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随着漫山遍野的柿子吊挂枝头,五华县长布镇青岗村的村民开始采摘柿子、制作当地出名农特产“大田柿花”(柿饼)。金黄的柿子晾晒在禾坪、屋顶,广袤山间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近几年来,随着品牌的打响和产量的提升,大田柿花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五华县强兴七目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制作大田柿花的标杆和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张军权介绍说,今年该公司位于青岗村的800多亩果合柿预计能够收成生果6万多斤,能制成干果约1万多斤,经济收益将超过200万元。
据介绍,大田柿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已为贡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为长布镇青岗村、嶂下村等10个村,具有果大核小、肉厚质软、味似蜂蜜、营养丰富等特色。柿花的加工也相当复杂考究,柿果采摘去皮后置放在竹筛上曝晒三五天,然后逐个揉搓成圆饼状,接着日晒夜露约20天,直至水分基本蒸发,表层自然析出白色粉状糖霜,大田柿花的制作才算完成。
记者了解到,作为远近闻名的贡品佳果,大田柿花也曾走过一段曲折的“涅槃重生”道路。“没有品牌,制作工艺太落后,柿果量太少,这几个因素严重制约了大田柿花的发展。”张军权介绍说,早些年一遇到下雨天,柿花就得发霉倒掉,即使天气好柿花质量好,产量太少也闹不出名堂。最惨的就是没有品牌的时候,外地柿花纷纷冒充大田柿花,严重影响了名声。
为了解决这些发展瓶颈,张军权近年来加大投资不断增加果合柿种植面积,还购进设备、建设厂房,有效解决了阴雨天柿花批量烘干难题。同时,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装备相结合的方式,让柿花制作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增。2013年,他创立了“七目嶂”大田柿花品牌,让不到60元一斤的大田柿花卖到了150元,还常常供不应求,重振了大田柿花的辉煌。
有了品牌,打通销路后,张军权还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在青岗村周边辐射带动果合柿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共带动8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并招录40多人在基地实现稳定就业。“在基地做工每天能赚100元,还能照顾家庭,非常满足。”青岗村村民张秋莲说。
此外,张军权还积极在柿园探索“林下经济”模式。2015年,他在柿子树下间种了300亩梅占茶,今年年产干茶5000多斤,产值达100多万元。他说,这种模式保证了工人长期有活干,利于工人增收,同时林下间种茶叶也对土壤的湿度保持、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果合柿的生长,可谓是一举两得。
“长布镇拥有丰富的果合柿种植及产品加工经验,目前全镇果合柿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产生果几十万斤,并配套了一系列完善的加工设备。”长布镇副镇长张雯瑞介绍说,接下来长布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大田柿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大田柿花真正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希望”果。
梅州日报记者:赖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晓珊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