急。肉类摊档众多,看似走马观花,实则得眼神锐利,首先肉色要鲜亮有光泽,不然都得先排除,其次选购要点,猪蹄要前脚,梅花要头刀,猪颈布满雪花,五花则要层次分明。牛肉也是如此,牛腩必须“金包银”肥瘦相间,嫩肉少筋少膜,吊龙则筋肉相参……选定了还得用手触摸掂量,手感柔软有弹性,才可作最后定夺。

肉类采买完,才去选买其他。河鲜多买水库的,海鲜选买活蹦乱跳的,禽类也一样,价位适中,也要品质相宜。蔬菜尽量去找路边小摊,用簸箕装着卖,数量不多,多是自家种的农家菜。但也需要学会分辨,很多人拿大棚菜混着一起卖,一不留神,就用农家菜的价钱买了大棚菜,又吃了亏。

还有些零零散散的货品,哪家的豆腐豆香浓,哪家的鸡蛋比较土,哪家的肉丸最地道,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慢慢摸索而出,到了最后,路边流动的摊档也都不放过,哪家自做的腌菜酸爽可口,哪家腌的咸蛋金黄流油……这时候的菜市场,好像变成脑海里的一幅动态地图,上面标注着清晰的导购方位,让我如鱼入水,畅游其中。

买菜这事驾轻就熟了,又开始学会灵活变通,不再拘泥于拟定的菜单——本打算煮个酸汤斑鱼,熟识的摊主直接给我指向鳙鱼,说今天这个比较靓。定眼一看,缸内数条斑鱼果然不甚活泼,给人气息奄奄之感,再看鳙鱼,硕大油润,且是刚剖出来的,鱼鳃还在微微扇动,好,改菜单!沙煲焗鳙鱼了!本来想买猪蹄红烧,摊主一句“阿妹来了”,利落给我拿下一块猪颈肉展示,果然是我喜欢的品质,雪花密布油脂丰盈,好好烹制成蜜汁叉烧肉最是美味!

现在的我,每每进入菜市场,不仅是眼观六路,还能耳听八方,直奔目标的同时,也关注着周边新鲜的叫卖声,及时发现更为新奇和鲜美的食材。我爱上了买菜,买菜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出发的时候胸有成竹,回来的时候收获满满,谁不喜爱这难以言说的快乐呢!

3.1公里

□ 锁夜

久别重逢,总是好的。我初以为,时间会滋生陌生的情愫。再见,还是那般亲近。那湛蓝的天宇还在,那长长的栈道还在,那沧桑的二胡老人还在……仿若个个相知老友,候在深谷虔诚地等着你我。

起步时,我便知道,这是一条长达3.1公里的栈道。恰如蜿蜒的长龙,又似将军的束腰。群山纵然巍峨,它依然淡定地刷着那份存在感。在那个据说可以俯瞰五指山的最佳观景台,我惊叹于“青山五指书云海”的气势。成片的绿海里,起伏的山峦是无尽的波浪。天道的山崖绝壁上,每隔一小段,总有一个镌着名字的牌匾。“天下粮仓”“五老朝圣”“猴子望月”……世人大都会看了名字便找寻最佳视角,让名字与所见趋于一致吧。我更愿意站在这绝佳的至高点,任眼睛应接不暇,任思绪天马行空。这不,几尾驼峰在绿色“沙漠”里穿梭;几片轻帆在绿海里遨游;几个蒙古包绽放在草原上……

细看之下,这栈道边的景致,有的已与名字有了差距。朋友说那是因为树越长越密,盖住了山原有的相貌。总有一天,这些大自然衍生的精灵越来越多,越来越稠,让山长出新的样子。即便名字失去了意义,我们又何须伤怀呢?只因这里添了一份新的景观!说不定,你脑海浮出的新名字,也会荣幸地刻在这崖壁上。

