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平远·程乡

竹篾情韵

●钟金红

自从读了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立即被这高洁虚静,坚贞清雅的境界所折服。可我既没有独坐幽篁之胆,也无弹琴长啸之才,于是欣赏竹林便成了我的爱好。

平远属亚热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崇山众多,独特的地之灵气,为这里的峻岭山川孕育了一片片碧玉般的翠竹。

我们客家人喜爱竹子。君不见,平远的崇山峻岭,村村寨寨,哪一个村子沿河两岸、哪一家村民的房前屋后,没有一簇簇、一丛丛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幽雅俏丽的绿竹呢?毛竹、黄竹、玉竹、紫竹、金竹、水竹、方竹、柳竹、楠竹、甜竹、苦竹、龟背竹、佛肚竹、凤尾竹、吊丝竹、观音竹……林林总总,将生生不息的平远大地点缀得生机盎然,朝气勃勃。

客家人喜爱竹子,既是审美、诗意、环境的需要,更是工作、生产、生活的不可缺少。从出生之后的竹制摇篮到还山之日的抬灵竹竿,从播种季节的禾篓到收获之日的谷箩,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与竹子密不可分。客家地区的每一个集市、圩场,都有竹制品的专卖场地,猪笼、鸡笼、簸篮、蘑篮、米筛、谷箩、簸箕、笊篱、筲箕……数不胜数。

古色古香的平远竹编工艺品早在200多年前已盛行。一根竹子经过师傅的手,实现了它的新生。这些其貌不扬的器具,对人们却是意义非凡,它们是劳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具。平远竹具编织于2009年12月被列入平远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流传在民间有个顺口溜“豪坑笠麻、曾坑笪、寒塘人做罂钵、坳下人擅编笏、个竹人牙牙察”,就是反映各自特点和世袭传承的佐证。竹笪、笏箕、饭捞、米升、毛兰、糠筛……收获时节里,烈日下的田野,日暮下的地坪,竹具编织随处可见……这些远销省内外的竹制品,是平远客家人与竹子睿智“手谈”的结晶。从竹风雅韵,到精细巧妙的生活用具,这大概是典雅与淳朴、柔韧与劲节的完美结合。

深秋的一天,我们相约游赏项山甑,途经素有“伐不尽的木溪柴,砍不尽的黄石竹”之称誉的仁居镇木溪村大华山“黄石竹海”。一观竹林,竹叶随风摇曳,吹动竹影婆娑,虽无浩瀚苍茫横无际涯之震撼,然其葱茂修亭之姿,挺拔劲节之势,亦可聊慰余爱竹念竹之情怀矣。

在平远,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竹林美景,而更让人感觉新鲜的,是一棵棵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它们尖尖的,绿绿的,或粗或细,或高或矮,成片地、但不规则地分布着,散发着泥土的气息;看上去就像一个个淘气的顽童,不喜欢排出整齐的队形,而是别出心裁地东躲西藏,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调皮地探出头来。竹笋是当地名菜“高升菜”中的主要素材,配上鱿鱼香菇等山珍海味,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道风味主角。它不仅能带来舌尖上的享受,也是当地人致富的财宝。

竹子,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无食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这是文化人的格言,也是我们客家人的生存模式和生存信条。




乡村童趣

钟文展 摄




栽种的情怀

●张燕

我是农民的孩子,对栽种有种别样的情怀。一花一世界,一日一成长,大自然总是在寂静中,孕育着生命和希望。

业余时间,我总是乐此不疲鼓捣着楼上不大的露台。朋友说我露台的花养得好,好像也没什么经验,就是买了死,死了买。有时一杯水浇下去,要不了几天叶子就全部发蔫,根部烂死,此时没办法挽救,只能偷偷采取措施,心想只要换得快,家里人就发现不了。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绿植达人,我进行了漫长的探索,对幼苗扦插、植料配置、习性研究、换盆施肥、造型摆放等都认真揣摩。

