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日前公布2022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有377个产品符合收集登录要求,核发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其中兴宁茶油和兴宁丝苗米入选。加上2020年兴宁市有兴宁鸽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至此该市共有3个农产品入选。
近年来,兴宁市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立足生态优势,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做足“农”字文章,引领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调结构促转型
产业格局持续优化
走进位于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仓储车间的谷物堆得如小山一般高。加工车间里,烘干、除杂、砻谷、碾米、抛光、打包、装车等流程均在全自动生产加工线上完成。与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同的是,生产线上所需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更加精准。
兴宁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地处梅州富硒带,全市水田面积约有33万亩,三分之一以上耕地土壤高硒,是生产富硒大米的优质基地。近年来,兴宁市推动兴宁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区涵盖了新陂、大坪、宁中、叶塘、罗岗5个水稻种植和加工大镇,占地面积约588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
兴宁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生产富硒大米的优质生产基地。(吴腾江 摄)
“园区水稻种植总面积达20.76万亩,年产量9.55万吨,水稻平均单产达到465公斤,显著高于全省平均亩产384公斤水平。”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产业园内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9家,家庭农场68家。
“我们统筹布局丝苗米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力争将产业园建设成为面向广东省、辐射华南地区的大米产业振兴与升级的创新引领区、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区、生态循环与绿色发展核心示范区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创新区。”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公司给我们的收购价比市场高,以前我一年有20万的纯利,现在还能再增加近3万元。”肉鸽养殖户陈新东说。鸽产业是兴宁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特色产业之一,“兴宁鸽”养殖已有效带动上千农户增收致富。“我们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每年养殖及收购鸽子超1400万只。”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介绍说。
该公司是一家集肉鸽养殖、产品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其积极抢抓预制菜风口,将风味乳鸽、自热鸽汤等一道道客家预制菜投放市场,端上百姓餐桌。“我们每天可以生产1万多份兴宁鸽预制菜,预计今年可以达到1亿元产值。预制菜加工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养殖户户均增长20%的经济效益。”陈伟波说。
搭平台促销售
打响农业特色品牌
在兴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农产品展销厅,兴宁各地生产的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展厅正中央的屏幕上,显示着各镇村电商服务网点的电子商务大数据。目前,该中心已有100多家农产品电商企业入驻,入驻农产品达350多款,每天农产品的上行量可以达到上万单。
名特优新农产品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还要具有相当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而这个销售平台的搭建,让原本在本地小范围销售的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各地,对打响农业特色品牌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创建,着力畅通物流体系,培育电商人才,激活电商内生动力,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兴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便是该市打造的集人才培训、企业孵化、农产品监测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它可以为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提供一系列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会继续指导扶持丝苗米、肉鸽、油茶、单枞茶等行业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兴宁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整体提升兴宁农业的竞争力。”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指导各市场经营主体尽快建立完善行业协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着力培育和打造更多名特优新农产品。同时将加强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掘和利用,有效扩大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文/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图/梅州日报记者:吴腾江
编辑:张晓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