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上的齐昌十二大碗
●文/图 郭华群
岁末,天气晴朗,雨水少。秋收冬藏,农活已到尾声。客家人的“下事”,“年下”好日子多,适宜置办喜事。在兴宁城乡,办喜事摆酒席,首推“十二大碗”,其菜色丰盛,乡土风味浓浓,让人津津乐道,经口口相传,成为喜宴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十二大碗的菜肴结构,红焖肉定有一席之地,至于其他,众说纷纭,没有确定的答案。因无论谁家办喜宴,无论是娶嫁乔迁还是赏灯,菜肴都不可能完全一样。热情好客的客家人,浓厚饮食特色的宴席文化,遵循着礼俗标准的菜单,偶有标新立异,经时间沉淀认可,最终流传下来成为食俗。
大碗,是客家传统特色鸡公碗,小脚、宽腰、高大、厚实。用大碗盛菜,源于客家人长期生活实践,盛装菜肴分量多,可汤可菜。菜肴堆放能聚热,占桌面位置少,与八仙桌匹配。宴席用餐客人多为长辈,菜肴需绵软适口、带汁带芡有热度、不能带骨刺等。清一色的鸡公碗器皿,洁净雅致,感觉菜都特别香。
20世纪80年代,十二大碗颇为红火,意味着极高的礼遇、极有排场的喜宴,每一道菜肴都赋予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被视为正统的组合是红焖猪肉、腐卷、鱼丸、猪肉丸、酿豆腐、杂菜六样,每样菜肴上两碗,即“好事成双”“成双成对”。前面五样肉菜是标配,杂菜由主家自定,冬笋、木耳、腐竹均可。
红焖猪肉,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办喜宴必不可少的喜庆首菜。颜色红润,寓意生活红红火火。以猪五花肉为主材,调入红粬、酱油等焖制而成,大块粗犷,口感软糯,肥而不腻。与梅城的工艺区别是不放香菇鱿鱼,突出食材的本味。上桌时碗底垫咸菜或蒜苗梗解腻,且增加菜肴的分量,显得大方大气。
腐卷,“富”与“腐”谐音,寓意大富大贵,财源滚滚。腐皮包裹猪肉碎为主的馅料,然后切段炸制,颜色金黄,外酥里嫩,炸制后可蒸可煲。潮汕名菜炸粿肉,是抗战时期兴宁人在潮汕经营小食开始流传,经当地人改进而成。21世纪初,笔者在梅县华侨大厦做厨师,同事林永中大厨,把兴宁风味的腐卷带上宴会菜单,一经推出,即获客人一致好评。人员的交流,带动了餐饮业的创新发展。
猪肉丸,兴宁称为搏丸、挥丸,是取其制作肉胶时的摔打动作,与梅县捶丸之说如出一辙。鱼丸,寓意食吾(鱼)完,有富足有余之意。煲开后撒葱花胡椒粉点缀,汤菜合一,团团圆圆,盘满钵满呈山型。此两丸的制作工艺,是兴宁师傅外出谋生的拿手绝活。驰名中外的潮汕牛肉丸,原形和腐卷一样,亦来自兴宁。
酿豆腐,客家三大名菜之一。起源有版本说是兴宁人和五华人吃豆腐和吃猪肉之争,后灵机一动,别出心裁把猪肉植入豆腐来煎焖,获得意想不到的美味。因豆腐以角为单位,角打角(客家话谐音“各打各”,意为“心不齐易散伙”),被认为是不好的兆头,所以婚宴不上。酿豆腐谐音头富,是乔迁宴的双首菜之一,制作时添加红粬,颜色红润,吉利富贵。
杂菜两碗,一般是发好的干货,如木耳、笋干、腐竹等,配肉片炒。除此十二碗菜肴外,还备有青菜,饭甑蒸制的米饭,特别松软香口。50年前有如此菜色分量,且8人用餐,是何等的丰盛,还可以折菜打包。配上客家娘酒,美酒佳肴觥筹交错,满堂洋溢着喜庆气氛,难怪十二大碗深入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十二大碗的菜色也随之逐步调整。如双份菜改为单份上,增加焖海参、酿春信(酿香菇,又名满地金钱)、炒猪肠(寓意幸福长久)、炒鱿鱼筒、窝鸡窝鸭等,发展至今有海鲜、烧猪烧鹅等。无论菜色如何丰富,传统的十二大碗菜肴未曾离开,从高端喜宴入驻日常餐桌,它蕴含着人民对朴质年代纯真味道的怀念。
为传承和发扬客家饮食文化,兴宁市高级技工学校烹饪教研组开展了“齐昌十二大碗”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成员有来自兴宁、梅县、潮汕等地,分小组进行PK,对底蕴深厚的“齐昌十二大碗”进行复原及创新。活动既磨砺烹饪老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能力、新品菜肴的研发能力,也在师生中厚植客家饮食文化基因,助力齐昌风味菜走出围龙,香飘四海。
返乡
●戴建新
我老家在兴宁市坭陂镇汤湖乡的老戴屋,客家围龙屋结构,二围一厅一大门,门前一个大禾坪,一口大鱼塘。禾坪边原来有个斗门,出了斗门就是到外面了,当年我十多岁到外面世界,就是从这个斗门出去的。挨着斗门边,原是一片空地,长着几棵高大的柚树和几片杂草几朵小花。每次回乡看见柚树,我就会回忆起小时候爬上树丫摘柚子,小手摘下柚果时心中狂喜和招呼小伙伴尖叫的情景,在这里,多少次释放了少年的童真,多少次感受到慈爱的力量,多少次被甜蜜包围……
不过,这是三年前我见到的情景。
我这次返乡回家,这块空地上的柚树和花草都不见了,代之的是光亮的水泥地及彩色的瓷砖上安装的各种健身器材,几张乒乓球桌静静躺着,一块写着“戴屋文体广场”的金匾醒目地竖着。这空地已被用作体育锻炼的场地了,每天早上和黄昏,这里会渐渐传来升腾的人声,远近的人都来参加运动。乡村变得跟城市一样活泼文明,充满青春活力的气息。