万物复苏的春天是栽种的好季节,可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对于很多花木,特别是多肉类绿植,更适合在秋天栽种。

我喜欢秋天,喜欢峻青《秋色赋》。秋天的气候没有夏天的炎热也没有冬天的寒冷,温度适宜气候舒服。不光我们喜欢秋天,许多花卉也很喜欢。因此,对我来说,秋天是种花的好季节,我家许多花都是秋天栽种。

多肉绿植,因为多为沙漠植物,故适应干燥的气候,干燥的泥土,在秋天栽种的多肉,可以生长得非常好。在阳光充足的照射下,“肤色”也越来越健康丰富,赤橙黄绿红蓝紫,整个花园色彩斑斓。

有人调侃爱上花木就像得了精神病,但一看到花,精神病就好多了,如走到山间地头看见花儿就想着采回去试种,跟着懂花的友人一聊就是半天。出差在外,最渴望的是去花市淘宝,看见心仪的花或盆,突然变身女汉子,把喜爱之物全搬进家。

秋天,休息日也不休息。拿着攒下的钱,不愿用于买新衣服,却乐意去买那些瓶瓶罐罐,去走走从未踏过的土地,见见那些等待着我的植物们。

秋天,我爱上制花肥。养花需要一些花肥,为了节省成本,我爱上了收“垃圾”,学会在家里利用一些常见的垃圾制作花肥。种花时把自制的堆肥掺入土壤中,环保且健康,花儿长得又壮又好。把厨房也搬到露台边,洗过蔬菜的水也充分利用起来,让花草既有肥又有水。

秋天,给花换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般来说换盆有三个原因:一是换另外一个盆产生另外一个情调;二是花卉长势不好,或是出现烂根现象要及时换盆;三是花卉的根长得太旺盛,把盆里的土壤给吃掉了。以前以为根系长得越旺越好,其实不是的,根系长得过旺,未必是好事情。如吊兰、君子兰、绿萝等都是肉质根,生长比较快,要定期换盆。而且兰花的植料养分一般在一年后就会被吸收得差不多,也正好到了换新植料的时候。给花换盆就像给花穿了件新衣服,让人心旷神怡。秋天换好盆,整个花园面貌一新,精神抖擞。

秋天,我喜欢坐在露台晒太阳,并与花儿对话。当我看着它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确在和它们交流:“看你的精气神,今天是元气满满呢!”“看你的叶片低垂,今天是不是有点累了?喝点水吧。”

虽然过程中没有语言交流,但会感觉到有某一个时刻,美感在流动,获得了交流,仅存于我与绿植之间的某种交流。即使不聊天,它开心、悲伤、疾苦的表情,我是能明白的。




寒冬里,等待春天归来

●肖鹏

冬天说到就到。墙上的挂历只剩下最后一页,办公桌上摆放着关于年终总结的通知,还有早晨出门时北风从衣服缝隙里吹进的冷意,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冬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给大地披上一层光辉,它是美丽的。熙熙攘攘的早市里,忙碌的人们双手来回不停地搓出一连串温暖的音符,在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中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

老屋的窗棂洒满了阳光。暖暖的阳光从窗口照射进来,光与能量铺在屋内的地板上,瞬间,屋里暖了,室内亮了。老屋背后,树上的柿子还在浓烈地悬挂着,一只小麻雀站在柿子树的枝头,时而气定神闲地梳理下羽毛,时而悠闲地啄几口柿子。

