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汇力促乡村振兴!平远县帮镇扶村工作队助推平远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广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举措。两年多来,平远全县12个镇超过60个组团帮扶单位,聚焦镇村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各类帮扶资源,统筹谋划帮扶项目,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报特推出专题,通过报道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成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热情,推动“百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助推平远高质量发展。

驻仁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国防特色创新帮扶 助力“百千万工程”

驻仁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强化党建引领,深入调研论证,充分整合军队、企业资源,注重发挥独特优势,创新构建省军区系统“1+9+15”跨域帮扶、结对共建模式,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对仁居镇和16个村(居)实施全覆盖、全方位、长时期的结对帮扶,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仁居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树牢产出思维

因地制宜抓产业

日前,在仁居镇邹坊村“烟—稻—蔬”综合种植示范基地,千亩丝苗米稻田里,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收割的稻谷进入收运车内,运走后进行晾晒。“目前,丝苗米收割已进入尾声。”驻仁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林伟权介绍,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实际,注重发挥产业和帮扶资源优势,聚力打造邹坊村千亩产业基地,实行“烟—稻—蔬”基地轮作模式,“前期工作队动员中国通服广东公司工会与仁居镇签订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合作协议,利用元旦、春节等节日契机,定向采购当地丝苗米。”通过“党建+供销+公司+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由村党支部统筹监管,以镇供销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农户参与、公司统一保价订单、生产托管、收益返还的形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实现产供销一体。“通过消费帮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林伟权说。

与丝苗米一样,脐橙、百香果、高山红薯、林下仿野生灵芝等仁居一大批农产品,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送向了湾区。工作队积极整合资源,引进3家种植、加工一体化企业开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对接广东通服等10多个国企工会和消费帮扶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成立仁居镇供销合作社,建成消费帮扶馆,集散、销售当地农特产品,订单金额约813万元,为镇村增加集体收入超60万元。工作队还撬动整合帮扶单位自筹资金880万元和部分财政资金,成功落地“红色仁居”文旅服务中心和整镇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2个产业项目。

突出国防特色

办好民生实事

上个月是全民国防教育月,全国“八一爱民学校”仁居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教官的讲解下,了解了国防知识,充满崇军尚武、保家卫国的热情。教官还展示国旗仪仗队训练、单兵队列,轻武器基础课目演练和反恐战术展示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举枪瞄准、战地救护、班组战术演练……

这是仁居中心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现场,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打造以“军爱民、民拥军”为主题的双拥路,制作固化双拥国防宣传标语、宣传栏,沿线400米布置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共建、爱国拥军、爱民奉献、富国强兵等板块,全方位展现新时代双拥工作内涵。仁居中心小学获评全国“八一爱民学校”。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军区第四幼儿园分别与仁居中心小学、仁居中心幼儿园开展双拥共建,自筹200万元,建成国防长廊、国防陈列室、战斗英雄墙、军事体验场等国防教育阵地,对标湾区标准建成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教学场所。

在工作队帮助下,仁居中心幼儿园小朋友有了全新的活动场所。(受访者供图)

这些成效得益于工作队创新性构建“1+9+15”跨域帮扶、结对共建模式。通过整合省军区系统驻珠三角地区优势资源,区分镇、村(居)两类帮扶对象,由省军区机关带珠三角9个军分区(警备区)机关组团帮扶仁居镇,15个经济发达区人武部结对帮扶镇下辖的15个行政村(居),“一对一”挂钩,做好珠三角地区优质产业、教育、医疗、人才资源和帮扶资金向镇村引入、落地工作,形成长效可持续的结对帮扶工作制度机制。

“两年多来,工作队筹集自有资金1703.8万元,援建3个重点项目,”驻仁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廖高平说,“积极响应群众期盼,按照‘成熟一批项目,上马一批项目’的原则,最大化发挥帮扶单位自筹资金使用效能,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福祉。”工作队分批次与镇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制定《帮扶单位自筹资金支持乡村振兴项目计划》,投入721.15万元,高标准、高效率实施42个乡村振兴帮扶项目。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产业转移、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结对帮扶,力争将更多资金和珠三角地区优质资源引入、落地,转化为强镇富民、利村惠民实效。(袁志鹏 潘坤伟 卓燕琼)

驻热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扎实开展帮扶 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家住平远县热柘镇下黄地村脱贫户张奶奶一家,收到了驻热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他们争取到的防止返贫险报销款51800元。作为一户三癌患者低保户,这笔报销款不仅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困难,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工作队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而每一件暖心事情背后,都凝聚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

据了解,驻热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由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市林业局、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四个单位派驻组成。入驻之初,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便积极展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防返贫监测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走深走实。立足热柘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资金和支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目前,各项帮扶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扎实开展医疗帮扶

探索防返贫“热柘样本”

来到热柘镇下黄地村,一排排整齐大气的标准房屋映入眼帘,据悉,这些都是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乡贤为改善家乡人民人居环境而投资建设的。而张奶奶正是这些房屋中的其中一户。来到张奶奶家,门口摆放的各种盆景鲜花,长势良好,被主人照顾得很好。据了解,张奶奶一家三口人,都属于原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张奶奶今年已经92岁了,腹部长有1公斤重的肿瘤,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进行手术。天有不测风云,她的儿子和儿媳,相继在2019年和2023年患上了食道癌和宫颈癌。2023年,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得知其家庭情况,为其申请了防止返贫险报销51800元,低保收入也得到提高,极大地解决了他们家的经济问题。“走访中我们发现村里像张奶奶这样的脱贫户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也会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老党员、退役军人、 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等群体,并发放大米、食用油、棉袄等物资给他们,并为他们购买医保等服务。”工作队队长乐建文告诉记者,2021年和2022年工作队分别为58名无劳动能力困难群众、53户55名原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脱贫户购买“保尚保”补充商业保险,共计2.034万元,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来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社会组织的关怀。

