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藏凤翔
——中央苏区粤赣省妇女部长傅才秀
■ 冯扬德
1950年秋,中共平远县八尺区委书记郑彩志带领区委干部前往凤头村检查工作。一天晚上,一位农村妇女来到郑彩志的住地,劈头便问:“郑书记,如今的区政府是不是共产党领导的?”
郑彩志虽然感到来者问得出奇,仍热情招待,郑重回答道:“那当然!如今的区委是中国共产党的区委,区政府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府!”
这位妇女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握住郑书记的手,笑容满面地说:“我终于盼到了!我原是红军干部,叫傅才秀,来到凤头雁洋坪才改名叫张秀英……”接着,便有板有眼地介绍自己的革命经历,当讲到当年在毛泽东、朱德、张鼎丞、邓子恢、李坚真领导下闹革命的故事时,情绪格外激动。
郑彩志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历经风霜的农村妇女,竟是可敬的老红军、老同志。事关重大,当晚便回区委向县委报告。1951年经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妇委书记李坚真认可,送傅才秀到南方大学学习,结业后重新安排回平远工作。
闽西山花烂漫
傅才秀1903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白砂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来岁便卖给本乡的一位姓张的农民家作童养媳。白砂乡地处上杭县东北部,是通往龙岩的交通要冲。1929年红四军两次入闽,在“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革命形势下,傅才秀勇敢地投身到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洪流中。
1930年1月30日,李坚真从大埔到福建永定县虎岗闽西特委机关,担任妇女部长。不久,闽西特委机关又迁到上杭县境。这段时间李坚真在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工作中,结识了傅才秀和邓六金。她们三人年龄相仿、境遇相同,都喜爱唱山歌,很快就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她们自编自唱革命山歌,干得热火朝天,被张鼎丞誉为“闽西三朵花”。
傅才秀于1930年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上杭县委妇委书记。不久调到闽粤赣省委妇女部工作。闽粤赣省委改名福建省委后,傅才秀任福建省委妇委书记。1932年3月当选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红十二军收复上杭、武平后,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决定由省苏副主席阙继明组织省工作团进入武平,协助武平县党组织恢复和发展苏区。省苏工作团有20多人组成,一到武平就分别充实到县党、政、军、群组织中去,由傅才秀担任县委书记。
“风景这边独好”
1933年8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决定,以江西于都、会昌、西江、门岭、寻乌、安远、信康7县,和广东平远、兴宁、龙川、五华、南雄以及福建武平10县的全部或一部分,成立粤赣省。同年8月至12月,先后成立了中共粤赣省委,由刘晓担任省委书记;粤赣省苏维埃政府,由钟世斌任主席。傅才秀为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常委兼妇女部长。
江西妇女素有织布、渍麻的手艺。中央下达给粤赣省做军鞋、米袋等任务,由于任务较重,为了完成任务,傅才秀带领妇女部干部,天天往基层跑。她随身携带一支手枪、一张地图、一条干粮袋、一顶竹笠,走到哪里就吃住在哪里,跟那里的妇女一起做军鞋。她做的布鞋特别漂亮,许多年轻妇女都愿意跟她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二苏大会”召开之后,毛泽东带了三位巡视员,一起前往粤赣省委机关所在地会昌文武坝。虽说去“休息”,实则是调查研究。他们跟刘晓、何长工、傅才秀等人都吃住在省委机关,常常一起聊天。
7月23日清晨,毛泽东登上会昌县城西北的岚山岭,傅才秀作为工作人员跟随在后。毛泽东望着逶迤的山峦,触发了诗兴,写下《清平乐·会昌》词一首: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毛泽东写罢这首词之后,接到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红都。毛泽东到了瑞金才知道就在他登上会昌山那天,中央已作出重要决定,当红军主力无法守住中央苏区时西征转移。
凤翔藏龙卧虎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西征转移,转移固然艰险重重,但留守下来的要冒更大风险,甚至生死未卜。11月23日,国民党军队攻占会昌,傅才秀在寻乌籍的战友引路下突围到寻乌县岑峰丹竹楼一带,又遭潘满山土匪搜山。傅才秀昼伏夜行,历尽艰辛走到南桥。据傅才秀的女儿韩惠琼回忆说:“我母亲逃难到南桥,由我姑姑收留了她,后经姑姑介绍跟我父亲韩传生结婚,改名张秀英。1938年6月生下我,一个多月之后我父亲病逝,母亲含辛茹苦带大了我。”
平远县八尺凤头村古称凤翔,群山环抱,与寻乌县山水相连,虽然远离圩镇,却是藏龙卧虎之地。傅才秀来到这里,虽然讲的客家话有些口音不同,村里人并没有把她当作外乡人看待。妯娌姐妹,叔婆伯姆,煞是亲热。有一天,傅才秀跟冯大嫂一起赴八尺圩,途经“土公堂”茶亭看见一条熟悉的墙标,不禁脱口而问:“打土豪分田地,这是谁写的?”“你认识字?”冯大嫂反问。傅才秀赶快掩饰道:“啊,小时候阿爹教我认得几个字。”
“那是红军写的,五年前朱毛红军从寻乌经过筀竹打到八尺,八尺乡公所都被打垮了。全县到处是红军和赤卫队,发动穷人打土豪分田地,凤头乡也成立了农会……可是红军一走穷人就遭殃了。白军到处抓赤卫队,八尺圩就杀了几个农会的人……”傅才秀静静地听冯大嫂讲红军的故事,不动声色,暗自记在心里。
过了一会儿,冯大嫂又问傅才秀:“你见过朱毛红军么?”