前行之路像极了挖宝。走到一处拐角,众人都有些累了,于是坐下歇息。海哥问大伙,这旁边有还魂草,看谁能找出来。还魂草——在武侠小说里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我们急切地搜寻起来,但一一被海哥否认了去。最后,他指着崖壁上一株很不起眼的小草说,是这个:它微卷着叶片,像非洲小哥头顶的一坨卷发。旁的草,大都绿得油亮,这小东西黄绿色,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儿。它也叫卷柏,曾有生物学家把它制成标本,11年后再浸入水中,竟又活了过来。海哥说罢,众人啧啧称奇,我也忍不住对这小东西多打量了两眼。

一路走来,总觉着怎么也看不够,怎么也拍不完。我先前有些疑惑,缘何那一片阴凉之地会是贵妃谷;更想象不到,那个看上去就像土堆的地儿,会站过叱咤风云的谢志良将军;还有那段断壁残垣,竟是经历过烽烟战火的古兵寨。这一次前来,我终于明白,这些个响铮铮的名字,都来头不小!朋友慨叹:贵妃谷里不见贵妃,点将台上将军不在,古兵寨也葬于风尘。是啊,这世间,辉煌也好,威仪也罢,都敌不过时间这个厉鬼的掠夺,即使我们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可是,我们又何需介怀?只因那个动人的故事还在,那份高贵的精神不朽。

有人说,这3.1公里的栈道,年年走年年看,年年都有不同。这不,玻璃栈道附近多了个古雅的亭子;还多了那缆车,让更多景致把妩媚展现在世人眼前……在我眼里,你就是个仙子,不过换了件霓裳,添了个玉佩,或插了根发簪而已。哪怕你有一天遗落了一件披肩,变了个发型,我也会觉着好。

不知不觉中,这3.1公里的栈道,便到了尽头。人生亦是如此,曲折繁复之处,有还魂草,有贵妃谷,有绿海苍茫,亦有“猴子望月”……裹足不前不是真的勇士。请相信,前方,会有无数个3.1公里在等候着召唤着你我。

花生

□ 霞朵

三伏天是花生的收获季节,时常在菜市场门口,看见附近村民在摆卖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花生,心里啊,就忍不住风吹杨柳,微起波澜,想絮叨絮叨花生。

花生有一个别称叫“长生果”,在传统婚礼中,花生是必不可少的“利市果”,寓意多子多孙儿孙满堂。“花生”两个字呢,就会让人心生欢喜,不是说“遇见花生,好事发生”么?

据说古人喜欢将花生挂件作为定情信物,寄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花生挂件若送给了心上人,从此便一山一水皆风景,锦瑟和鸣入诗行,如花美眷走过似水流年。好似雨前龙井,妙不可言。在我心目中,花生是盛夏的快乐天使,无论夏天多么酷热毒辣,土地里的花生都会及时成熟,来给人解暑解馋,安抚热辣,以美味传达给人间一片清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唱遍大街小巷的二十四节气歌,不仅有每一个季节的隆重仪式,而且还藏着四时独特的美食。春天青笋冒尖,夏日青梅酒浓,中秋螃蟹正肥,寒冬腊肉飘香,三餐四季,岁时流转,美意延年,俱是唐诗宋词。这是中华大地上特有的浪漫,也是刻在华夏儿女骨子里的对生活深沉的爱。

所以,不必抱怨三伏天的上蒸下煮,且安然去享受夏日美食。或许一杯烧仙草,就能让你舒坦大半天。烧仙草配以红豆、珍珠、椰果、花生、轻牛乳等小料,草木的清香在各种小料的烘托下,口感丰富,层次分明;尤其是花生碎,让甜香不断延伸,扎实地满足了味蕾,丰盈了时光。室外热浪滚滚,室内的自己尘心安怡,简单而清凉。