寒风呼啸着摘下最后一个柿子,刮到人们的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使得出行的人们都穿上了暖和的羽绒服,围上了结实的围巾,冬天就走到了深处。以前我不喜欢冬天,因为冬过于冷峻,没有春的明媚、夏的热烈、秋的沉静。随着年岁渐长,我却渐渐地领悟到,冬是一个让人暖心的季节。冬天的阳光和蔼可亲,不带一点暴戾、骄横,犹如兰花幽幽飘散着淡雅芳香,将你的身体拥着,软乎乎的。冬日讨人喜爱的地方,还在于能让亲人的心与心贴得更紧。记得刚工作的那些年,我在一个离家十多公里的偏僻山村小学教书,路途遥远,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冬日里的周五下午放学后,我裹着外衣骑车一个多小时往家赶,夜幕降临时才到村口,远远看见我家窗户透出来的灯光,心里顿觉温暖。推开大门,入了屋门,此时,母亲做好了一桌不算丰盛但却可口的饭菜,父亲也已将火炉烧得旺旺的,就等我回来,我便与家人围炉而坐,一边吃饭一边随意聊着。谈笑间,寒冷的感觉也渐渐褪去。“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仿佛这天地只有火炉,只有我们。这时的冬夜,暖意融融,异常可亲。原来严冬的世界更觉温暖的。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冬是春的序曲,冬是春的彩排。无论是河水结冰,还是树叶凋落,都是在孕育春日的温暖。

寒冬里,我们一起等待春天归来、万物复苏,静待来年花开的繁荣景象。




提车轶事

●陈胜远

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合资企业捐赠给我所在工作单位一部“日产三菱八座面包车”,需要在深圳文锦渡海关提货。

为了顺利地把汽车提回平远,我所在工作单位严阵以待,指派了一组由处级干部带队的五人提车组。提车组指定一人专门负责带大额现金,为了万无一失,其连吃饭都不对外产生付款业务,简言之,不露声色带大额钞票,只与我们中的一人“单线”联系。

提车这天,正值初夏,文锦渡海关细雨绵绵,我们早早地站在庄严的国徽下排队等候。我们从海关值班室初检开始,交付发票、提货单、批文、许可证、关封、照片、接收单位证明和经办人身份证,换回通知书;踏进海关边防,办出汽车放行条;手捧上述文件材料,填表商检;进电脑室打出报关单在海关运输组交放行条,第二次查验接受单位和经办人身份证;此时叶韩两同事已经在海关大楼的挂牌处举首戴目,等候车辆进关通知,摘下牌子,连同所有材料正式报关;到海关车管科领取“证明书”;办理相关手续;完毕,移步深圳振兴路2号3楼314室,提交所有材料给“征税办”计算购置税;迈入深圳四川大厦10号窗口办理关税、增值税、所得税等共计46799元的银行缴款手续,凭缴款收据返回“征税办”换回发票和“红本子即附加费证”;此时程序已过半。

稍后踏进海关停车场,海关查验车辆税本、提车人工作证;交清保管费后领取信封(钥匙),不能自行开封;在海关停车场的通道车场,交海关人员现场开封;从车场开车出来后凭提车人工作证,依次进行电路、空调、收音机、工具与说明书等自查;然后正式商检,带回检验卡,交30元领取两套底盘编号;在深圳文锦南路5号领回商检本;第18是在海关车管所(有别于车管科)领临时车牌,缴交保险费;最后到深圳锦星邨57号C1-1座缴交养路费。时针指向14时,我们终于办完了复杂繁琐的20道接受捐赠车辆的海关手续,累得一行人盘腿坐坪中,感慨良多。提车的条条规章、道道隘口标明海关监管的严谨。

海关提车这事, 已过30多年,成了人生的回味。如今,缴费不用现金,一经提交合格的报关文件,全部在计算机里搞定。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次第登场,数字经济见证了我们国家脱胎换骨的强盛道路。




玄子的诗与远方 (六)

●谢沐军

听了宋依依那段不幸婚姻的遭遇,玄子心里五味杂陈,又似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开始同情她、怜悯她,陡然有种抚慰她的冲动。本想紧紧地把她揽在怀里,可想起家里的易月兰,他又努力地把这想法压了下去。

