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中国足球队公布征战3月两场世预赛的27人大名单,梅州籍球员谢文能入选。不久前,魏志伟入选2025年U22国家男子足球队首期集训名单,16岁的国少队新星魏祥鑫打破梅州客家顶级联赛最年轻出场纪录……各级国家队和职业联赛出现越来越多梅州籍球员的身影,犹如种子在发芽、春笋在冒尖。
作为“十四五”时期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梅州承载着国家寄予的厚望,肩负着振兴足球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近年来厚植“足球之乡”沃土,坚持改革创新,抓好青少年足球,抓实青训,为国培养输送人才,同时大兴全民足球、职业足球,幸福一方百姓、兴旺一座城市。
以青训筑基
构建足球全过程人才培养发展体系
抓青训就是抓长远、抓关键。梅州坚持把发展青少年足球放在首位,以体教融合为抓手,深入实施足球青苗青训“双青”工程。
以创新体制机制开路,全面加强顶层设计。2021年,梅州印发《梅州足球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开启新一轮的十年征程。之后又陆续出台了《梅州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梅州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梅州市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招生工作方案》《梅州市青苗青训“双青”工程实施方案》等。其中,“改革”“体教融合”“青少年足球”成为政策的高频关键词。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梅州市青少年足球发展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足球的地方性法规,为梅州青少年足球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未满17周岁的小将魏祥鑫迎来中超首秀,他也是梅州本土青训培养的球员。(林翔 摄)
如何培育青苗?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州围绕“打造百家幼儿足球启蒙示范幼儿园”目标,首批遴选15家试点幼儿园开展合作共建,培养了60名幼儿足球教师,为1000名以上幼儿提供足球启蒙服务,让孩子发自内心爱上快乐的足球、健康的足球。
如何发展青训?梅州以中国足协梅州青训中心为统筹,发挥市县体校、传统特色学校、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专业足球学校优势,以“1+5”青训格局共同培养足球苗子。2024年,梅州还引进日本青训技术总监井上和德入驻市青训中心,力求以更新的执教理念、更科学系统的赛训布局带动青训的整体提升。同时,梅州抓好“体教融合”这个关键,按照小学、初中、高中“6∶3∶1”比例遴选55所足球传统特色学校作为青训网点学校进行重点建设,优选13所中小学开展青少年后备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保障体系,并在兴宁技职校探索实施“3+3”中职体校直升高职高专贯通培养机制,足球人才全过程培养渠道进一步打通,“既踢好球、又上好学”正慢慢实现。
如何输送人才?梅州打通国家级青训基地、国少队和省专业队通道、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通道、高等院校通道等青训人才培养输送通道,同时构建本土多层级青少年赛事体系,积极组织足球队伍参加全国、全省高水平赛事,以大赛促技术水平提升,以大赛促人才培养输送。
近两年来,梅州青少年足球代表队共获得省级以上青少年足球赛事冠军19个;一批好苗子送往国家更好的平台深造历练,共向深圳、苏州等国家级青训基地输送男女足精英球员56人,其中入选U系列国家少年队12人。青少年足球竞技实力、人才培养输送实现量质提升。
全民的足球
足球热爱传递、热潮涌动
做大足球人口基数,就要把足球运动延伸扎根到最基层,让足球运动深深扎根于人民。梅州做好组织保障和统筹,推动全市75家各级足球协会、95家业余足球俱乐部成为组织群众足球赛事活动的主体,形成了“政府引导、协会指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社会足球发展格局。
社会赛事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区域全覆盖,每年平均举办各类群众足球赛事5000场以上,大兴惠及基层群众、有传统延续性的草根足球,打响“来梅州、踢场球”品牌。比较有代表性的足球“贺岁杯”赛事已连续举办多年,广泛覆盖全市56个乡镇;入选广东足球之夜“2024年度我喜爱足球赛事”的“李惠堂杯”全国五人足球争霸赛已连续举办2届,以多县多站的“足球巡演”形式开展。以点带面,全市每年接连举办不同规模的“村超”比赛,掀起全城“足球热”。