其实最是想念年少时的“水煮花生”啊。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花生,与刚掰下的玉米一起煮,别提有多美味了。而与姐妹们一起围坐厅堂摘花生的时光,更是难以忘怀!那时候的夏日,好像并没有那么热。拔花生的时节,气温也就约莫二十六七度的光景,不用空调、一把蒲扇也能安然度夏。加以那穿堂风呀,一阵一阵,吹在身上、脸上,真是舒服得不要不要的,和着欢声笑语,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最好玩的,是谁摘到了“蓑衣花生”(花生的外壳变得跟蓑衣一样)的时刻。先是一声惊叫,然后是起身哄抢,再然后是一人一粒花生仁,分而食之。生花生新鲜的甜,柔如溪水,沁入了嘴沁入了心,美了醉了。掰开“蓑衣花生”,有时里面会是花生芽,家长即吩咐放到一旁的簸箕里或大瓷碗里。晚饭的餐桌上,一定有一碟菜肴叫“清炒花生芽”,那嘎嘣脆的甜香,就着一碗稀饭,妥妥地填饱了肚子。

摘下的花生大部分洗干净、晒好后,就拿去榨油了。琥珀的色泽,饱满的醇香,实现了花生的最大价值和最好的命途。剩下的花生或做种子,进行价值延续;或做菜品的配料,负起甜香担当。花生炒黄瓜,花生焖猪脚,花生仁煮粥,用途多着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沈从文的“腊八粥”,读到最后那句,“面了”的花生仁,最让人忍不住咽口水,因为你一咂吧,满嘴都是花生的香!

小时候有一种叫“花豆子”的手信等路,是大人孩子的最爱。现在看来那就是一种极朴素的零嘴,炒熟的花生仁裹上一层糖浆,就像山里人的行事风格,简单直接。但是呢,糖浆给上了色,红红翠翠的,倒也爽心悦目。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又香又甜的小零食小可爱,谁能抗拒得了呢?至于比较讲究的花生酥,那时当属奢侈品,很难品尝到的。

写花生,又怎能不提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呢?尤其是那经典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花生的尽头是内秀和有用,大约这也是我写本文的底气吧。

热情好客的老杨

(外二首)

□ 黄锡锋

我们还想在合水逗留片刻

他却打来电话催促,快点上来

当我们赶到他家

早就备好了一壶,上等头春茶

然后拿起菜篮,到果场摘果子

天气炎热,宁可赤膊爬到树下

接着拿起旧镰刀,到菜地里

割韭菜,割番薯苗

然后给我们分袋,一袋一袋的

车尾箱都被塞得满满的

不到六点,就带上一瓶珍藏酒

陪我们去村里一家饭馆吃环保鱼生

一杯酒下肚,他说他是个老大粗

不善于说话

谁知说的都是贴心贴肺的

全是庄稼人家的大实话

一想起不太善修边幅的老杨

就觉得他,像极了我的一个兄弟

一想起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的自己

就感到十分惭愧。可临别时

握着我的手说,招呼不周

欢迎再来,给他一个补过的机会


合水水库

昨日沿合水水库堤坝

驱车前往大坪坪洋某村

翻山越岭,以为

终于离开了合水水库

可是拐了个大弯

又看到了一大片水域

同行的老朱告诉我

这是合水水库的尾部

就是说,合水水库区域

仍有部分,在大坪坪洋

水库的上游、上上游

还有大坪、罗岗、罗浮

饮水思源,就是说

它们都是血肉相连的兄弟


吃鱼生

一片片鱼生雪白

让人开心得胃口大开

用筷子夹、往酸醋碗里一浸

再在姜、蒜蓉等混合油里一蘸

便可大口大口塞进嘴巴里咀嚼

只知道它们鲜嫩、可口

从没想过自己像豺狼虎豹一样

残忍

一杯酒下肚,又一杯酒下肚

然后眼泪一行,鼻涕一行

鱼肉好像在身体里,慢慢生长

我们喘着粗气,身体里恍惚

又长出一对鳃,然后摇头摆尾

游回人间

鹧鸪天·末伏

□ 曾汉权

八月兴城雾气红。晴空万里拂薰风。

千重山色千重翠,十里荷花十里蓬。

时序到,韵词融。春耕夏种岁时丰。

欣观莎草闲鸥卧,瓜果飘香一片东。

甲辰立秋

□ 雪棠

疏风摇落叶,明日踏清秋。

巷小浮生寄,家贫旧俗留。

糟姜仍炒鸭,椒桂味烹牛。

私贮一瓢饮,殷勤酬远游。

编辑:黄炜明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