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发平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汤西镇大罗村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小山村摘了穷帽,引种了“致富菜”,“空心村”走向了重生,迎来了碧桂园集团携手共建美丽乡村。据了解,2016年4月起,省自然资源厅(原省国土资源厅)定点帮扶大罗村。四年多的“输血+造血”式扶贫,换来目前大罗村77户贫困户共224人基本实现稳定脱贫,全村退出了省定贫困村的行列。(相关链接:脱贫奔康路上,扶上马送一程!来看梅州日报记者在省定贫困村大罗村蹲点采访纪实)
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意味着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可喜可贺,也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截至日前,我市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已全部达到退出标准。这意味着我市的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造血”功能强了,“穷根”就能拔了。省自然资源厅“输血”更“造血”,通过产业帮扶大罗村增强“造血”功能,可谓抓住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牛鼻子”,因地制宜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发展,立足长远,可以拔掉“穷根”,增强后劲,有效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该村中药材种植产业扶贫基地、林下蜜蜂特色养殖项目、扶贫电站等产业项目,这些林下经济的发展正是不断探索选准特色产业发展的结果,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更成为村民可靠稳定增收的来源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产业扶贫项目深度切合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原则,更可调动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增强致富预期和致富信心。
产业扶贫项目还能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供给,让群众可以就近就业增收。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把贫困户嵌入其中,让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同步受益,让他们分享更多扶贫红利成为更大的受益者。大罗村在脱贫攻坚中引入企业的力量,突出企业的帮扶作用,有利于引入先进发展理念和整合各种资源,进一步拓展脱贫路径,不但从产业、消费扶贫等方面帮助群众找到致富好门路,更从教育、智力扶贫等方面显现扶贫先扶智的溢出效应和长远之计。这些都为脱贫攻坚夯实了持续稳定的基础,更为脱贫不返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行百里者半九十。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挖掘产业帮扶的潜力,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提升扶贫产业致富能力;加强对贫困户的动态监管,加大智力扶贫力度,探索精准防贫预警机制。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为稳定持续脱贫注入资源,提供更加灵活、有效的扶贫方式,通过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户致富持续内生动力。
编辑:丘琼
请输入验证码