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
●十十
相隔整整721天,我终于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兴宁。
下高速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兴宁西出口”这几个字在我眼前晃动时,却无比地清晰和耀眼。我的心情开始变得复杂,既高兴又有点难过。当车缓缓经过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街道时,眼眶一热,赶紧用力闭上双眼,硬是把那泪水给逼了回去……
下了车,拖着行李箱的我不由加快了脚步,注重养生、平时十点多便上床睡觉的哥嫂正在等着我的回来。老哥一路上一会问我到哪了?一会又问我晚上想吃些什么?从小到大,四兄妹中跟哥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跟他的感情也一直是最好的。哥是个原则性很强且做事踏实很有责任感的男人,哥很内敛,他的关爱似乎是不动声色波澜不惊的。虽然平时联系也不多,但我知道我应该是他一直的牵挂。几年不见,他的心情应该跟我一样的迫切。
从广州回来的大姐中午便已到达,家有喜事,我们都是特地赶回来庆贺的。见到亲人,心情自然是激动和开心的,感觉没聊上几句,时针已指向十二点。把行李拿回房间时,不经意瞟了眼对面的房间,那是父亲曾经住过的屋子,心里顿时黯然。父亲走了两年多了,上一次回来只匆匆见了最后一面,他便永远离开了我们,跟天堂的母亲在一起了。“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两年更是深切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尽管我许久未回的理由有点复杂。但是没有了父母的老家,感觉自己就像孤儿差不多,回来都需要一定的理由。
第二天是哥喜迁新居的好日子。我们一早从金源花园出发,赶到碧桂园名仕首府,于选好的吉时准时进门。大家分别提着不同的东西,每个人说一两句吉祥的话,高高兴兴进入新家。左手提油右手提米的哥第一个进门,说了句:“衣食无忧”,后面又响亮地加了个“耶”,并把声音拉得长长的,引得大家开怀大笑。大姐提着灯和苹果,说的是“财丁兴旺,平安喜乐”。我提着桔子和糕点,便来了句“大吉大利,步步高升”。拿着腐竹和猪肠的嫂子则用正宗兴宁话说“富多里来,长多里来,长长久久”。进门后,嫂子马上打开煤气灶开始做早餐,同时用另一只炉头炒爆米花,寓意“花开富贵”。不久,香喷喷的谷米便开始在锅里一只只开花,有些调皮的米花迫不及待蹦出锅外,爆得满堂红,真是好吃又好看。第一次亲历搬新家的风俗,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第二天下午,家人相约KTV。记得父亲还在的时候,当时就有和家人一起去KTV唱歌的念头,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这也一直是我心里的遗憾。当时要是能带上喜爱音乐的父亲一起去该多好,让他多接触一下新鲜的事物,见识一下什么叫KTV,我想他肯定会很开心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我再也没有机会孝顺父母了。每当想到这些,心里都不免伤心、难过。第一次真正听哥唱歌,他唱齐秦的歌简直跟原版差不多。侄女薇薇的歌声非常甜美;大姐的歌声娇娇柔柔;二姐的嗓音适合调高欢快的歌曲,外甥女琳琳唱歌不仅节奏准,而且非常有感情。我嘛,自然也算是麦霸之一。
早上自然还是要去运动的,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更深刻体会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走到明珠体育公园足球场旁,很高兴又见到了那些熟悉的脸孔,彼此简单打个招呼,他们继续踢球,我继续走路。非常佩服这群踢球的人,已经不是小伙子了,却仍然能天天坚持如此剧烈的运动,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几年前认识他们,也只是因我在球场旁拍叶子时顺便帮他们拍了合照。我想,人与人之间不管因何种方式相识,那都是一种缘分吧。绕到会展中心时,一阵节奏分明而轻快的音乐扑面而来,不由停下脚步,欣赏起正跳得热火朝天的双人舞。不少阿姨穿着漂亮的裙子、闪闪发亮的高跟舞鞋正翩翩起舞。不远处年轻的男女随着强劲的音乐在潇洒自如跳着鬼步舞。音乐声其实不小,但大家你跳你的我舞我的,互不干扰,这和谐的画面看着似乎也不错。