“没见过。”傅才秀岂能明说,连连摇头。
那天晚上,傅才秀怎么也睡不着。是呀!朱毛红军如今在哪里?她坚信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朱毛红军一定会打回来的。从此以后,她天天盼,年年盼,整整盼了十五年。
傅才秀自从向郑彩志介绍了自己的革命经历之后,就像回到了革命队伍,精神焕发,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工作。1951年春,平远县委根据她参加工作的要求,送她到南方大学学习。
南方大学是中共中央华南分局1949年创办、用于培训干部的大学,校长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兼任,陈唯实、罗明分别担任第一、第二副校长。创办初期主要培训土改干部。
傅才秀在南方大学处处都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罗明在1932年曾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是傅才秀的老领导了。受李坚真的委托,他来到女学员宿舍看望傅才秀,傅才秀立马就认出来了,两位久经风霜的战友就在木棉树下聊起了往事。
“闽西一别不觉二十多年了,才秀同志您受苦了!”罗明说。
“没什么,今日能在广州重逢就算命大。”傅才秀热泪盈眶。
“说得对,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李坚真大姐家里,她还把你健在的消息告诉了邓六金呢!”
傅才秀说:“一定得去!我做梦都跟李大姐在一起,要请她给我证明,恢复党的组织关系。”
傅才秀在南方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学习,于1951年6月间结业,分派回平远参加土改工作。此时,平远正在部署五个试点乡的土改,就安排她到仁居乡城南村搞土改。由于她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出色,荣立二等功。
土改结束后,傅才秀因身体状况较差,被安排到平远县人民政府卫生院(今县人民医院前身),担任副院长。她边工作,边休养。1954年10月,历经磨难的巾帼英雄傅才秀因病医治无效于黄塘医院病逝,享年51岁。
(本文由中共平远县委党史研究室审核供稿)
石正赋
■ 微尘
惟夫大美石正,迷人景区。程乡重镇,平邑珠玑。史灿今辉,造化奇观之人醉;如狮似佛,天然胜迹之客迷。域存巨石之标志,人有秉正之口碑。又曰村处巨石之正面也!故名之。东邻大柘之超竹,西接兴宁之黄槐,南毗梅西之龙虎,北连寻域之丹溪。一百二十平方千米,三万五千勤劳女儿。
观夫高耸南台,雄狮仰首。匍匐群山,委身拱手。神运隐于山川,钟灵藏于起伏。山水似龙窝,田园如凤薮。孕育黎元,繁荣裔胄。洵乃天赐名区,山河毓秀。大地长春,人丁兴旺而光前裕后;群黎富庶,社会和谐而奋发竞争。回溯千年之宏流,纵观万代之丰懋。跌宕曾经,芬芳邂逅。
大美石正,红色苏区。长夜茫茫,北辰破黑。苦难深重,何时完毕。求生无术,戚戚哉黎民愤慨填膺;解放有方,滔滔矣朱德深情宣述。慰苦安贫,同情体恤。革命之星火燎原,斗争之风云咤叱。
既而熊熊烈焰红马赤,浩浩激流荡浊污。青年参加赤卫队,勇敢游击斗村驴。信息物资频运送,艰难曲折济苏区。
何堪黎明前之黑暗,嶂肚里之壮怀。血雨腥风之突来突袭,欢迎红日而驱雾驱霾。牺牲酬志而不朽,镌刻初心而永嘉。
