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访谈
日前,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接受本报全媒体记者专访,畅谈该县如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奋力开创丰顺苏区高质量振兴发展新局面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记者(以下简称“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丰顺将如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丰顺?
张志锋(以下简称“张”):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清晰描绘了国家的发展蓝图,为丰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丰顺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果实。对此,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先行区”建设,跑出融湾“丰顺速度”。我们将抢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机遇,发挥毗邻潮汕揭的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用好“苏区+湾区”叠加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落户丰顺,加快融入湾区“交通圈”“生活圈”“经济圈”“人文圈”。
二是突出制造业当家,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为王、工业强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丰顺)产业园和国际声谷、万洋众创城、电子电声智慧产业聚集园“一园三平台”。把资源要素集中到“打粮食”项目上,以用户思维培育和支持智能制造、电子电声、绿色饲料、生物医药、钢铁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年产值30亿元的立讯智造尽快达产满产,加快推动总投资70多亿元的19个新签约产业项目落地投产,依托去年成功申报的省级电声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支持电声企业科技创新、聚能成势,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三是突出特色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抓住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业”支柱产业,加快推进特色蔬菜产业园建设和茶叶产业园扩容提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扶优扶强高山茶、食用菌、青榄、红薯等现代农业,实现富民兴村;突出绿美丰顺引领,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四是突出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将谋划实施一批总投资20多亿元的民生实事项目,包括县城老旧小区改造、榕江北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美乡村全国试点等;加快推进投资超28亿元的交通公路建设,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扎实推进丰顺苏区高质量振兴发展,丰顺在主动参与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中有哪些思路举措?
张: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是当前梅州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丰顺最重大的发展机遇。丰顺地处梅州南大门,是原中央苏区县、中国温泉之城、中国电声之都,是客潮文化交融之地,拥有对接潮汕揭、融入沿海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拥有良好的生态和产业基础,拥有众多热心支持家乡事业发展的乡贤,经济发展后劲足、潜力大。我们将发挥优势,用好“苏区+湾区”的叠加政策,举全县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
一是抓好政策对接,争取项目落户。落实好《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积极谋划项目,主动加强与中央部委、省市部门对接,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落户丰顺。
二是承接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瞄准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项目,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加强以商引商、以链引商、以侨引商、联合招商,加快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助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对标大湾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改革创新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实现市场规则与大湾区有序衔接;对标大湾区一流的要素保障能力,落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打粮食”项目集中;对标大湾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标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办事程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一流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记: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原则,丰顺将如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们加快建设广东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实验区,落实教育强县十条措施,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嘉应学院紫琳学院的建成启用,抓好汤南镇实验小学等一批新建工程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医疗是民生之需。我们加快建设省卫生强县,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统筹抓好县级医院规范管理,提升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此外,我们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丰顺、法治丰顺。
.
现场走马
产业发展势头旺 乡村振兴干劲足
生产抢进度、项目赶工期、圩镇换新貌、乡村忙建设……连日来,梅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丰顺县生产车间、在建项目、乡村振兴一线,感受到了各项产业齐头并进冲刺的激情,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干劲。
丰顺县人才公寓项目建成后,将助力该县解决人才“引育留用”等问题。
在总投资5亿元的人才公寓项目施工现场,塔吊繁忙运转,工程车辆往来作业,涌动着奋进的力量。“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地下室主体结构和基础施工,目前正抢抓工期,施工人员从原来的150人增加到260人,工地实行24小时三班倒施工,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丰顺县人才公寓项目经理彭罗达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可全方位满足入住人才生活需求,将助力丰顺解决人才“引育留用”等问题,为打造产业集聚、人才招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标准化厂房。
沿着宽敞笔直的园区大道一路向南,记者来到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多台机械设备开足马力,或平整土地、或浇筑混凝土,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正酣。“目前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绿化管网道路收尾工作。”园区标准化厂房项目经理徐文彬介绍说,该项目总投资11.3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已于去年6月建成,部分交付丰顺立讯智造有限公司使用。眼下,二期工程建设也开启了“加速度”,将在春节前完成管网铺设工程。
丰顺立讯智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上赶制新订单。
走进丰顺立讯智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32条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赶制着该季度的新订单。“2022年我们一期项目100%达产,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1亿元以上。接下来,我们生产线的数量还将翻一番,打造更高端、更规模化的生产线,两期项目全面达产后,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丰顺立讯智造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赵建设告诉记者,目前一线有800多名工人,八成是本地员工。企业采用“总部+基地”的生产管理模式,基地70%以上干部在一线员工中提拔,优越的食宿条件和晋升机制让员工在“家门口”实现安居乐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当前,丰顺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工业强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海珠(丰顺)产业园和国际声谷、万洋众创城、电子电声智慧产业聚集园“一园三平台”。
汤西镇大罗村的龙车溪畔亲水栈道建成投入使用。
从汤西镇大罗村的龙车溪畔亲水栈道建成投入使用。 车间到乡间,同样呈现一派生机盎然之景。在汤西镇大罗村,扶贫车间改造成农家乐餐厅,吸引八方食客纷至沓来;华祝阁桥、华上漫水桥建设加快推进;龙车溪畔亲水栈道、百姓舞台等惠民工程建成投用;光伏发电、林下产业景天三七种植、蜂蜜养殖、家庭农场等项目为大罗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大罗村在上一轮帮扶单位助力和乡村振兴利好政策加持下,村集体经济从2万元增长到年收入30多万元。“我们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带头,在家村民和外出乡贤都踊跃参与家乡建设。今年春节,华祝阁桥基本完工,百姓舞台开放供村民休闲娱乐,外出村民返乡又能感受到大罗村乡村振兴的新气象。”大罗村党支部书记黄福财说。在党建引领下,大罗村进一步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火起来、笑容多起来。
.
精彩故事
从小作坊到行业龙头的发展路
“1999年,我从一个三层楼小作坊开始培育杏鲍菇,经常在菇房里待到夜里两三点,观察出菇,慢慢地根据菌类生长习性,结合理论知识,摸索出一套方法。”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代米生物”)董事长徐名瑯告诉记者,公司第一年日产食用菌2吨,第二年日产4吨,产量每年翻番,产品也从本地餐桌走向近半个中国的市场。
几年间,2000平方米的空间不够生产所需,徐名瑯应势扩大产能,带领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研究开发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技术,实现单产、质量、保鲜期均位居行业前列。
随着企业稳步发展,代米生物被纳入丰顺县“小升规”企业培育库,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破解了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丰顺县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精准惠企政策为代米生物发展壮大打了一剂“强心针”。2022年,代米生物投入2300多万元建设食用菌工厂化育菇房项目。该项目投用后,公司日产金针菇已达到50吨,年产能1.7万吨,预计年产值实现产值超过8000万元。去年,代米生物生产的丰顺金针菇还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作为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代米生物经过23年的发展,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工厂自动化、周年循环生产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公司还以“借船出海”方式,将产品出口至东南亚、欧美、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丰顺将发挥优势,用好“苏区+湾区”的叠加政策,举全县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图为丰顺县城。 (连志城 摄)
.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林玉莹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林翔
通讯员:丰顺政研室
视频拍摄:李龙 管燊 文案:李盈子
视频剪辑:张开帆 审核:严海苑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