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平远·程乡

您是天上那颗星

□ 黄维

前段时间,阿叔交给我一张奶奶生前的存单,嘱咐我找个时间试试密码。我接过存单和奶奶的身份证,目光不禁落在了那张有些陈旧的身份证上。

这张证件是2007年制作的,那年,我刚好踏出校门,开始职业生涯。

工作之后,我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与爷爷奶奶同住,但常常外出至深夜才归,真正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时光寥寥无几。每当我感到外出的次数过于频繁,便会选择留在家中,陪伴他们散步、看电视,享受那份难得的温馨。

每每想到这里,内心总会涌起一些愧疚。时间过得太快,而我陪伴他们的时间太短,太短了。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曾牵着爷爷的手走过许多时光,但长大后,因为爷爷觉得两个男人牵手显得尴尬,我们便很少再有这样的亲密举动。因此,与奶奶牵手便成了我更为珍视的记忆。无论是夜晚的漫步,还是白日的买菜之行,我都会紧紧握着奶奶的手,就像小时候她牵着我去幼儿园一样。

每次和奶奶手牵手去买菜,那些看着我长大的街坊邻居都会感慨时光飞逝,小时候那个总缠着奶奶要零食的小家伙,如今已经长成了高大挺拔的青年。奶奶总是笑着回应,是啊,时间过得真快,想想他小时候的调皮样,现在都会陪我买菜了。

在奶奶身边的日子里,她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生活礼仪。尤其是在餐桌上的规矩,比如饭前要叫长辈、人不齐不能动筷、夹菜时不能翻来覆去、吃饭时不能吧唧嘴。这些让我受益的生活习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就由奶奶在饭桌上悉心传授。

自从奶奶离世后,我更加怀念她曾经给予我的关爱。高中时期,我热爱踢足球,即便是雨天也乐此不疲。每次回家,奶奶总会准备好干毛巾、干净的衣服和一杯温开水,即使这意味着她要多洗一套衣服。她总是催促我把头发擦干,把温开水喝完再去洗澡。我不解为何要先擦干头发,奶奶总是耐心地解释说这样才不会感冒。

周末早晨的足球赛结束后,奶奶会在我洗漱时热好牛奶和鸡蛋,让我吃了再去上学,以免空腹运动。起初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直到有一次比赛时,听到队友抱怨早晨没吃东西只喝了两杯白开水就来参赛,我才突然意识到奶奶对我的细心照料是多么珍贵。

自奶奶离开后,我再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关爱。每当思念奶奶时,我便会抬头仰望星空,想象着奶奶是否也在天上的某个角落凝视着我。“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曾经深爱过我的人。所以,当我想念他们时,我会仰望那片星空。或许,他们也在那里看着我,思念着我……”这样的信念,让我在思念中找到了些许慰藉。

走访深山

□ 姚映兰

平远八山一水一分田。所谓下乡就是在深山层林间穿梭走访, 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用诚心去感受这片土地上的人情冷暖。

记得那一次走访的好媳妇候选人住在高山上,热心的村民开了一辆皮卡车载我们,可到了山脚,发现山路崎岖陡峭,皮卡车根本爬不上去。村民提出改用摩托车。远远眺望隐入云层的山峰,虽然说不上“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可看看脚下黄泥沙石路,不由得摇头,坐摩托车上山安全没法保障。于是婉谢村民的好意,决定双脚爬上去。我平时习惯穿平底鞋,同事穿了稍高跟的鞋,爬山颇有难度,只好脱鞋徒步。

终于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大山腰处一座外观上勉强还能辨别的破旧围龙屋。走访对象一家居住的左边廊街尚存,其他主堂屋已是断垣残壁、杂草丛生;门前有口干涸的池塘,旁边有棵不知名的树。

进入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简陋客厅收拾得干干净净。80多岁的老阿婆病后初愈,衣裳整洁坐在椅子上,看得出平时媳妇照顾有加。也许是地处偏远,平时难得见到外人,老人家目光讶异地看着陌生来人;一个小伙子手捧书本出了房间,落落大方与我们交谈,那是老阿婆的孙子,在家备考深造的大学生。

目睹此情此景,直觉告诉我,一个在困顿中还能保持整洁干净的家庭,一定是有一股努力向好的力量;而拥有一颗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孝顺老人的孝心,这个家总有冲出深山的那一天。

还有一位好媳妇候选人住在远离县城70公里外的小山村,我们从镇里出发到村里,需要翻越两座山。

好媳妇已是70多岁的老人,多年服侍90多岁卧床不起、无法自理的家婆。让人叹息的是,家婆待她并不亲善。而她以德报怨,端屎倒尿、擦身喂饭,恪尽为人子媳之本分。

不出所料,这位好媳妇成功通过了市评审。当我们把一叠奖金双手捧给她时,实在是与有荣焉,真心为她感到激动和高兴。或许提起金钱好像有些俗气,可我认为,有时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能更好地激励人,因为这是对生活困顿而又心怀纯良的人最好的肯定和支持。

