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综合保税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梅州综合保税区。这是广东省第七个综合保税区、粤北首个综合保税区、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是梅州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层面获得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梅州敞开山门、拥抱世界的又一力作,为我市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再添新动能。
设立综合保税区对梅州有何重大意义?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红利?接下来梅州应如何把握此次机遇加快发展?对此,本报记者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邓江年。
“设立综合保税区,对梅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实施‘123456’发展新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江年说,设立综合保税区,一方面有利于梅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经济大循环。梅州是粤闽赣边区最重要的航空运输节点,随着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含大漳支线)等高速公路,以及鹰梅铁路、广梅汕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等建成,梅州与沿海港口将拥有更便捷的出海陆上通道。设立综合保税区将极大方便货物通关出海,开展国际中转和国际分拨业务,推动梅州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让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梅州交汇,融入国际产业大循环,将梅州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另一方面,有利于梅州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和国内经济大循环。梅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之间,具有左传右递、承南启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为粤东、赣南、闽西地区物资进出的重要中转站。未来五年,梅州将形成公、铁、水、空、轨多式联运,具有高速度、大运力、全天候、多线路等综合交通优势。设立综合保税区将更好地发挥梅州的战略连接点作用,增强在粤赣闽开发开放中的聚集辐射能力,并进一步明确梅州在全省的主体功能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和山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地。
梅州综合保税区创新创业孵化园大楼,为创业者提供工作、学习、生活、交流场所。
邓江年表示,设立综保区给梅州带来的红利很多,一是可以给梅州带来国际产业。综合保税区作为区域外向型经济重要平台,是国际国内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产业转移和拓展的首选之地,对外向型企业集聚落户、灵活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有着巨大吸引力。二是进一步完善梅州城市功能。在梅州设立综合保税区,直接把对外开放口岸设在了家门口。这是对梅州城市功能的巨大补充和完善,而且为周边更大的区域提供了对外开放的新平台。三是可以优化梅州营商环境。综合保税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涵盖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所有功能和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梅州外向型企业的通关成本、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可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四是可以激活梅州商业人气。在梅州设立了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会给本地及周边消费者带来更优惠的国际化购物选择,让大家不出国门就能购遍全世界。
梅州综合保税区内已建成配套专利技术孵化园、两栋标准厂房和两栋保税仓库。
那么,接下来,梅州应如何把握此次机遇,让综保区成为助推发展的新动力?邓江年建议,一是要高起点、高规格做好顶层设计。梅州综合保税区应以产城一体的理念,统筹考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商务生活、综合交通与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内容,打造生态一流、产业一流、生活一流、基础设施一流的梅州生态产业新城区,成为梅州城市建设的高端区域。二是要搭建服务粤闽赣大平台。梅州综保区应参照自贸试验区标准,不断完善提升服务功能,全力搭建虚拟口岸、检验检疫、国际物流、国际仓储、外贸服务等“五大服务平台”,建设“无水国际港口”,充分发挥功能政策作用,辐射和服务粤闽赣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三是要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向型大企业落户。发挥综保区“政策洼地”效应,努力吸引“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和国际物流项目和产业配套、高端制造、国内物流、商务服务等项目,建设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全市乃至全省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四是要努力协调生态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走好绿色发展道路的情况下,梅州面临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重任。梅州要充分利用设立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机遇,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打造生态区的综合保税区建设新典范。
本报记者:方俊鹏 曹优生 严伟涛
编辑:丘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