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讯 4月11日上午,兴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兴宁市副书记、市长洪国华代表兴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晒2023年工作“成绩单”,给2024年工作划重点。(>>相关阅读)
2023年工作回顾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07亿元、比增6.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规上工业增加值21.70亿元、比增10.6%;固定资产投资86.02亿元、比增10.1%;进出口总额12.21亿元、比增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92亿元、比增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9亿元、比增7.6%。
1、“头号工程”见行见效
● 黄槐、叶塘2个省典型镇和北塘、潭坑、坪见、新寨、浊水、水洋6个省典型村全面启动建设。
● 全市净增“四上”企业67家。
● 率先在梅州出台《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办法》,30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
● 首批选聘79名“产业村长”。
● 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龙田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2、发展态势向稳向好
● 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90.28亿元。
●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体育休闲等产业总产值均比增25%以上。
● 医疗器械产业园注册企业22家。
● 首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兴一广场开业运营。
● 玖崇湖山水亲子乐园、广东和山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试运营。
● 全年引进项目计划投资总额92.67亿元。
● 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56亿元。
● 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园纳入省级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进园项目11个。
● 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等2.12亿元。
3、“三大动力”越来越强
● 10个领域103项改革任务扎实
● 率先在梅州实行现房交易“先证后税”改革。
● 刁坊镇河塘岭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省级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 出台《兴宁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实施方案》。
●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
4、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 高铁干线路网及站前综合广场和配套工程完成70%。
● 新建中低压配电网321公里。
● 兴宁市5G网络综合覆盖率达90%。
● 老城区供排水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完工,南部新城市政排水防涝工程(一期)动工建设。
● 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2个。
● “东方红·红苏区”现代农业基地项目落地建设,兴宁鸽预制菜加工基地(一期)建成投产。
5、生态建设有声有色
● 完成林分优化3万亩、森林抚育2.65万亩、新造林抚育1.32万亩。
● 完成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等8个项目,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生态治理修复稳步推进。
● 10家持证在采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
● 完成1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
●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6、民生福祉提质提效
● 三项工程”培训3600多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120人。
● 新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长者饭堂”7家。
● 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28户。
● 新增公办学位2050个。
● 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
● 新建市人民医院竣工验收。
● 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新馆建成启用。
● 创建“无信访村(社区)”324个。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兴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进出口总额增长6.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今年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抓发展,以更高站位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 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 坚持“一把手”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强化精准招商,打好招商“乡贤牌”。
● 促消费稳外贸,促进餐饮、文体、旅游、家政等服务消费,争取净增限上企业14家。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完成利用外资1500万元以上。
(二)持之以恒强基础,以更高标准推动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 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加快优化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电力等功能布局,加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强兴宁鸽、丝苗米、单丛茶、油茶、沃柑等优势产业。
(三)坚持不懈优生态,以更高品质打造绿色兴宁、美丽兴宁
● 推深做实林长制,大力推进绿美兴宁生态建设“八大工程”。
● 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完成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
(四)坚定不移促改革,以更高能级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 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
● 对外开放拓宽合作。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五)用情用力补短板,以更高水平持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
● 社会保障增效为民。
● 教育均衡普惠利民。
● 医疗提质扩面便民。
● 文体繁荣普及惠民。
● 社会治理和谐安民。
●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六)锲而不舍转作风,以更高要求建设对党忠诚、人民满意政府
● 严守担当实干之本。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与时间赛跑,用结果说话,坚决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 筑牢依法行政之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 绷紧清正廉洁之弦。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