积极开展消费帮扶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近年来,工作队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核心任务,助力热柘镇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会同镇乡村振兴定期走访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两易”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组织各村收集有劳动能力脱贫户务工、就业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广东省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平台。

同时,积极开展消费帮扶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协调帮扶单位工会、积极联系乡贤企业,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批量购买滞销的茶叶、蜂蜜、豆制品、砂糖桔、丝苗米等农产品,总计销售额近 10万元。

谢钦堂甜蜜的养蜂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受访者供图)

在热柘镇下黄地村有这样一户特殊的人家,隐匿于山中的小房子,房屋门口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蜂箱,散养的小鸡在院子里肆意奔跑。据了解,这是脱贫户谢钦堂家,家中就只有他一人,无儿无女的他,因为缺少与人群的交流,性格较孤僻。工作队得知该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他家,“一开始他很抗拒我们,觉得我们只是来做做样子,很不信任我们,后续我们通过多次走访,上门,慢慢接纳我们,工作队也通过自己的资源及互联网,帮助他销售蜂蜜等土特产,增加了他的经济收入。”乐建文告诉记者,自从工作队进驻之后,他们每年都会帮助谢钦堂推销农产品蜂蜜,并且还为他解决了家庭用水问题,目前,他的蜂蜜销售收入基本可以稳定在五到六千元。(叶嘉瑶)

驻东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用心用情“点石生花” 谱写“红蕴东石”新篇章

“动工了,我们很快就有新的休闲去处了!”东石镇灵水村村民们充满着期待。10月21日,在广汽集团、东石镇人民政府和驻东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筹划和努力下,这个关系灵水村80多户、300多人的“老大难”项目——东石镇灵水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终于动工!这是今年工作队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时隔两年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以“点石生花·红蕴客家”规划为引领,特色优质产业“造血”功能不断得到提升,绘出一幅环境美、产业兴、百姓乐的乡村振兴画卷。

东石镇凉庭村,工作队积极打造花生与水稻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图为凉庭村花生与水稻产业共建示范基地。(袁志鹏 摄)

优化基础设施

提升群众幸福感

“断头路打通,大家出行方便多了。”“修路对我们帮助非常大,我的小孩去上学不用再绕圈了。”群众对修建的状元路纷纷拍手叫好。据了解,教育二路是十多年前东石镇党委政府谋划解决东石镇中心小学、铁民中学上学放学及周边群众出入拥堵问题的一条重要交通路段,因多种原因导致路基平整后一直未打通,打通前这是一条泥土路,学生和群众出入很不方便。“我们工作队入驻以后,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困难事就是教育二路不能打通,这也是困扰整个东石镇群众十多年的大问题。”工作队队长张立章说,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经过工作队深入调研,仔细谋划,作出了详细的改造修建方案,而作为队长的他也积极向后方单位申请到100万元专项资金。修建好的教育二路改名为“状元传祺路”,整条路贯穿平东路至铁民中学门口,全长325米,大大缩短圩镇到学校的路程,并且路面宽阔、分道行驶解决了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问题。

此外,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升级改造镇生活垃圾中转站,解决了环境恶臭问题,改善了人居环境;升级改造停车场,同时建设配电整套充电桩设施,让乡村享受到城市停车场的便捷管理……据统计,工作队围绕东石镇急难愁盼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物资)达1030万元。“另外,我们进行的‘1+9+18’全覆盖帮扶模式,已经到位帮扶资金共214万元,帮扶项目陆续开工,将在年底前完成。”张立章说。

修缮革命遗址

厚植红色文化底蕴

毓秀书院、蕙楼、丰泰堂……东石镇红色资源丰富,但缺乏整体规划,活化利用手段单一,同时,经调研了解到,东石镇的多处革命遗迹出现塌毁损坏的现象。工作队结合东石镇红色遗迹的实际情况,为平远县东石镇争取第一个农民协会(太平农会)成立旧址、锅叾交通站旧址、黄荣章故居、林汉倜故居革命遗址的修缮资金,并增加旧址的陈列布展,努力把东石镇红色革命遗址串珠成链,整体提升,整体打造,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

在东石镇灵水村建立红色文化长廊,展示石北革命历史及名人事迹。提质改造毓秀书院平远革命史展览,更好展示平远县革命发展历程。“我们要打造集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休闲、红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具有平远特色的革命遗址风景线,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队队员、驻灵水村第一书记王发志说,修缮完成后,预计一年可以吸引游客5万人次,旅游销售约收入15万元。

此外,为了推动东石镇的全民旅游线路,工作队还积极组织撰写毓秀书院、蕙楼、丰泰堂、锅叾交通站旧址和车子岗大湖背红色秘密交通线讲解词,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课堂等环节,以党支部共建的形式吸引红色旅游,并通过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吴辉燕)

编辑:李玉培(实习)林仪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