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可及,多方携手!大埔多措并举推进“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走深走实

去年底,大埔县被省农业农村厅、团省委确定为“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试点县。

聚焦脱贫儿童所需,去年以来,大埔县汇聚多元力量,坚持用心用情服务,以机制构建、阵地完善、对象摸排、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为抓手,持续深化“志愿家长”结对关爱行动,不断提升脱贫儿童关爱帮扶质量,提升脱贫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聚焦需求

提升关爱服务质效

 “我想要一双新的运动鞋”“我想要一个新书包”“我想去看看村子外面的世界”“我想要爸爸妈妈早点回家陪我”……前不久,在大埔县光德镇的一所小学里,一群学生围坐在一起,认真地说出自己的心愿,脸上满是笑容和期待。这是大埔县“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中的一个特别活动——微光行动。团县委的工作人员以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们将这些简单而质朴的愿望一一记录下来,并将对照孩子们的心愿一一帮助他们实现。

团大埔县委组织学生参观大埔县博物馆。

为打开脱贫儿童的视野,今年6月,团市委、团县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关爱帮扶脱贫儿童研学活动,组织30名大埔县“护苗行动”脱贫儿童前往梅城开展研学活动。

今年暑假以来,大埔县还组织100余名脱贫儿童参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重走红色交通线、看望退伍老兵、学唱红歌和聆听革命故事等,引导脱贫儿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怀。

大埔县共青团员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协作驻大埔县工作队协调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为大埔县脱贫儿童家庭捐赠1400多份爱心物资。团县委联合县妇联,积极组织返乡大学生、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爱心妈妈”通过自护教育宣传活动、走访入户等方式,为大埔县脱贫儿童家庭送上成长“小心意”。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脱贫儿童感受到关爱。”据团县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结合孩子们的需求,团县委从全县脱贫儿童摸排的实际情况出发,筹划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努力打造契合大埔实际的护苗行动品牌项目。

依托社会力量、各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双百”社工、学校老师等多方资源,大埔打造了“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线下阵地,并成立“大埔县心理健康服务队”,通过日常派驻、拨打热线电话或视频连接等方式,将区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救助等服务触达脱贫儿童日常。

于脱贫儿童而言,情感呵护和物质关爱都重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团县委开展护苗行动中的一项重点,比如在联合广东金融学院“双百行动”实践队开展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心理游戏、心理互动讲解等形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此外,为有效解决脱贫儿童居住环境较差问题,团县委积极开展“学习环境微改造”服务,为6户7名脱贫儿童免费进行居住学习环境改造。

“喜欢什么颜色呢?”“桌子这样摆放好不好?”据团县委干部连敏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志愿者倾听孩子的意见,根据实际需要和生活习惯确定设计方案,让孩子喜欢、家长满意。

今年以来,大埔谋划了“党建+护苗”“志愿+护苗”“公益+护苗”等一系列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主题活动25场次,惠及800名脱贫儿童;为90多名脱贫儿童完成新书包、新衣服、书籍等学习生活用品的“微心愿”,为近200名脱贫儿童链接省、市研学资源提供“微陪伴”关爱服务,为700多名脱贫儿童提供安全教育、手工实践的“微课堂”等志愿服务。

团大埔县委组织开展“ ‘青’火不熄 护‘苗’”成长行动。

精准结对

汇聚更多帮扶力量

 “爱心协会的叔叔阿姨们,看到你们每天用爱心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我很自豪,也很幸运,本来我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看到你们付出如此心血,我又怎可辜负……你们的行动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这是大埔县的小美,写给大埔县万川爱心协会的一封感谢信。

如何守护脱贫儿童,让他们获得社会更多关爱?关键是要凝聚多元力量,创新服务供给模式。自大埔县“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线下阵地建立以来,团县委联合万川爱心协会、聚缘轩爱心协会等专业团队开展“志愿家长”“爱心妈妈”等不同形式的帮扶活动,以团队帮扶的方式为困境儿童提供精准关爱。

“志愿者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就要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同时也要学习有效的沟通和教育方法。”万川爱心协会副秘书长陈劭舒是“志愿家长”中的一员,她是一名退休的幼儿园教师,多年从业经历告诉她,关爱帮扶脱贫儿童,关键在于多陪伴、多谈心、多引导。

陈劭舒结对帮扶的小志起初还在上小学。在陈劭舒的眼中,小志是个懂事的孩子,但由于成长路上缺少亲情的陪伴,性格有些内向。自结对那天起,陈劭舒就把小志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会时常留意小志的情绪变化,也会定期关心他在学校的表现。此外她还会和小志面对面谈心,引导他多参加集体活动。有了“志愿家长”的陪伴,小志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他还在今年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有爱的地方才是家,我们不仅要全心全意关注脱贫儿童的生活,还要让孩子们在我们协会里有家的归属感。”据万川爱心协会创会会长丘牡香介绍,做好关爱留守、脱贫儿童工作,协会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关爱服务活动,志愿者以“志愿家长”角色一对一帮扶受助学子,实行定人、定期、定责、包网格“三定一包”方式常态化开展帮扶工作,协会在推动爱心力量多元协同、爱心举措精准可及、爱心建设扩面提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学生在体验非遗文化。

该协会还联合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无偿为脱贫儿童进行文化艺术培训,开办了“小小锣鼓队”“小小汉乐班”“英语角”“古筝班”“跆拳道班”“快乐合唱团”等培训班,共有500多名孩子参加培训。

万川爱心协会开办“小小锣鼓队”培训班,深受孩子们喜爱。

近年来,加入大埔关爱脱贫儿童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如今,万川爱心协会自成立以来,已有注册志愿者1000多人。“关爱脱贫儿童,最需要的就是有人一对一地去做个案。”丘牡香说,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志愿者们也更有信心,下一步,协会还将对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让他们有能力、有办法更好地关爱脱贫儿童。

聚焦困境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大埔县还举办了护苗行动“志愿家长”培训班,不断提升帮扶质量。据悉,培训班重点围绕留守儿童群体画像中的三种颜色、如何快速建立咨访关系(工作关系)、心理咨询中的鉴别诊断技术概述等理论课程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形式,帮助志愿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志愿家长”代表学习到了更多有效的沟通技巧、危机干预、增能服务等专业知识,这让他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建立与结对儿童的信任,更加敏锐地感知脱贫儿童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必要支持,通过培训“增能”帮助“志愿家长”成为“智慧家长”。

梅州日报记者:洪国栋 

特约记者:罗文燕 刘文烽

编辑: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