大美石正,人文秀区。名山挺秀,灵水绕庄。盖闻鸾凤择梧而立,虎龙选穴而藏。峦奇毓秀,水曲培梁。王母点兵,时出雄才于贵屋;南台堕石,天降大器于名庄。千年造化,万马腾骧。村庄幽雅,文化辉煌。非邹鲁而人文萃萃,非京畿而官宦昌昌。非洙泗而文明礼乐,非艺坛而墨海书囊。崇文重教为传统,耕读传家耀梓桑。学子莘莘怀家国,青衿阵阵勇争光。兰桂腾芳,姓姓人才渊渟岳峙;荃荪茂盛,村村楼墅凤翥龙翔。举人诸生秀才,楣干林立。博士硕士教授,史册留芳。军师团职而辈出,省厅处官而常降。正道秉持,德才兼备之迈凡办学;维持正义,书法风流之铁介担当。教育专家,冬青名香港;出生入死,海如拓新疆。其焕香洲殉国,铁锋三县正堂。化育尽奉而育良种,省兰乐捐而建康庄。留美已尧名学者,华侨历史著文章……喜而至哉,鞠躬尽瘁;幸而至哉,爱国爱乡。络绎不绝,山高水长。
斯乃大美石正,风景名区。层峦叠嶂,翠屏列于四围;峻岭连峰,秀峤横于八垒。莲花寨、担干寨、萄萝寨,寨寨鲜蕤;石正河、上新河、下丰河,河河碧绮。夜幕降临哉万家灯火,银河星海于斯;晨光普照哉千岫和熙,和域青原于此。
君不见富石水库,沐春风而集雨露,隐瑞气而润生机。西灌渠之曲折,农耕地哉玉水漓漓;东灌圳之逶迤,工业园哉银浆汩汩。清流上善,恩泽慈悲。繁生沃境,灌溉丰碑。
民常望八景南台,雉堞也美轮美奂,景观也若幻若仙。集雄奇而险秀,藏斗峭并危巅。远眺层峦,万座之嵚㟢出岫;近观叠嶂,千寻之绝壁飞鸢。丹霞隐约,玉笋参天。景观无数,气象万千。既而之卧佛九如,冈陵日月之悠久,山阜松柏之娇妍。逢盛世而觉醒,渡慈航而参禅。隐涵灵气,缭绕紫烟。既而担杆寨下之大广场,鲜花簇拥,彩旗飘扬。游人如织,歌舞声飏。街道繁荣而购销旺,市容整洁而商贾昂。相映潭头山中之凌云塔,绿树设防,南台互笑。仰客心往,邑民荫庇。古香古色而风景异,登高登顶而瞰风光。
更有廊桥歌舞,水坝飞花。逶迤碧水,簇拥兼葭。别墅农家,新村不墨也如画;琼楼栉比,旧廓添姿也似衙。莽莽哉田园稻菽,苍苍矣山岭槚茶。
大美石正,物产富区。观夫无垠沃野,遍地宝藏。人勤智慧,尽种琳瑯。广袤食场,人植天恩之特产;纵横畛域,越罗蜀锦之温床。古来今往,物产名扬。规模扩大,产量相当。石正煲、牛肉干、山柿花,山肴海错,世代引尝;云雾茶、园山茶、南台茶,香飘四海,味啜八方。更有村村沃土,水足阳光。菽丰稻熟,放眼粮仓。温泉养殖,鱼鳖满塘。大棚蔬菜,寒暑冰厢。财源取之荒山聚宝,梅片淬之绿树盈冈。栽梧引凤,拓境招商。园区办厂,产品名优而聚创贡粮;项目精良,性能顶极而风生水起。
大美石正,百业恒昌。政通策惠,经济自强。二十大之春风浩荡,新时代之号角高扬。党委政府之率领,农工商贾之扛枪。巩固传统之呼声警策,发展新质之步伐铿锵。百千万之工程落地,特色镇之效益显彰。诚如斯乎,长发其祥。
母亲是我第一位老师
■ 陈胜远
在人生学习的过往中检索,母亲是我掌握人生智慧和生活技能的第一位老师班班可考。
母亲教我尊老爱幼。我是家里的老大,与二弟相隔两岁,母亲劳作时,不是背着弟弟,就是把他放在竹篮里。这样,弟弟躺、坐都要我照看,母亲教导,这是做哥哥的职责之一。此后,又添四个弟妹,闲暇之余,护理弟妹就顺理成章。住家邻居有个独身的七八十岁、牙齿掉落的曾婆婆。多年来,母亲常常给她熬稀饭、送青粄,热饭菜、洗衣服等,博得邻里交口称赞。在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中,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
母亲教我割鲁打草。其时,农村家庭生火做饭都是用木柴、鲁草。八九岁时,母亲就带我上山一起割鲁草,割鲁草起步于磨刀带杠,从手握镰刀到绳子捆扎步步跟进;假日里,兄弟俩上山耙松毛;山里砍来黄竹,用藤篾筑篱笆。翠竹青青伴童年,少年领略劳动的滋味,受益匪浅。
母亲教我做家务。由于家里小孩多,母亲为了生计常出早勤挣工分,早起蒸好各人的饭钵饭后,其他家务活就交给我与二弟。二弟负责放牛,我负责到井里挑水进缸,到河边洗兄妹衣服,然后回家煮青菜,给兄妹张罗饭食。也就在此时,我学会了做菜的技能,而小妹就没有这个机会,其十六七岁时,煮青菜还不知如何放油盐。
母亲教我熬糖、磨豆腐、滤凉粉(蕉芋)的技艺。每到年终家里收蔗熬糖时,母亲从甘蔗切片、捣碎到大火煮水、小火熬汁至成糖等环节,环环相交;磨豆腐的难点在于煮豆浆、豆浆与豆腐渣分离,放石膏比例等;滤凉粉有清茎、清洗、滤液汁、搅拌、晒干等工艺。母亲手把手将这些技艺传授给我。