走得差不多了,收到侄女薇薇的微信,她让我过去前面十字路口和她会合,我们昨晚便约好了一起吃腌面。薇薇大学毕业两年了,第一年在深圳当老师,这一年回来兴宁工作。深圳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很大,薇薇更喜欢这个小城的慢生活。薇薇抢先买了单赶去上班了。望着她亭亭玉立的背影,我这个当小姑的甚为欣慰。这个当年小小怯怯的丫头,好像瞬间便变成了漂亮娇俏的大姑娘。
这次回来,受梅州客家文学院、梅州市作协邀请,非常荣幸参加了由《嘉应文学》《南叶》杂志主办,在风景优美的世界长寿乡蕉岭文福仓海诗廊举行的“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行动”经验交流会暨爱心捐赠仪式系列活动,与韶关、东莞、深圳、梅州的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受益匪浅。
临回深圳的前一天,大姐夫和外甥勇古从广州回来了。我和哥陪他们去窗帘店帮忙挑选窗帘,然后去看他们即将装修好的房子。哥和勇古讨论装修的细节时,我发现窗外的夕阳特别的美,读书时曾去过的文峰塔矗立在不远处静静和我对望,往事像电影般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当年的这些孩子们都已长大,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生娃,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奋斗着。不得不感叹时光飞逝,他们已是青年,而我归来不再是少年。
又到了告别的时候了。几天时间“嗖”一下就过去了,也许是因为太久没有回来,很多想去的地方都没有去,很多想见的人也没能见到。下次回来,我要去父母的墓地看看,跟他们说说悄悄话,向他们倾诉我的刻骨思念。这几年,经历了一些无法言说的痛,我学会了放下,也变得坚强,明白了“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的道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知道,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一切都将变得越来越好!
做客蒙古族人家
●陈云梅/文 杨蓝宇/图
因为援疆,让我有幸做客蒙古族人家。
蒙古族人月姑娘是我去新疆支教时的一个搭档小妹妹,她当时是学校的教务处副主任。在一起工作了一年半,我与来自珠海的援疆教师邓老师和月姑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暑假,月姑娘特意邀请我和邓老师去内蒙古参加她的婚礼,于是我们约上几个朋友一行10人去月姑娘家做客,亲身体验了蒙古族人的待客之道,切身感受到了蒙古族人的热情豪爽。
记得我们快到她家时,就看见她带着一大群亲戚,有的端着银色的酒杯,有的捧着蓝色的哈达站在门口迎接我们。我们非常激动,车一停下就迫不及待地下车。“慢点,一个一个来。”月姑娘边说边走到车前。原来要对我们一行举行隆重的迎客仪式,我被安排第一个下车。刚下车,她的一个亲戚提着酒壶,一个端着银色酒杯,就给我倒满了一杯酒,向我敬酒,想到月姑娘曾提醒我们去她家时酒是一定要喝一点的,再想反正就一杯,我也就毫不犹豫地一口喝了下去。正想转身挪开给另一个同伴下车,没想到又被倒满了第二杯酒,说要连续喝三杯,因为这是“下马酒”,也叫“草原三杯”,寓意敬天、敬地、敬大自然。幸好月姑娘知道我确实没酒量,第三杯就让她们象征性地倒一点,要不我肯定会醉得不分南北。喝完三杯酒后,另一个人双手为我献上哈达,等我接过哈达放在脖子上才算礼毕。接着其他同伴一个个依次下车喝下马酒、接受哈达,仪式非常隆重。其间有人一直在旁边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气氛庄重,我们一下子就被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感动了。
我们走进屋里刚坐下,主人家就向我们敬上一碗自制的奶茶,味道润滑醇香,非常可口,我们不禁喝了一碗又一碗。听说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也不论在社交场合或在家里,无不以茶为应酬品。接着又端上来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让我们大饱口福。