宋依依得知玄子失业在家后,向他提出,希望他能到她厂里来给她帮帮忙。玄子内心充满矛盾,想起自己失业后的落寞与种种无奈,以及家里易月兰的絮絮叨叨,他真想脱离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可转而想到她那个不时会发作的胆囊炎,他又感到有种责任驱使着让他回到易月兰身边。他说让他再好好考虑一下。

宋依依的丝织厂开在她乡下老家的村子里,是八年前一位金总投资办起的,她说她是金总高薪请来管理厂子的。宋依依说,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厂里每年与农户签订合同保价收购,厂里的生意挺红火,村里大多数人通过养蚕走上了致富路呢。

说起她的老家,玄子至今仍很清楚地记得,那是江南水乡最美丽的一个村庄,整个村庄如诗画、如梦如幻。

翌日下午,宋依依开车带玄子来到了她老家。村子变得更漂亮了。一条长长的青石小径,如蜿蜒的长蛇般延伸,小径两旁种着密密麻麻的桑树。初夏的微风拂过,新生的桑叶苍翠欲滴,随风轻摇,整个村庄好像荡漾在绿色的海洋里。

玄子随着宋依依进入丝织厂的展示大厅,一位身材矮胖、脑袋秃顶的中年男子站在橱柜前使劲搓揉着一块丝绸布,他看见宋依依带着玄子进来,先是一副愕然的样子,宋依依赶紧对玄子介绍说这位是金总,然后又对金总介绍了玄子,说这位是她大学同学,来H市旅游几天,抽空过来参观一下厂子。金总始终板着面孔,好像不太欢迎他的到来似的,有些不情愿地把一只熊掌般的手伸到玄子面前表示问候。

宋依依给玄子介绍厂里的生产情况。这时,玄子的手机响了。他听到易月兰带着哭腔的声音,她说胆囊炎又发作了,肚里痛得厉害,咋办呀。玄子抱歉地和宋依依打了招呼,一溜小跑来到门口,赶紧吩咐易月兰,说止痛药就放在床头柜里,吃了再看看怎么样吧。他说他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何况还要在同学那里多待上一段时间,你自己先好好照顾自己吧。

天色很快暗了下来,宋依依看看时间不早了,带着玄子回市区找了间餐厅吃晚饭。回到旅馆后,宋依依本想与玄子聊会儿再离开,她挎包里的手机响了起来。玄子隐约听到对面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宋依依神态有些慌乱,局促不安地瞟了一眼玄子后,把手机音量调低了许多。过了十多分钟,宋依依说那我现在就过去吧,说完摁掉手机,表情怪异地看着玄子。玄子猜到那个男人就是下午见到的金总。他隐约觉得,他俩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宋依依对玄子说厂里有急事要去一趟,说完拿起挎包就出去了。

宋依依离开后,玄子靠在床上抽起烟来。他联想起今天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心里感到有些蹊跷。昨晚,宋依依说让他留下来后,玄子的思想却一直在激烈地斗争着。易月兰已退休,退休金比上班时的工资少了一半。女儿贝贝虽然有工作了,但生活在大城市,房租贵、开销大,工资只能维持她自己的生存。易月兰早就要再做手术的,无奈费用昂贵凑不出这么多钱。玄子考虑先在宋依依厂里做上一阵子,等攒够了易月兰做手术的费用后再回去。可问题是如果他留下来,宋依依会拿他当回事吗,还有那个金总会刁难他吗,再说,易月兰在家里也无人照顾。玄子心里如吊在树上的水桶七上八下。

易月兰按照玄子的吩咐吃了药后,症状渐渐有所缓解,但却觉得浑身疲惫无力,便躺卧在客厅的沙发上。这时窗外的夜色已经很浓了,她觉得自己应该吃点东西了,做了一碗蛋煮面,吃了几口感觉没胃口,又把碗撂下,坐在沙发上发起呆来。

编辑:李玉培(实习)李舒宇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