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6月进驻以来,中行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发挥各帮扶单位的特色优势,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想方设法推进乡村振兴,让一幕幕乡村振兴新图景在中行徐徐铺展。
定制振兴之策
走进中行镇仲石村上营子村民小组深山里,山泉潺潺,乔木成荫。草丛之间,一株株褐黑色的灵芝破土而生,长势喜人。“这个还没变赤棕色,还可以再长,”工作队队长黎仁宗指着灵芝说,“这片山上的仿野生灵芝是去年3月种下的,整体长势比去年要好。”在镇党委政府和驻镇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仲石村经济合作联社在去年3月启动仲石村林下紫灵芝种植发展项目,以村集体经济经营带动村民参与种植,打造“仲石特色”村集体经济带动模式,使村民实实在在受益。该项目投入7万多元,2023年两季收入近7.5万元。
工作队在仲石村上营子查看灵芝长势。
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水平,在借鉴仲石村经验基础上,2024年3月中旬以来,良畲村经济合作联社投入10多万元种植林下紫灵芝100多亩,以“芝”助力村集体产业振兴,增加村集体收入。
而在中行村合华村民小组地里,一垄垄辣椒植株郁郁葱葱、长势旺盛,村民们正在为辣椒除草,“现在辣椒已进入转色期,预计到6月底7月初就可以采摘了,采摘可以持续到10月。”梅州天创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远权介绍道,“我一共承包了140亩地,辣椒种植了50亩以上。”这些地块之前是撂荒地,在工作队帮助下,韩远权集约土地利用机械开荒,清理拓宽圳道、机耕路、河道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不再担心撂荒。”黎仁宗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此,工作队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利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团队的资源,保障中行优质稻米品质,擦亮省级“优质稻种植与加工专业镇”名片。同时引进第三方发展优质稻、烤烟等特色农业,持续在仲石村、良畲村开展以“象竹香丝苗”和“南晶香占”为主的优质稻种植,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同时贯通上下游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值,保障粮食安全。
厚植民生福祉
为迅速有效开展工作,工作队走遍了全镇6个行政村,全面深入了解中行镇人口组成、集体经济、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水平等镇情、村情,为精准高效开展帮镇扶村工作奠定基础。
经过调查发现,仲石村饮用水集中供水工程完成后,改善了村民用水难的状况,但水质时有浑浊,尤其是每逢春天雨水多的时候,更是泛黄有沉淀,无法饮用。为此,工作队决定在该地总饮水池旁新建一座二级饮用水过滤池,“如今大家都可以放心饮水了。”村民们纷纷点赞。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小项目带来了大民生。工作队经过走访,还发现中行村河背村民小组出行困难。为了补齐短板,工作队帮扶河背村道硬底化建设工程,“村道长200米,宽3.5米,如今河背村打通了回环,解决了周边村民‘出行难’问题。”黎仁宗说,良畲村亮化工程提升、消费帮扶助力……工作队不断补齐完善镇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推进宜居和美乡村建设,大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为充分发挥组团帮扶优势,工作队联合广东电网平远供电局,在儒地村建设分布式光伏,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二期光伏项目我们投资26万元,一期项目至目前已经发电5万多度。”工作队队员李建军说,“今年还有30万元的光伏项目和 50万元小冷库项目,计划下半年开工。”
工作队在儒地村建设的分布式光伏二期项目之一。
今年3月,工作队邀请广东省农科院到中行镇举办科技助力中行镇“百千万工程”活动,共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路。
此外,工作队还开展精准帮扶,守牢返贫底线,进一步做好中行镇原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开展助农纾困帮扶活动。通过制订《助农纾困帮扶方案》,工作队会同各村在每季度防返贫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在日常监测调查的最新情况,每村选定2户作为帮扶对象,帮扶每户600元农资。截至4月下旬,共帮扶原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共12户,帮扶对象可领取化肥和农药,帮扶农资价值7200元。“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全面落实开发式帮扶,有效促进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黎仁宗说。
特约记者:袁志鹏 吴辉燕
图片:袁志鹏
编辑:张晓珊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