还有一次走访也是记忆犹新、印象深刻,那条弯弯的山路,还有那里的纯朴的山里人家。

那次,公务车载着我们在一座座山间绕来绕去,想起一首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刚到乡镇不习惯的,这样的弯路通常会晕车。而我很淡定,稳如泰山——遥想当年刚毕业参加工作,在全县尚未实现镇镇通硬底化时,再颠簸不平的路也没能让我怯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穿过一道道弯,终于来到山那边的走访对象家里。她的房屋依山而建,是典型的吊脚楼。客厅墙上挂着一对新人的婚纱照,那是她的儿子儿媳。婆媳俩一起坐在长条木椅上,乐呵呵的,给我们的直觉是一对母女。

这个走访对象育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大学学费每年需两万多元。幸好兄妹俩相隔四岁,本科四年一个接着一个供。父母负责每年一万二的学费,剩余部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解决,毕业后由兄妹俩还贷。平时生活费则由兄妹俩自己勤工俭学挣来,不用花家里一分钱。儿子毕业后顺利工作、成家立业;当时正读大三的女儿在校表现优秀,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婆媳之情让人感动,兄妹自强让人感慨。

多年来,我们就这样越山间蹚溪水,推开一扇扇门窗,走进一个个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聆听他们的故事,品味不一样的百姓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下乡走访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游历,阅人悦己,渡人渡己。

祖辈落幕时

□ 陈丽

又是端午节,我突然想起远去的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生于20世纪20年代,上一辈是耕农,爷爷年轻时学了手艺会烧窑砖,奶奶是旧社会卖作童养媳后当作养女被嫁到了陈家,开枝散叶育有四子三女、四代同堂有四十余人。奶奶名菊香,身材娇小,性格温和,人淡如菊,睦邻和亲,有着典型客家女人勤俭持家、宽厚善良和坚强隐忍的品格,不是那种强势的当家女人,她对子孙们疼爱,对媳妇们平心对待,与爷爷相亲相伴,直到爷爷88岁仙逝。

2021年国庆期间,94岁的奶奶像往常那样从小叔家独自慢慢走回1公里外的老屋去给爷爷烧香,返回时猝然摔了一跤,断了股骨卧床不起。父辈决定对奶奶保守治疗,小叔每日贴身悉心料理,喂食、擦身、铺垫、翻身。子孙们孝心满满买来营养针给老人续命。随着身体器官日渐衰竭,尤其是生了褥疮溃烂后可以想象有多疼,但奶奶极其坚强,几乎从不呻吟。

县城回小叔家不到十分钟。那段时间,我经常一脚油门就回去看奶奶,目睹奶奶受此劫难走向生命尽头。起初奶奶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她会睁开浑浊的眼睛犹如能看透人一般,对来到她床边的子孙说:“满子,你回来了。”后来奶奶似乎出现幻觉,和她眼前“看到”不存在的老邻居“打招呼”,或者轻喊小婶:“落雨了,快去把谷子收起来!”奇迹没有出现,经过几个月的折磨,奶奶还是在春节前油尽灯枯,撒手人寰。其实,我是在外婆家出生成长,与奶奶不算亲近,不承想,这辈子我与奶奶最近的距离是她病榻前的微弱时光,如今天人永隔却是最远的距离,不禁令我悲从中来!

寒冬腊月,在围龙屋祠堂设灵堂,村里理事会和周边乡邻热心帮忙和有序忙碌起来。农村遗留下来的风俗,近百岁的老人按“喜丧”办,一脉相传的子孙头上戴孝红巾,其他亲人手臂上系红带,亲戚朋友和乡里乡亲都闻讯前来吊唁。四面八方能赶回来的后代都回来了,幔帐里守灵的亲人们时而悲恸大哭,时而静默哀悼,时而悲戚低语。这悲伤而短暂的相聚中,间或长辈讲述老人一生的故事,间或晚辈汇报近年的生活变化,而年幼无知的曾孙辈盯着手机哪懂人间疾苦?期间我们堂兄妹和乡弟们走到屋后竹林透气,几个不惑年纪的人回忆童年依稀往事,十几家宗族聚居围龙屋里热闹和睦,后来陆续搬离入城或者另建房子,如今围龙屋无人居住年久破败,而父辈“分家”后各自名下的田地也荒了,不禁唏嘘不已。

第三天出殡日,天空飘起细微小雨,送殡的队伍很长,高举的幡幛显得庄重。我看见,作为长子,已是古稀之年的老爸,佝偻着身子端着香炉走在队伍最前面,显得更加凄凉:他的妈妈永远离开他了!随着祖辈最后一位老人,奶奶的离去,我们家族一代人的历史悄然落幕。我们从何而来?归去何处?余生漫漫,除了生死大事,亲情血脉的维系传承,我们唯有不惧未来,活好当下。

