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真金白银、种出锦绣生活!兴宁永和镇推动乡村振兴有巧思

位于兴宁市东部的永和镇,地理位置优越,梅河高速、兴畲高速、梅龙高铁贯穿其中;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鹅峰山、鸡鸣山等自然景观,还有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明珠养生山城、张瑾瑜烈士故居等人文景观。近年来,永和镇立足兴宁市“生态涵养发展带”功能区定位,重点打造“光伏小镇”“数字永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光伏小镇

阳光晒出真金白银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投资成本较低、发电相对稳定、节能减排环保等优势明显的光伏发电成了朝阳产业,大有可为。

“全力打造‘光伏小镇’,是我们镇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永和镇党委书记曾波告诉记者,广东省乡村振兴驻兴宁永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去年进驻以来,在深入调研全镇25个村(居)的基础上,与镇党委政府就发展光伏产业进行多次深度交流、谋划和论证,最终确定跟进新能源市场,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加快推进永和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3月,在永和镇党委政府和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火电”)主导的“中国能建永和镇1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在沙坪村正式动工。“该项目是广东火电首个自投、自建、自营的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5亿元,用地面积约2000亩,覆盖了沙坪、永生、永星、廉峰等4个村。预计今年9月可实现首期并网发电,每年可为兴宁市财政增加约650万元税收。”工作队队长、来自帮扶牵头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梁晓君告诉记者,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1.1亿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3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1万吨,二氧化硫3300 吨,氮氧化物1654 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绿色循环。

光伏产业不仅节约能源,绿色环保,还照亮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广东联通自筹约80万元,分别在永星村石鼓寺、沙坪村村委楼顶建了8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各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梁晓君说。

走进沙坪村,记者远远看见该村村委楼顶上,一排排蓝黑色的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沙坪村有一个220伏的变电站,广东火电就近租用了村委二楼作为项目部,租金每年7.2万元。仅仅引进光伏产业就为该村带来了11.2万元的集体收入,说明我们走光伏产业的路子是对的。”工作队驻沙坪村第一书记冯育平笑着说。

在仁里村的党建文化光伏长廊下,该村党支部委员邓伟荣掰着指头跟记者算账:“仁里村装机总量333.56千瓦的四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收益可达18万元,加上3万元的管理费,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可达21万元。”

仁里村的党建文化光伏长廊。

光伏产业带来的可观收入更加坚定了该镇打造“光伏小镇”的决心。“我们正在申请地方专项债,争取搭上这辆‘政策红利车’,全力推进全镇光伏产业发展。仁里村328户房屋外立面改造后也将在可利用房顶搭建光伏发电板。”曾波说。

建设数字永和

网络先行服务基层


发挥帮扶单位广东联通的数字化建设资源优势,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是“数字永和”的建设方向。

据了解,目前永和镇已完成镇政府智慧指挥平台建设、镇政府办公网络升级改造、沃视通党建系统、沃哨所森林防护系统、智慧烟感、防疫核验一体机、智通知等11个数字乡村项目及产品应用。

永和站智慧指挥平台大屏展示。

走进镇政府大院,记者看到各楼层里,当地联通的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进行政务外网改造。“由镇政府提供机房,广东联通负责投建,该综合接入机房成为‘数字永和’的建设基础,实现各类型网络综合接入。”广东联通派驻的帮扶工作队队员刘远标告诉记者,除政府大院外,广东联通还将投资约386万元,以镇区为中心,在全镇新建25个基站,镇区和重点帮扶村部署千兆光纤宽带,让群众真正实现千兆光纤上网,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在镇应急指挥中心新升级的智慧指挥平台大屏上,记者看到了永星村、沙坪村的光伏发电情况。“在这个大屏上可以看到永和全貌,各类数据实时更新,有利于镇党委政府及时掌握信息;而且汇聚了各种监控调度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应用,满足基层干部日常调度使用。”刘远标向记者展示大屏显示的沃哨所森林防护系统,“永和镇林地多,森林防火压力大。沃哨所森林防护系统以‘智能摄像头+喇叭’的形式,自动侦测人员和车辆经过,发出语音警示,减少人工巡逻,减轻基层防火高压。”他表示,该系统还可用于监测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实用性很强。

“这11个数字乡村项目贴近民心,服务百姓,造福基层,获得全镇上下一致好评。”曾波告诉记者,工作队结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利用其自身优势,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形式,带动该镇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走在兴宁市前列。


创新农业产业

乡贤带头激发活力


走进仁里村,只见绿油油的苦瓜长势良好,村民在不远的辣椒地里忙着采收。

“我们目前流转该村撂荒地1328亩,种植了苦瓜、水果青瓜、贝贝南瓜、辣椒等作物,辐射带动周边500户农户发展种植生产,每户年均增收约1100元。农忙时还可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广东大鹏湾现代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鹏湾农业”)总经理曾鸣表示,依靠省AAAA级景区熙和湾的人流优势,该公司计划联合湖尾村红色资源,建立教研学基地,并通过农业数字化,打造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仁里村,村民在采收辣椒。

“近年来,有不少乡贤心系家乡,花费大力气返乡大展所能。”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何海波告诉记者,去年梅州市柒农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柒农米农业”)流转了蓝排、仁里、沙坪、长新、成鹊等村共464亩土地种植丝苗米,一年可提供1200人次的就业机会。

蓝排村的丝苗米种植基地里绿浪滚滚。

走进蓝排村的丝苗米种植基地,雨后稻田里,绿浪涟漪,蛙声一片。“基地种植了‘青优香19香’‘南晶香占’等品种丝苗米,平均亩产1000斤(稻谷),年产400吨米。”柒农米农业总经理温爱文告诉记者,他创新在宁江新城、新兴雅苑等小区的生鲜店内投放了鲜米机,定期为其提供优质稻谷,居民可根据需求用鲜米机现磨糙米、胚芽米、精白米等。

“我们已与梅州市20多个社区谈拢合作意向,计划未来产出丝苗米的50%用于鲜米销售。”温爱文表示,待鲜米机布设完毕后,将开发小程序,实现鲜米同城配送。

工作人员在展示鲜米机的使用方法。

“乡贤返乡后,流转了镇大部分撂荒地,增加了村民就业岗位,也让乡村重新焕发活力。”曾波表示,接下来,镇党委政府、工作队将继续招揽乡贤返乡创业,以“绿色永和、红色永和、美丽永和、数字永和”为目标,重点打造美丽圩镇示范中心,建设永和、宁中、宁新“三镇十二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区、特色农业发展区、山林生态保育区,构建“一心一带三片区”总体发展格局,全力推进永和镇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敢想敢干 先行先兴

乡村振兴是个漫长的过程,振兴路上依然面临深水区和攻坚期,但永和镇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前进方向。

数字建设走在前列,光伏产业勇立潮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永和镇党委政府和工作队脚踏实地,齐心协力促衔接、抓提升,脚踏实地振兴乡村的决心。

规划先行找准突破口,稳扎稳打落实项目。镇党委政府和工作队深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的道理,既统筹兼顾,又重点发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懂得扬长,又注意补短。利用自身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永和镇乡村振兴取得了新进展。

“山不低头,但人能比山高。”永和镇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机遇。相信在镇党委政府、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永和镇可以找到破译乡村振兴密码的办法,探索出一条特色振兴路,走出大山,真正实现产业兴、乡村旺、农民富。

文/梅州日报记者:梁蕊

图/梅州日报记者:高讯

编辑:刘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