晚餐的主菜是羊肉,是月姑娘家自己宰的羊,一大盘羊肉里有羊腿、羊肠、羊血等,而且每一块都有好几两重。看着这一大块一大块的羊肉,来自南方的我们有点无从下手。我干脆直接拿起一只羊蹄子啃起来,接着同伴们也不客气地拿起一大块吃起来,大家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主人看我们吃得很香,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添加羊肉,结果到晚餐结束时桌上还是一大盘羊肉,真是太热情了。想起出发前,月姑娘在电话对我说过:“来到我家,羊肉随便吃,酒随便喝。”这回真切感受到了。
席间,蒙古族人的敬酒待客之道和豪爽在月姑娘身上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在蒙古族人家做客,酒是必不可少的。想到刚才喝“下马酒”的情景,我们同伴中有人提议能否喝点啤酒代替,没想到月姑娘马上接二连三地开啤酒,然后在每人桌上放一瓶,说每人至少喝一瓶,有几个滴酒不沾的朋友一下子被她的阵仗吓倒了,连忙对她说:“真的喝不了一瓶啤酒,能否通融一下?”月姑娘回答她们:“啤酒至少一瓶,而且是满杯喝,白酒的话可以随意。”于是好几个同伴又主动换成了白酒。“来,干杯!”还没上齐菜,她就一连跟我们干了几杯,那种热情和豪爽就是遇上滴酒不沾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被她感染,真的是盛情难却。席间,又请来当地有名的歌手一直为我们唱歌助兴,俨然把我们当作贵客招待,让我们受宠若惊。
第二天,月姑娘为了让我们体验牧羊生活。特意叫她父亲带我们去她家的牧羊区。月爸爸骑着摩托在前边领路,我们开着汽车跟着他奔驰在草甸上,“哇,太美了!太厉害了!”同伴们看到车竟然可以在草甸上任意行驶不禁一起欢呼起来。下了车,我们看见她家的羊群正在吃草,我们慢慢向羊群靠近,想亲近小羊,没想到羊群看见我们,都掉头就走,原来是我们队伍中有几个人穿着非常鲜艳的衣服,把它们给吓跑了。一旁的羊倌大叔见羊群离我们越来越远,立即拿着羊鞭骑上摩托把羊群往回追赶。远远看见大叔一手骑着摩托,一手扬着羊鞭往回追赶羊群,可羊群还是很不情愿地靠近我们。看着这个素昧平生的大叔为了我们能亲近羊群,顶着烈日,一个劲地往回追赶羊群,我们都非常感动,连忙示意让他不要追赶羊群了。这时,羊群也停住了脚步,远远地朝我们这边张望,大概也知道我们只是想靠近它、亲近它、抚摸它。就这样,我们和羊群虽然犹如牛郎织女隔草相望,但也心满意足,因为这好像给我们上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一堂课。
做客回来后,我还一直回味蒙古族人的豪爽和热情好客,这段经历值得我永远珍藏。
被“围”住的文化与乡愁
●马怡林
由于长期在外地求学与工作,已经许久没回村了,对于村里宗祠的印象自然也已经模模糊糊,只记得那是一座宽敞的围龙屋。但古老的围龙屋依旧慷慨地保存了每一个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小时候与伙伴们在围龙屋里打闹的记忆时常会在梦里出现,每每醒来都让我陷入一阵长久的慨叹。我想,应该回去再好好看一看它了。
围龙屋是中国传统乡土建筑的代表之一,这些房屋是客家人民居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它通常由堂房和住房组成,堂房是招待客人、祖先祭祀和重要宴席的场所,住房是居住的地方。围龙屋通常都是长条形,通过用墙体围合成封闭式的社区,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围龙屋的庭院里通常种有花草或果树,并设有井和水池,便于围龙屋的居民生活使用。围龙屋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考证,兴宁绝大多数居民的祖先是唐末五代以后迁入,由于地处群山之中,无处可去,便建造了这样的围龙屋。围龙屋的建造和设计是很考究的,不仅体现了客家人的思维特点,而且洋溢着强烈的人情味和民间艺术气氛,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再一次回村,发现村里的围龙屋已被政府保护起来,并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走进这座被岁月浸渍的围龙屋,可以看到屋内铺满了青砖,呈现出一种简朴、自然的美感。每个房间的门窗都保留原来的质感,简单而古朴。围龙屋里还展示了客家人的生活用品、服饰及文化遗产等,让人了解到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围龙屋四周的山林里,还生长着许多古老的竹林。每到清晨,整个围龙屋都会被清新的竹气所笼罩,这种气息在竹林中弥漫,清爽宜人。