赛事为城乡带来旺盛人气、拉动当地消费的同时,也进一步盘活了城乡足球场地设施,推动了城乡足球场地设施升级改造,目前全市足球场数量达1067块,每万人均2.6块,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据统计,梅州足球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8.3%,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梅州本土企业、热心人士、社会团体和俱乐部积极参与支持足球事业发展,合力推动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家长们爱踢足球,孩子自然也会跟着踢足球,孩子喜欢足球,我们怎能不全力支持?”赵先生是一位足球爱好者,每逢周五晚上,他必然会在市区的七人制足球场出现,与足球搭子们上演“足球老友记”,他的儿子则在去年为梅州代表队夺得中足协青少年锦标赛U14组的冠军。
“梅州能够成为一片足球的热土,一个重要原因是,足球情怀深厚的人有很多很多。”振城足球俱乐部的创始人杨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杨峰是一名足球爱好者,也是足球公益青训投资人,每年自掏腰包一百多万元投入青训,这让人们似乎忘记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本地一家食品公司的总经理。
肥沃的足球土壤,滋养着青训的树苗,也滋养着振兴足球的希望。
职业和产业
“一个足球”带旺一座城市
今年3月1日,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2轮,梅州客家足球队迎来新赛季首场主场比赛。超过1.6万名球迷涌入五华县惠堂体育场观赛,他们整场呐喊、欢呼,共同见证了球队取得2025赛季中超首胜。
职业足球是梅州足球的一张名片,也是广东职业足球的标杆之一。梅州客家足球队2021年冲超成功以来,便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县级男子中超球队。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梅州坚持市县联动、同向发力,通过推动品牌运营、广告招商、青训共建、做大球市以及加强俱乐部内部管理节约成本等措施,推动职业足球稳步良性发展。梅州还组织成立市、县球迷会,努力搭建梅州客家足球队与广大球迷、与全社会互动合作交流桥梁,提升社会各界对梅州足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政府支持职业足球,职业足球也在发挥“龙头”的作用反哺全市青训、培育精英。入选U22国足名单的魏志伟是就是梅州客家的“青训出品”。此外,俱乐部还有9人分别入选U14至U16的国家男足选拔队,其中魏祥鑫、赖健涛、温展霖助力U16国家队战胜韩国队夺得冠军。
职业足球不仅“兴旺”了人才,还“兴旺”了经济。2023年、2024年五华中超主场赛事球市火爆,共吸引观赛人数接近30万人。为了打好“中超牌”,梅州举办“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系列活动,实行“球票+景区+美食+农产品”优惠,打造“中超+鱼生”“中超+菩米”“足球美食街”消费场景等,拉动餐饮、住宿、零食消费,点燃“看球经济”。“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系列活动入选为广东省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
横陂足球特色小镇推动足球训练、场地租赁、旅游接待、教育培训等多业态发展。(横陂足球特色小镇供图)
带有“特色”二字的足球产业,当属全国唯一以足球命名的特色小镇——横陂足球特色小镇。小镇发挥足球运动综合体功能,通过承接国内各大足球赛事活动和球队集训活动,推动足球训练、场地租赁、旅游接待、教育培训等多业态发展,自2019年运营以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25亿元,其中2024年共接待全国各地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旅游团体、学生等约13.4万人次,实现营收超过5000万元。
“小镇是梅州的小镇,精英苗子们带着梦想在这里训练、比赛、成长,小镇也是中国的小镇,全国各地各级别足球赛事、足球集训活动也不断选择在这里落户、举办。”足球小镇运营公司木黄文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职业赋能、产业加持之下,梅州足球的路走得越来越顺畅。未来,梅州将继续坚守足球初心,遵循足球规律,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努力开创符合梅州实际的足球发展特色之路,为振兴中国足球作出更多梅州贡献。
梅州日报记者:李盛华
通讯员:邹鹏
编辑:张晓珊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