温柔的力量

● 一念

午饭后,照常去附近的公交站台等车。20路车班次较少,所以每次都得等上十几二十分钟,考验着人的耐心。夏日的正午,烈日当空,燥热难耐,打着伞也无济于事,汗止不住地冒出来。空气似乎凝固了,时间停滞在某一刻,无力向前。滚烫的马路,偶尔一两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扬起一阵热气。

我打着伞,背着包,站在公交站牌的阴影里,却依然热气腾腾。实在无聊,往前走了走,突然感到一股清凉,一仰头,原来,自己走到了路旁的一棵大树下。树叶重重叠叠,翠绿可爱,放眼周边,似乎唯有它们依然在阳光下此般的自在轻松,精力充沛。阳光透过叶缝洒落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光圈。可即便是那漏“网”的阳光,也不像直接打在皮肤上的阳光那样刺痛,而是温柔了许多。“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俗语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几步之间,燥热与清凉的对比,让我对这句看似普通的话不禁产生了思考。

为何公交站牌也能遮挡阳光,投下阴影,给人的清凉感却大不如树荫呢?上网查询,很快得到解释:因为树叶能光合作用,吸收热量云云。可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科学的解释当然是没错的,可是,在每一个现象、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背后的东西,却是这个解释所不及的。当我在站台阴影里等公交的时间里,我看到了马路两边的高楼,看到了停在我眼前的一辆黑色汽车。热气毫不客气地从我皮肤的每一个毛孔涌入,刺激着我的神经,我开始想象。想象此刻如果我不在马路边,而是在对面的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里,在我眼前停靠的汽车里,我会如何?如果没有空调,我会选择在高楼里,汽车里,还是树荫里?

如果没有空调,看似隔绝阳光的高楼和汽车其实远远不如树荫下清凉,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看似厚实、坚硬的墙和金属试图将阳光彻底隔绝在外,却反而激发了阳光的怒气似的,小小的空间里聚积了更多的热量,让人汗流浃背。树呢,它没有冷冰冰地拒绝阳光,也没有设立抵抗防线,而是直面、接受、吸收、转化……

当它如此温柔地接纳阳光时,怒气冲冲的阳光也变得温柔起来了。

世间的许多事,不也是如此吗?

客家山歌颂平远

□ 姚志豪

平远今日百业兴,

城乡处处面貌新。

德政仁声新气象,

吏治廉风为人民。

·

困难问题能解决,

群众都夸高水平。

为了山区能发展,

学习先进取真经。

·

真抓实干搞经济,

全县上下一条心。

招商引资迎难上,

财政增长传好音。

·

城乡建设规划好,

乡村绿化又造林。

好水好山观不够,

敞开门路迎嘉宾。

·

平远系个好地方,

细细算来十二乡。

乡乡人文风景好,

特色发展美名扬。

·

红军公园铸辉煌,

德胜爱国永留芳。

大河背美景秀丽,

八尺飘禾米酒香。

·

石正卧佛仰天笑,

赏茶花曼佗山庄。

河头玉湖亮如镜,

热柘溢天然温汤。

·

留连上举相思谷,

泗水产黄粄糯黄。

五指石风景如画,

客家围屋丰泰堂。

·

请到平远来观光,

百姓勤劳又善良。

承四海宾客之福,

同建铸民富国强。

木棉情(组诗)

□ 寒青

报春木棉

一树淡淡的清香

告诉我,春天来了

苦寒的大地

乳房渐渐丰满

愁眉了一冬的父亲

皱褶里汇聚了猎猎春风

闲不住的老牛

旷野里吆喝着晨星

十八岁的妹妹

挥不动丢魂的锄头

木棉树下

十八岁的妹妹

拾掇着败蕊的花朵

青春里第一阵悸动的风

纠结成一个又一个漩涡

花一样红的心

潜伏在掌中

每天肩并肩耕耘

他仿佛是一幅广告

淡淡的清香

像一只风筝

军营才是他撼动的心跳

木棉鲜艳着翱翔

春韵

返乡路上

一树焰火的木棉

为他壮筋活骨

军魂铸就的竖琴

日夜弹奏着

土生土长的音乐

春风遗忘的角落

每座山峰

都是他寻梦的星星

坎坷的路

尖啸的风

磨损着青春的棱角

他是大山的儿子

绿水青山牵动的情思

辽阔着他焰火的春韵

跌倒,爬起

向着彩虹不断攀登

木棉花淡淡的清香

生机勃勃的未来和春天

致无名烈士

一座低矮的墓碑

在草丛里沉睡

没有真实的名字

在纪念日颂歌

近在咫尺的木棉

是你唯一的亲人

以焰火的爱

抵挡风雨的侵袭

你的故乡在哪里?

你的亲人在何方?

你有多少饥渴的企盼?

向往月亮衷肠的家乡?

九曲回肠的珠江

世代相传你的故事

以木棉花开的淡香

铭记英年早逝的雄鹰

编辑:张晓珊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