三年前,我回乡处理母亲的丧事,得到老戴屋叔伯兄弟的悉心款待。这次回乡是因为思念之情,而且得知家乡有了大的变化。除了新建了文体广场,公路也铺到了家门口,大货车都能开到戴屋禾坪上了。
过去虽有水泥路,但弯弯曲曲且小车只能单向行驶,而沿山的省道公路,虽然经过汤湖乡,但离家还有二三公里。去年村委牵头集资建路,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交通变得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几乎家家买了汽车,乡村气象焕然一新。
所有变化都超出我的想象,我为家乡感到高兴和自豪。老家农村闭塞落后都已成为历史。
我离家多年,每次返乡都在堂兄家里吃饭休息。堂兄一直在家做木工和务农,建了一栋三层小楼,一家人其乐融融。堂兄还是我儿时淘气的“领导”,掏鸟窝、抓小鱼,在汤湖洗澡、击水嬉闹,都是他带我们玩。这次回乡自然也一样,吃完午饭就在他家的客厅唱起了卡拉OK。我和堂兄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合唱了一遍又一遍。
快黄昏了,我们一起去汤湖。路很短,只有一公里多。顾名思义,汤湖乡就是因为温泉汤湖而得名。
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此泉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有几处”,从山谷深处飘来一条清澈透亮的山间小溪,溪水流过一个热气腾腾的沙滩,当地人把这沙滩叫热水坝。沙滩上的沙子有的如大米粒粗,有的如小米粒细,晶莹光亮,用勺子扒开沙子,温泉水就沁了出来。围个小湖,清凌凌的温泉水就在小湖里朝你招手,再用溪水调整一下水温,就可以用勺子瓢水洗澡了。
虽然本地也有企业家投资兴建的温泉池,但附近的人都喜欢这种天然的温泉洗浴方式。不为别的,只为传统,只为热闹,只为随意。因为一代一代的汤湖人洗澡都是这样浪漫和自然的。
在汤湖温泉,可以放松心情,洗涤疲劳和污垢,可以无分老幼,无分贫富尊卑,一块同乐。据说温泉水含有微量硫黄,可以治疗皮肤病,于是有人慕名而来长期租房到温泉洗浴。
我是汤湖人,从小到大都在汤湖洗浴,对它很有感情。记得小时候光着脚丫在溪流里奔跑溅起的水花,记得走进热水坝水中碰到温度较高时跳起来的一刹那。记得热水坝浴场在夕阳落山人声鼎沸达到高潮时给我的震撼和兴奋。几十年前我到过西安华清池、广州从化等很多著名温泉洗浴,都觉得没有汤湖温泉那么惬意,那么神清气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跟堂兄在热水坝洗浴完毕,我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不远处连绵不断朦朦胧胧的群山,脑子突然跳出陶渊明的这句诗。此刻对汤湖温泉又有了新的感悟,悠闲、安然、畅快,这不正是返乡之行的写照吗?
念亲恩
●黄胜
我对秋天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怀。祖母从小就告诉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让我懂得了劳动的及时性和重要性。您通俗易懂的说辞,让我明白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收获的喜悦,让我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因为您,我爱上了秋天。可是,人生无常,我爱的人偏偏在我爱的季节里走了。
1995年8月14日,立秋已过,但天气仍旧灼热。晌午,烈日炎炎,我抡着木棍给黄豆去壳。凭我的经验,在烈日下给黄豆去壳是最佳时机。拍打时,一定要用巧劲,把握好角度,控制好节奏。假如用力过猛,乱棍乱打,黄豆就会弹得到处都是,吃力不讨好。这时,您也来帮忙。我几乎是粗着嗓门把您劝回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包揽了所有的体力活。而您也慢慢习惯了我的“霸道”,越来越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您的话一样。“妹里,慢点干,不要懒人用死力,把斗笠戴上,别晒坏了。”我拒绝了您的好意。体力活,我喜欢速战速决。
没想到,这一次“拒绝”,竟成诀别。
1995年8月15日,天刚亮,我听见母亲呜呜呜的哭声,“亲娘,就这样走了!冤枉亻厓哦……”我飞一样地冲出房间,看着停止了呼吸的您,我声嘶力竭地哭喊,“阿婆!”然后死死抱着您。邻居苦苦劝了一个多小时,我才把手松开。我知道,这一松手,意味着我将永远地失去您。我知道,这一松手,意味着您十五年来的养育之恩将随着您的离去而成为历史。我知道,这一松手,意味着我的人生将会有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难道您不遗憾吗?眼睛闭得那么紧,安详的模样就像睡着了似的。难道您忍心弃孩子们而去?是累了?苦了?倦了?还是躲去独享清闲了?没有您的日子,我该怎么办?
