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土地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2023年11月,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被列入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这里农业种植产业兴旺,有全镇规模最大的烟叶种植区,也是全县最大的连片种植水稻基地,同时,邹坊村不断擦亮邹坊文祠、文化长廊等文化名片,加快谋划农产互动劳作实践基地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四季无闲田,烟稻蔬多元轮作

烟叶移栽田地里,层层梯土阡陌相连,条条烟垄线条分明,眼下正是烤烟苗移栽的关键时期,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的烟农正抢抓农时移栽烟苗,为新一年烟叶生产打下基础。近日,记者来到在邹坊村的高标准基本烟田,一条条整齐、饱满的垄体映入眼帘,不少农户正在备耕。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户卓玉珍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开展土地全域整治,集约小田,打造“烟-稻-蔬”产业基地后,她家春季种植烟叶,夏季种植优质稻,种植面积为150亩,是属于村里的种植大户。“春种烟,夏种稻,一年收割三次,我全年的收入就有100万左右。其中烟叶70万元左右,水稻和制种就30万元左右。” 说起“烟-稻-蔬”为她带来的好处,卓玉珍满心欢喜,笑开了怀。

除了烟田种植,为了节省运输成本,该村种植户在烟田旁也设立了烟苗种植大棚,走进大棚,只见大棚内一排排已长出烟苗的育苗盘整齐地漂浮在肥水中,工人们正在为苗种剪叶。

“我种烟叶已经有十几年了,在这里一共6个棚,可以满足种460亩的烟田。” 正在工作的农户马文告诉记者,他从11月左右就开始为育苗做准备,到12月就播种,供苗大约要2个多月,一年冬季光育苗收入就有一万元左右。

村民马文正在为烟苗修剪叶子。(叶嘉瑶 摄)

据了解,自2023年开始,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开始构建“基地融合”发展模式,开展集约土地平整计划,集约小田变1000亩大田。2023年10月,联合广东平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打造高标准基础烟田,项目于12月底验收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项目修建了5条的水渠道、3条机耕道,大大提高了农户机械化耕作水平,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户的话他们也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在这上面了,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去扩大规模等。二是打造一个我们本地的丝苗米品牌,希望通过丝苗米的销售,来提高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让村民的收入也更高一些。” 邹坊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卓煌说道。

据悉,该高标准基础烟田采取 “烟-稻-蔬”轮植方式,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农户参与、生产托管、统一收购、加工、供销订购、收益返还的形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实现产供销一体。

“邹坊村2023年经济收入大概有17万元,主要有光伏(回购金)、农业产业园的折股收入、丝苗米深加工收入。2024年村集体收入能够达到20万元,主要有废弃果园改造为光伏发电项目的收入。” 邹坊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文明跟记者说道。

“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驱车进入仁居镇邹坊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层砖木楼阁式祠堂建筑,据悉,这是该村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名叫邹坊文祠,于公元1794年由刘企贤等倡议兴建。1929年,一批热血青年组织了邹坊赤卫队,并成立邹坊农民协会(农会),农会干部为红军运送食盐、中西成药等紧缺物资,一直坚持了5年多,为红军撤出苏区北上长征提供保障。邹坊文祠就是他们的据点。

据了解,邹坊村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抓“点”带“面”全域统筹的思路,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同时借助邹坊文祠、文化长廊等文化底蕴,谋划农产互动劳作实践基地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我们的文化长廊是从2022年开始建设的,2023年初建成,上面81个(文辞)都来自增广贤文,有劝化教育人作用。” 邹坊村委会副主任刘文明告诉记者,接下来邹坊村将坚持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新项目、新模式,叫响乡村旅游品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梅州日报记者:叶嘉瑶

编辑:张茵晴(实习) 林仪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