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石正镇:培育文明乡风 谱写幸福篇章

为纵深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群众幸福感同频共振,平远县结合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不断培育文明乡风,通过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以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为重点,推动形成健康家风和文明乡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明村镇创建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石正镇井然有序。(袁志鹏 摄)

聚焦文明实践

激扬文明新活力

石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文化活动室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在此休闲。(吴辉燕 摄)

“将!吃了你的车!”冬至前后寒潮来袭、持续低温,但是前来下棋的群众热情并没有被这寒冷天气所浇灭。石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文化活动室,仍吸引着村里众多老年人汇聚于此。村民凌叔就是其中一位象棋爱好者,他时而以攻代守进行布局,时而步步为营展开进攻,乐在“棋”中。“我每天下午都会过来这里下棋,有个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给大家一起找找乐趣,还是非常不错的。”凌叔笑着说。在玩乐的同时可以拉近周边群众与社区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与一楼相比,二楼的文化活动室则显得格外安静,群众可以坐在这里静静地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室内收藏各类书籍1.5万册,并且配备了7台电脑方便群众查阅。”石正镇宣传干事古莹珠告诉记者,近年来,石正镇结合工作实际,有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建设,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个。

据了解,平远县累计投入489万元提升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55个,实现县镇村(居)三级全域达标覆盖,促进文明实践阵地有保障,文明实践活动“串珠成链”。今年以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百姓戏台等公共文化阵地,开展文化文艺展演、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助推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让群众幸福“再加码”。

聚焦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尚

在石正镇马山村立子坪小组广场,周边古朴有致的客家民居林立;广场上,篮球架、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不时有周边村民前来休闲健身,呈现一幅景美人更美的和谐画面。“这里原本是当地一个杂乱无序的老屋,在维岩公村民理事会的引导发动下,村民自愿无偿拿出闲置地方新建立子坪小组广场。”石正镇马山村党支部书记凌征新告诉记者,为满足村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村民累计捐赠20多万元,建设了5个休闲广场。此外,通过村民出资捐赠,将5条总长度约3400米,原本只有2.5-3米的路面扩宽至5-6米,并加装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

这些变化得益于石正镇马山村维岩公村民理事会成员的带头作用。近年来,该村以村民理事会运作为核心进行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参与议事、调解、建设、治理,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理事会成立后,大到修路改建、新农村建设、政策宣传解读,小到邻里矛盾等,维岩公村民理事会都积极参与其中。”凌征新说,马山村维岩公村民理事会通过构建农村“微自治”组织体系,调动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积极参与复耕复垦、矛盾调解、治安联防、扶贫助困等工作。同时,理事会还把文化民俗、家风家训等结合起来,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

此外,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形成文明新风尚,石正镇镇村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不断弘扬文明节俭新风尚,让文明之花落地生根,让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石正镇的一系列文明实践正是平远县聚焦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远县印发《全县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推广应用村民理事会“一带一法四参与”“中心4+”等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运作机制,推动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130个,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修订完善全县143个村(居)村规民约,常态长效推进文明新风。

特约记者:吴辉燕  潘娜玲

编辑:刘家豫(实习)李舒宇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