母亲离开我已有七年长,她所教给我的点点滴滴,仍在滋润着我的心灵。
故乡山水如画图
■ 凌育政
石正镇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如今山绿水清,道宽路坦,新建楼房随处可见,小车、摩托车往来不断,处处呈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喜人气象。
石正镇地处平远县西南部。东连大柘镇,西、南、北分别与兴宁市、梅县区和江西省寻乌县相接,行政区域有100多平方公里,有户籍人口为3.3万多人。素有粤东八大名胜之一的南台山,海拔648米。景区奇峰突起,千姿百态,形态各异,雄伟壮观。在县城森林公园的观景台眺望,南台山有如卧佛观天,形象逗人。山上有许多怪石奇景、名胜古迹,奇闻轶事和动人传说,有着别具一格的历史和韵味。
解放初期,石正镇有分别从梅县、兴宁通往平远的2条公路。一条源自江西的石正河贯穿该镇南北向东流去。墟场只有三四条街道,窄且高低不平。商店和市场虽然不是很多或很阔,但每逢圩期可谓游人如鲫。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统一治理,故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石正河两岸的河堤,通过砌石筑坝,既可防洪护堤,又可通行车辆;从河坡水至中东几公里长的河道中,建起了多处可供游人打卡的景点,树绿花红随处可见。中东村大沈屋的祖堂,经过家家户户的捐款捐物,昔日破旧不堪的容貌已发生巨大变化。每当夜幕降临,彩灯齐放,成为该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南台山景区通过多年的改造,开通环山公路,建设不少新的景点,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到这里旅游玩乐。南台山下,石正河两岸以及通往梅县、兴宁的2条公路,处处都是新房矗立,山上山下花果飘香。如今,全镇公路和乡村道路都铺上了柏油且四通八达,圩镇改造后集市容量增大,街道宽阔,店铺也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公共设施、文化活动场所遍及十几个村落。正是:农村建设焕新貌,故乡面貌日日新。
水调歌头·平城颂
■ 黄加福
甲辰山城夜,灯火满江红。
南湖新水东流,三省九墟通。
平远而今崛起,绿水青山重塑,隔日不相同。
梅放春潮涌,碉堡古楼雄。
千年梦,昌国运,绘襟胸。
创新驱动,协调发展乘东风。
羊甸河溪跃鲤,工业园区焕彩,集凤聚蟠龙。
愿景安排久,倩影已凌空。
云之韵
■ 紫气东升
那一片云
浓重的云
追随梦之帆飞翔
张开有力的翅膀
飞向南方的岸
曾几回相守
我在梦中与你拥抱
在月光和星星的缠绕中
呢喃絮雨徜徉
昨夜的月色
弥漫苍穹
隐身重云
仿佛少女翩翩起舞
自由穿来穿去
任星星流浪
纵然波澜更深处
寻寻觅觅
那串串闪烁的光点
牵着月亮的帆
为伊引航
何时重返岸边
踏上月亮船
向彼岸扬帆挥桨
远方,梦之光环
远方,梦之歌唱
踏歌初冬云天
纵情歌唱
有情人处
是故乡
提灯的月亮
■ 寒青
徘徊在村口的旅人
忘记了家的位置
夜风一圈又一圈旋转
无比焦虑的脚印
路过故乡
心比莲塘的水波颤动
童年保留在心底的温度
己淡淡散发在第二故乡的泥土
踏着月色
在古井的甘泉中
梳理出零碎的甜蜜
提灯的月亮
曾是年少的玩伴
一群山伢子
爱在水塘中打捞
煤油灯照明的日子
嫦娥是梦呓的姐姐
饱满空腹的相思
村庄日渐消瘦
月亮依然柔情
田野上有秋虫的呻吟声
紧绷皮肤上的新伤口
我不敢用纸巾抹擦
生怕上苍窥见
让我后半辈子
涛声弯腰的姿势
去打捞月色
编辑: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