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兴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25.16亿元,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4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59.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6亿元,增速梅州第2;外贸进出口总额12.67亿元,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排名梅州第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排名梅州第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23亿元,增长4.7%。
(一)“百千万工程”全面突破
典型示范出实效:首批2镇6村示范带动,第二批3镇32村加快培育;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开工建设,黄槐镇转型为军旅特色典型镇;叶塘镇、汤湖村获评省文旅特色镇村,大坪、径南入选“百千万工程”专业镇;省际交界处和示范路换新颜。
城乡发展更协调:梅龙高铁通车,兴宁进入高铁时代;6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省道S225线黄陂高速出口至平远段改造工程;实施村集体经济“县镇村三级会商”机制,无经营性收入村(社区)清零,百万级经济强村翻倍;多项文旅项目入选省级名单,兴宁入选广东省拟推荐国家卫生县(市)名单。
乡村振兴绘丰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23亿元,增长4.7%;1镇4村入选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全市村庄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0%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600亩、垦造水田2348亩;“青香优19香”年均亩产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社会力量齐参与:央企助力总投资9.17亿元的33个“百千万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天河区5150万元对口协作资金精准注入;17家建筑企业投入3000余万元助力镇村发展;广东财经大学、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兴宁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首批省优秀案例。
(二)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有效投资持续释放:争取各类资金14.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9.34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7.18亿元、技改投资2.45亿元。
市场消费回升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6亿元、增速梅州第2;入选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净增限上商贸企业28家;累计补贴金额超1000万元,撬动消费超9000万元。
对外开放提质增效:外贸进出口总额12.67亿元、增长3.8%;组织一批企业外出参展,达成意向订单超亿元。
(三)产业发展质效齐升
“苏区融湾”跑出新速度:兴宁鸽营销体系全面启动;“食在广东·鸽出兴宁”专场推介会、签约金额超4亿元;3个“反向飞地”落地天河。
实体经济实现新突破: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元;净增“四上”企业36家,新增“小升规”企业1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2家。
平台建设跃上新台阶:梅州兴宁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 新建标准厂房14.2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38万平方米;新进园项目12个,新动工项目9个,新投产项目6个。
招商引资干出新业绩:全年引进项目40个,计划投资总额超93亿元、排名梅州第1;5个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动工、当年投产”。
(四)发展动能竞相迸发
重点改革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有序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发力,农村“三块地”集成改革激活乡村脉动;深化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挂牌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放管服”改革深化;兑现兴宁本级产业扶持政策奖励228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6014户。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梅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农村科技特派员实现“一镇一团队”全覆盖。
(五)生态优势持续厚植
生态底色愈发鲜明:县镇村绿化植树26.7万株;实施林分优化4.47万亩、森林抚育4.2万亩、新造林抚育1.8万亩。
污染防治纵深推进:空气质量优良率、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持续达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案件结案率达100%。
绿色效益加速释放:完成油茶新造林50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500亩;以油茶、牛大力、铁皮石斛为特色的林下种植业态加快形成。
(六)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民生保障更加坚实有力:八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十件民生实事完成;三项工程”培训3745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370人;完成35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长者饭堂”实现镇(街)全覆盖。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普惠:新增公办学位2880个;技工学校升格为全省第三所县级技师学院;开放大学新校区建成启用;市人民医院新院建成运营并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市图书馆新馆正式运行。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三年获优秀,获授“平安鼎;解决3000多户群众办证问题;365个村(社区)达到“无信访村(社区)”建设标准。
(七)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政治引领坚强有力:坚持政治建设首位,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依法行政贯彻始终:大力开展“八五”普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持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29件人大代表建议、140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
作风建设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四风”,压减公用经费。
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兴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进出口总额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一)以磅礴之力推进三项统领全局的工作:
1、坚定“进”的态势,奋力在“百千万工程”上大抓落实、竞标争先。
建设品质县城: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建卫生、文明城市。
提升镇村能级:推进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培育典型镇村,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深化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产城融合,落实田长制,防止返贫。
2、鼓足“干”的劲头,奋力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上大抓落实、竞标争先。
提升设施“硬联通”: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加强与大湾区互联互通。
强化机制“软衔接”:学习湾区经验,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推动产业“深融合”:加强产业合作,发挥“反向飞地”作用,对接创新资源。
3、积蓄“强”的动能,奋力在改革创新上大抓落实、竞标争先。
深化重点改革:推进预算、国资国企、土地等改革,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
强化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吸引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降低企业成本。
(二)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1.坚定不移挖内需、扩外需,全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提高项目落户转化率;激发消费潜力,完善消费场景;提升开放活力,服务外资外贸企业。
2.坚定不移抓实体、强产业,全力培塑产业提能新优势:做强新型工业,推动产业升级;做大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品牌;做优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品质。
3.坚定不移优生态、提品质,全力绘就绿美兴宁新画卷:厚植绿美底色,加强生态保护,加快绿色发展。
4.坚定不移防风险、保平安,全力开创社会稳定新局面:筑牢安全稳定底板,补齐风险防范短板,锻强社会治理长板。
5.坚定不移办实事、解民忧,全力提升民生福祉新成色:兜牢民生底线,优化公共服务,繁荣文体事业,办好民生实事。
6.坚定不移转作风、提效能,全力展现有为政府新作为:践行绝对忠诚,提升依法行政本领,强化实干担当导向,筑牢清正廉洁防线。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编辑:李舒宇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