屋后那座山,曾经是我最常去的地方。现在一年只去一次了。这地方,虽然您可以跟祖父永远在一起,但我总觉得它夺走了我最爱的人。我想恨它,却恨不起来。因为越恨它我就越想您!
细想您的人生,一个字——“难”!先是丧子,随后失夫,是您力挽狂澜,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才没有散。您65岁时,视我为珍宝,爱我胜过爱您自己,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到15岁。您对大姑说,我已经会给田灌溉,已经会做农活,有朝一日即使走了,您也会安心地合上双眼。没料到,这不是玩笑,您是说真的。
您对我说过,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了,当我想您时,就看看星星,那颗最亮最大的就是您,您将永远与我同在。所以我非常喜欢仰望星空,但愿您在那边不累、不苦、不倦。
其实,很多时候,冥冥之中自有预兆。
四凤姑跟我说过,以前,只要她来娘家,回去时您都会送上一段路程。但1995年的秋天,您对她说,女儿,这次娘不送了,回去好好的!不久,您就离世了。难怪她哭得如此伤心。是啊,自己的娘亲从始至终都在想着孩子,唯独没有想过她本人,到最后都没有忘记嘱咐孩子要活得好好的!
这种事情同样发生在我身上。大姑家是我最常去的,因为我能在她身上看见您的影子。我想弥补心中永远无法在您身上实现的那个遗憾,哪怕是一点点。2023年的秋天,我去看她老人家,离开时,她说:“妹里,祝你一路顺风。”又是一语诀别!
此生得以苟活幸存,全仗上天垂青,得益亲友祖母恩。
曾经多么渴望能被遮风挡雨,最后学会了独自撑伞。但愿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眼里有纯真,脸上有笑容。
让一张纸 “面面俱到”
●陈华
那天我到一家单位办事,负责受理的小李是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等待的过程中,我见他从资料柜里取出一个崭新的信封,刷刷刷写了几笔后,突然放下笔,把信封揉了揉,便丢进废纸篓里。
小伙子的一举一动正好被路过的部门负责人看见了,她弯腰捡起这只信封,看了又看。小李见状,赶紧作了一番解释:“张主任,这信封是被我写错了的,用不了了。”
张主任把信封放在桌子上,一边用巴掌压平,一边回小李:“这信封怎么会无用呢?只是你自认为写得不够理想而已,其实它还是完整的一个信封,先放着吧,说不定哪天能派上用场,千万不要轻易浪费。”
小李睁着大大的眼睛,一脸迷茫。
我视线转移,仔细打量起这个主任来,尽管没有时尚的衣着打扮,但她举止端庄,气质不失高雅。她的一番话立马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
很久很久前,我的师傅也是提醒我:不要轻易浪费一只信封!
那时候我到新单位工作不久,第一次收到外单位寄来的信件,取出信纸后,便把信封扔到废纸篓里。师傅看见了,急忙上前捡了起来说:“别浪费,只要信封完整无缺,可以进行二次使用。”说完,从抽屉里找来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解开封口,待信封解开后,再把它翻过面来,重新在接口处用糨糊把它黏成一只新信封。
当时我也特别郁闷,私下想:一个信封值多少钱啊?何必这么麻烦。再说是公家的,干嘛要为节省一个信封而如此折腾呢?
师傅识破了我心底的抱怨:“一个信封其实就是一张纸,寄一次只用了其中的一面,而另外一面呢?绝大多数人忽略了它的存在和价值。”
我反复思考师傅的话,觉得这话不无道理。于是,在后来工作中,我也逐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对信封如此,对打印纸之类的用品也如此。比如,需要修改文稿或者报表时,都是先用旧稿纸打印出来进行校对,待审核无误再用新的纸张打印;又或者把个用过一面的打印纸裁成许多小方块,放在案台上做临时记事便条。曾经有人也取笑我老土:如今经济条件都改善了,为何还要那么抠,再说,节约几张纸也富不了多少。
我不以为然,始终牢记师傅的话:“一个信封就是一张纸,一张有两个面,我们要让每一张纸都物尽其用,都‘面面俱到’!”
编辑:李舒宇
审核:张英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