在围龙屋里走了一圈后,我发现围龙屋并不是一种已经消逝的文化,反而是一种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文化。围龙屋传承了数百年的文化,传承着一种客家人的节俭、忠诚和坚毅。围龙屋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充斥着乡愁,无论是古老的围龙屋、还是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弥漫在空气中,让人身临其境。
回望过去,看着这些物品洒满风尘的外表,更能体会出乡愁的深刻内涵。其实乡愁不仅是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更是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围龙屋里,乡愁成了人们心中一颗永不褪色的珍珠。是一种执着与坚持,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属与安放。在这片族群极为凝聚的土地上,围龙屋不仅代表着一种建筑形式,更代表着一种文化。它安抚了背负太多心事的人们,为每一个人都留下了一份人文关怀和情感感悟。它将客家文化从身份认同向历史文化推广,教育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
客家人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体现了客家人文化的自尊和自信。而乡愁则带领着我们回溯历史,领略着古老的文化魅力。在这条古老的路上,围龙屋见证了时间的浩荡,传递着几百年来客家人的智慧和坚毅,传承着世世代代的乡愁和归属感。客家围龙屋为人们开启了重回乡土的历程,勾起了人们遥远的乡愁,更令人了解到自己的文化根源。
围龙屋所代表的是一种比经济价值更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一种生态价值,它保护了周边环境的生态系统,维护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它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融为一体,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需要回归的文化精神的象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有一种慢生活文化,需要有一种承载情感的归属感和安放感。围龙屋让我们重新认识和感知这种感受,让我们体验乡村的气息,重新发掘乡村文化的精髓。围龙屋的存在,能让我们在心灵深处找到一个舒适的存在状态,一个让我们心向自然,生活从容的栖身之地。
浣溪沙·神光山观景
●张洁芳
五彩斑斓美若仙,鲜花朵朵绽开妍,蝶蜂迷醉舞翩跹。
忽有湖中鹅鸭戏,引来稚子赶围观,神光山上笑声欢。
岁杪抒怀
●谢惠芳
浩宇梭游又一轮,匆匆暮色接清晨。
花开花谢多情圃,日落日升如意人。
瑞雪当头辞旧岁,红梅报帖贺新春。
输赢岂在皆看淡,世事循环率善真。
冬日荷吟
●陈庆怀
莫为芙蕖恨所伤,萎枯只是暗韬光。
来年盛夏清风访,释我情怀万里香。
●李小星
梗断蓬枯不感伤,根埋土里酿春光。
一从青帝施甘露,叶自田田花自香。
戏题南粤多地降雪
●彭亮元
欲炫冬暄我本骄,鹅毛昨夜舞寒霄。
莹莹倚树盐晶结,簌簌随风柳絮飘。
何以尔滨歌长白,依然南岭占一韶。
自家土豆无嫌小,扛冻生根更逐高。
宁江诗社迎春慰问有感
●曾汉权
众贤慰问暖心房,胜日春风化雪霜。
手手相牵询近况,言言恳切寄衷肠。
兔年佳事堪回首,龙岁雄图共展扬。
最是骚坛情谊重,欣将感慨赋诗章。
编辑:张茵晴(实习) 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